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与张衡《归田赋》之比较
作者: 高国藩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意境  题材  《归田赋》  张衡  赋文 
描述:《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以下简称两《归》),是中国赋文宝库中两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两篇赋具有同一题材、同一思想的基调,文章气质上也极其相近。但是,读后却丝毫不感到因袭雷同。它们各自以其思想性与
全文:《归去来兮辞》与《归田赋》(以下简称两《归》),是中国赋文宝库中两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两篇赋具有同一题材、同一思想的基调,文章气质上也极其相近。但是,读后却丝毫不感到因袭雷同。它们各自以其思想性与
1992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钦云 钟声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文索引  发表出版  师专学报  陶渊明诗歌  陶渊明研究  《陶学史话》  1992年  研究概述  学刊  钟优民 
描述:1、历代陶学研究概述(四)(钟优民)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2、历代陶学研究概述(五)(钟优民) 九江师专学报二、三期合刊 3、日本发表出版陶渊明研究的情况(陈忠)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4、一部有
全文:1、历代陶学研究概述(四)(钟优民)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2、历代陶学研究概述(五)(钟优民) 九江师专学报二、三期合刊 3、日本发表出版陶渊明研究的情况(陈忠)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4、一部有
陶渊明故乡的研陶现状与居里争辩——关于江西九江的调查报告
作者: 井上一之 叶泽林 常江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住地研究  调查报告  考证方法  地理考证  江西九江  陶渊明研究 
描述:去年(1990年)9月起,我在中国的北京大学留学了一年。由于早就想去陶渊明的故乡看看,就利用了这个机会访问了江西九江。这里,我报告一下在考察旅行中,通过与当地陶渊明研究者交流而了解的一些情况。虽然是简单的报告,但如果能对我国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将不胜荣幸。 在一年的留学中,我两次访问了九江。第一
全文:去年(1990年)9月起,我在中国的北京大学留学了一年。由于早就想去陶渊明的故乡看看,就利用了这个机会访问了江西九江。这里,我报告一下在考察旅行中,通过与当地陶渊明研究者交流而了解的一些情况。虽然是
东晋佛学思想与陶渊明关系研究
作者: 蔡锦军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人生观  东晋佛学思想 
描述:历来关于玄学、儒学与陶渊明关系的论著.论文颇多,虽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佛学与陶渊明的关系,但大多是从陶诗中找出几个佛学词语来加以证明或考证其与慧远的关系,本文则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东晋佛学思想对陶渊明其人及其的影响。
全文:历来关于玄学、儒学与陶渊明关系的论著.论文颇多,虽然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佛学与陶渊明的关系,但大多是从陶诗中找出几个佛学词语来加以证明或考证其与慧远的关系,本文则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论述了东晋佛学思想对陶渊明其人及其的影响。
谁是陶渊明的“亲戚”?
作者: 一牛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  《现代汉语词典》  《左传》  婚姻关系  《挽歌诗》  境况  善事父母  家庭  姻亲  临终前 
描述:陶渊明在临终前写过一组《挽歌》,他设想自己死后的凄凉境况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里问:陶渊明的“亲戚”是谁?“亲戚”指哪个范围里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版)说:“亲戚——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陶渊明诗中“或余悲”的首先应该是他的家人,不是“跟自己家庭
全文:陶渊明在临终前写过一组《挽歌》,他设想自己死后的凄凉境况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里问:陶渊明的“亲戚”是谁?“亲戚”指哪个范围里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1978年版)说:“亲戚
嵇康、陶渊明创作及人生审美情趣之比较
作者: 张廷银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实践  王瑶  郭象  陶渊明  《养生论》  审美情趣  嵇康  “自然”  玄学  《归去来辞》 
描述:对嵇康、陶渊明这两个魏晋诗人的创作与人生,鲁迅先生和王瑶先生分别作过这样的比较: 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并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
全文:对嵇康、陶渊明这两个魏晋诗人的创作与人生,鲁迅先生和王瑶先生分别作过这样的比较: 陶潜之在晋末,是和孔融于汉末与嵇康于魏末略同,又是将近易代的时候。但他并没有什么慷慨激昂的表示,于是便博得“田园诗人”的名称。……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不过他的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不至于招人注意罢了。
发前人所未发,定千古之是非:读邓安生《陶渊明年谱》
作者: 梁秀荣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卒年  邓安生  故里所在地  生平事迹  《陶渊明年谱》 
描述:传统的治学方法,讲究“知人论世”。不过要真正做到“知人论世”,谈何容易!对于陶渊明这样的作家来说,尤其难上加难。 陶渊明是中古文坛的大家,是对我国一千余年的文学创作以至人们的思想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诗人,但他生前并未以诗文著称于世;加上家道衰微,引身高蹈,不求闻达,因此身后资料甚少,以至逝世不到百年,
全文:传统的治学方法,讲究“知人论世”。不过要真正做到“知人论世”,谈何容易!对于陶渊明这样的作家来说,尤其难上加难。 陶渊明是中古文坛的大家,是对我国一千余年的文学创作以至人们的思想产生过深远影响的诗人,但他生前并未以诗文著称于世;加上家道衰微,引身高蹈,不求闻达,因此身后资料甚少,以至逝世不到百年,遂致名字歧异,年岁不明,里居难辨……。资料缺乏,乱窦丛生,此诚研究陶渊明身世之一大困难。
陶渊明的人生思考与精神超脱
作者: 程自信 王友胜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精神超脱  解放精神  人生体验  陶渊明  解脱方式  后世文人  价值关怀  人生反思  中国文人 
描述: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
全文:本文从主体批评的角度,对陶渊明之所以成为伟大诗人并在后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的因由作了深入剖折。文章力求揭示创作主体深层的心理底蕴,从诗人的性格气质、志趣爱好、人生体验及日常喜怒哀乐等内在心态去作综合性考察。文章对陶渊明内心关于出处仕隐的矛盾,对生命价值与人格自由的认识依次作了论述。指出陶渊明一生,既追求功业,忧患生死,又始终以一种越然的解脱方式,去抚慰那因人生反思,现实困厄所受损的心灵。陶渊明的立身处世,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陶渊明在返归、讴歌自然时所体现出来的个性解放精神,对后世文人深有启迪。这正是陶渊明及其作品对后人具有神奇魅力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豪华落尽见真淳——读李华《陶渊明新论》札记
作者: 吴云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华  《陶渊明新论》  考证  诗文研究 
描述:正值纯学术书的出版处于低谷之际,李华先生的《陶渊明新论》出版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 这部新著的特色之一,是把考证得令人信服的年谱放在全书之前,接下去便是“考释篇”。李华先生的考据功力颇深。 例如,过去许多研究者把陶诗中的“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之“南亩”,释为田亩泛称。而李华指出:“实则渊明癸
全文:正值纯学术书的出版处于低谷之际,李华先生的《陶渊明新论》出版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 这部新著的特色之一,是把考证得令人信服的年谱放在全书之前,接下去便是“考释篇”。李华先生的考据功力颇深。 例如,过去许多研究者把陶诗中的“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之“南亩”,释为田亩泛称。而李华指出:“实则渊明癸卯岁于南亩之田虽为初耕,但其躬耕生活并非始于斯年也。因知‘南亩’并非田亩泛称,乃专指一处田地。渊明诗文中写到田亩,皆有专指,除‘南亩’、‘南野’、‘南畴’外,尚有‘西田’、‘西畴’、‘下潠田’,而少有泛称也。’(见《陶渊明新论》82页,以下只写页数,不再写书名。 )由于对“南亩”的考证,我们不仅了解到“南亩”有专指,同时也知道“南野”、“南畴”、“西田”、“西畴”等地,都是有所专指的。李华的此种考据可谓一考而多得。
陶渊明的价值转换及其审美意义:兼论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作者: 叶伯泉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面向未来  内容提要  审美意义  陶渊明  庄子思想  价值观念  个性精神  价值转换 
描述:文章从价值观念和审美意义的角度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新的阐释。提出陶渊明价值转换的四个主要内容:由入世转为出世,把自己整个精神安顿于大自然;追求个性的任真和人格的独立;超脱世俗之我,求得精神的提升;弃现实而面向未来。其中心则在于个性精神的解放,并论及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深刻影响。
全文:文章从价值观念和审美意义的角度对陶渊明及其诗歌作了新的阐释。提出陶渊明价值转换的四个主要内容:由入世转为出世,把自己整个精神安顿于大自然;追求个性的任真和人格的独立;超脱世俗之我,求得精神的提升;弃现实而面向未来。其中心则在于个性精神的解放,并论及庄子思想对陶渊明的深刻影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