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杂诗·其二》的艺术魅力
作者: 李军峰  来源: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诗·其二》  陶渊明  艺术魅力 
描述: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是较为优秀的诗篇之一,该诗通过景物的抒写,明确表现了作者抱负得不到施展的失落与苦闷。诗中所写的时光流逝、对生命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的忧患意识
全文: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是较为优秀的诗篇之一,该诗通过景物的抒写,明确表现了作者抱负得不到施展的失落与苦闷。诗中所写的时光流逝、对生命感到有限,而志业无成、生命之价值尚未能实现的忧患意识
从陶渊明到白居易:两种形态的现代性追求
作者: 王珍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白居易  现代性  陶渊明  颓废 
描述:性中的历史意识走出历史的流变,把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永恒性带入超历史的空间。白居易利用佛家哲学,通过对日
全文:性中的历史意识走出历史的流变,把人与自然和谐之美的永恒性带入超历史的空间。白居易利用佛家哲学,通过对日常现世美的体验,把人在世俗生活中的享乐带入一种转瞬即逝性的当下空间。
曹植陶渊明咏怀诗思想内容浅论
作者: 崔夏晶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曹植  陶渊明  思想内容  咏怀诗 
描述:作为建安之杰和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曹植和陶渊明,由于他们坎坷的经历,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因而都创作了不少咏怀诗。本文通过对曹植陶渊明咏怀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可知陶渊明对于曹植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全文:作为建安之杰和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曹植和陶渊明,由于他们坎坷的经历,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因而都创作了不少咏怀诗。本文通过对曹植陶渊明咏怀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可知陶渊明对于曹植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曹植陶渊明咏怀诗思想内容浅论
作者: 崔夏晶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曹植  陶渊明  思想内容  咏怀诗 
描述:作为建安之杰和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曹植和陶渊明,由于他们坎坷的经历,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因而都创作了不少咏怀诗。本文通过对曹植陶渊明咏怀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可知陶渊明对于曹植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全文:作为建安之杰和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曹植和陶渊明,由于他们坎坷的经历,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因而都创作了不少咏怀诗。本文通过对曹植陶渊明咏怀诗创作的思想内容进行比较,可知陶渊明对于曹植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陶渊明诗歌中的“归”与“我”
作者: 夏能权  来源:芒种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  诗歌  陶渊明  “我” 
描述:"字并不止体现在一种行为上,更多的是诗人个人的心灵的重塑历程,很大程度上来说陶渊明的归隐隐含着自我意识
全文:"字并不止体现在一种行为上,更多的是诗人个人的心灵的重塑历程,很大程度上来说陶渊明的归隐隐含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从诗歌中的"胡不归"、诗歌中的"我"、陶渊明与隐居群体三方面,浅析陶渊明的诗歌
陶渊明诗歌中的“归”与“我”
作者: 夏能权  来源:芒种(下半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  诗歌  陶渊明  “我” 
描述:"字并不止体现在一种行为上,更多的是诗人个人的心灵的重塑历程,很大程度上来说陶渊明的归隐隐含着自我意识
全文:"字并不止体现在一种行为上,更多的是诗人个人的心灵的重塑历程,很大程度上来说陶渊明的归隐隐含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从诗歌中的"胡不归"、诗歌中的"我"、陶渊明与隐居群体三方面,浅析陶渊明的诗歌。
浅析无名的神——陶渊明诗歌的精神形态
作者: 丁颖  来源:中文信息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精神  陶渊明  无名的神 
描述:生命哲学。从这一点上,我们对陶渊明诗歌的精神形态可称为没有明确形态的纯粹生命意识,即陶诗所表现出的诗歌精
全文:生命哲学。从这一点上,我们对陶渊明诗歌的精神形态可称为没有明确形态的纯粹生命意识,即陶诗所表现出的诗歌精神饱含着一种无名的神,是超然于宗教情怀的一种独立人格和精神品格。
论范泰在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 吕辛福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士  陶渊明  张长公  范泰 
描述:通过对范泰(355-428)诗文创作和人际交往的梳理,我们发现,与陶渊明(365?-427)同时代的文人中,范泰应该是第一个在诗文创作中完成对陶渊明接受的人,他的接受可能在陶渊明生前即已完成。范泰从陶渊明人品出发,独具慧眼发现陶诗中的高士内涵,并在创作中加以体认,无论是《张长公赞》还是《九月九日诗》
全文:通过对范泰(355-428)诗文创作和人际交往的梳理,我们发现,与陶渊明(365?-427)同时代的文人中,范泰应该是第一个在诗文创作中完成对陶渊明接受的人,他的接受可能在陶渊明生前即已完成。范泰从
评价理论视角下陶渊明诗歌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 胡文静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极差  陶渊明诗歌  评价理论  态度 
描述:陶渊明(365-427)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凭借他自身在田园劳作的经验和他朴实无华且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陶渊明的许多作品被多位译者翻译成英文。本论文从众多英译本中选取了傅乐山、方
全文:陶渊明(365-427)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陶渊明凭借他自身在田园劳作的经验和他朴实无华且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
浅议陶渊明的作品与其心态的联系
作者: 舒楷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态  陶渊明  作品 
描述: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与文学创作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因素是作者的心态,而一个人的心态作为特定时代背景、特定生活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不稳定、不定形的心理情绪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着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分析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文,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其心态变化。
全文: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与文学创作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因素是作者的心态,而一个人的心态作为特定时代背景、特定生活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不稳定、不定形的心理情绪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着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分析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文,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其心态变化。
上页 1 2 3 4 5 ...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