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议陶渊明的作品与其心态的联系
作者: 舒楷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态  陶渊明  作品 
描述: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与文学创作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因素是作者的心态,而一个人的心态作为特定时代背景、特定生活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不稳定、不定形的心理情绪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着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分析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文,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其心态变化。
全文: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与文学创作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因素是作者的心态,而一个人的心态作为特定时代背景、特定生活环境下自发形成的不稳定、不定形的心理情绪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定着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分析陶渊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文,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其心态变化。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归隐
作者: 亓子阳  来源:城市地理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原因  行为 
描述:《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宣言书,陶渊明的归隐及隐逸思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拟从归隐原因、归隐之后的行为以及归隐心态来分析陶渊明的归隐。
全文:《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宣言书,陶渊明的归隐及隐逸思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本文拟从归隐原因、归隐之后的行为以及归隐心态来分析陶渊明的归隐。
陶渊明笔下的人境:心态、生态
作者: 胡迎建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境  心态  陶渊明  生态 
描述:陶诗中的地名"南岭"应为汉阳峰,并可证其家曾在庐山南麓。从诗中写到门前窗下、堂前屋宅旁、东园西园、花草树林生长状况,说明"人境"优美。又对村庄庭院、附近树林、远处岭陆、湖水与洲渚作生动的描写,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写的应是庐山与鄱阳湖景色。心态有乐:知足乐、饮酒之乐、与邻为友之乐、尚友古人之乐,读书之
全文:人与自然的和谐,写的应是庐山与鄱阳湖景色。心态有乐:知足乐、饮酒之乐、与邻为友之乐、尚友古人之乐,读书之乐;心态有悲,以饮酒与采菊为消忧解愁之方式。生存状况其实恶劣,土质瘠薄,生产力低下,灾害频仍,故其
人性的凸显:论陶渊明的常人心态
作者: 黄光艳  来源: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心态  陶渊明  常人 
描述:陶渊明的为理想而仕,为自由而隐让人佩服,他那种出世而不避俗,追求身心自由的退隐生活以及对生命意义不断探寻的心路历程更让人感觉亲近。其中既让人看到一种常人心态,又凸显出人性的光辉。
全文:陶渊明的为理想而仕,为自由而隐让人佩服,他那种出世而不避俗,追求身心自由的退隐生活以及对生命意义不断探寻的心路历程更让人感觉亲近。其中既让人看到一种常人心态,又凸显出人性的光辉。
略谈陶渊明的仕宦心态
作者: 韦燕宇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心态  陶渊明  仕宦 
描述:为追求人生的崇高理想,陶渊明曾数度为官,几经求索,历尽行役之苦,虽然最终末果而回归自然,但其积极用世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我们对诗人这一重要经历进行探讨,旨在摆脱前人的窠臼,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去重新正确地认识这位古代的伟大诗人。
全文:为追求人生的崇高理想,陶渊明曾数度为官,几经求索,历尽行役之苦,虽然最终末果而回归自然,但其积极用世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我们对诗人这一重要经历进行探讨,旨在摆脱前人的窠臼,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去重新正确地认识这位古代的伟大诗人。
略谈陶渊明的仕宦心态
作者: 韦燕宁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心态  陶渊明  仕宦 
描述:为追求人生的崇高理想,陶渊明曾数度为官,几经求索,历尽行役之苦,虽然最终末果而回归自然,但其积极用世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我们对诗人这一重要经历进行探讨,旨在摆脱前人的窠臼,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去重新正确地认识这位古代的伟大诗人。
全文:为追求人生的崇高理想,陶渊明曾数度为官,几经求索,历尽行役之苦,虽然最终末果而回归自然,但其积极用世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我们对诗人这一重要经历进行探讨,旨在摆脱前人的窠臼,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去重新正确地认识这位古代的伟大诗人。
略谈陶渊明的仕宦心态
作者: 韦燕宁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  心态  陶渊明  仕宦 
描述:为追求人生的崇高理想,陶渊明曾数度为官,几经求索,历尽行役之苦,虽然最终末果而回归自然,但其积极用世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我们对诗人这一重要经历进行探讨,旨在摆脱前人的窠臼,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去重新正确地认识这位古代的伟大诗人。
全文:为追求人生的崇高理想,陶渊明曾数度为官,几经求索,历尽行役之苦,虽然最终末果而回归自然,但其积极用世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我们对诗人这一重要经历进行探讨,旨在摆脱前人的窠臼,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去重新正确地认识这位古代的伟大诗人。
从陶渊明诗歌中的意象看其个性与心态
作者: 林小玲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个性  心态  诗歌意象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极高的造诣。诗人在平淡自然中精心于意象的艺术创新,平淡醇美,蕴涵丰富。诗中的意象展示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表现了诗人坚贞孤高的情操和高洁的人格,以及崇尚自然、爱好自由的个性特征与心态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具有极高的造诣。诗人在平淡自然中精心于意象的艺术创新,平淡醇美,蕴涵丰富。诗中的意象展示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表现了诗人坚贞孤高的情操和高洁的人格,以及崇尚自然、爱好自由的个性特征与心态
玉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