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纵浪大化、一任自然——陶渊明《形影神》中的生命思考
作者: 刘芳  来源: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形影神》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用形、影、神三者的对话表达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多种生命价值观。陶渊明通过对形、影、神的思辨,以“神辨自然”的方式找寻人生价值与生命归宿,更用自我实践的自然生活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生命思想的高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
全文:《形影神》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用形、影、神三者的对话表达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多种生命价值观。陶渊明通过对形、影、神的思辨,以“神辨自然”的方式找寻人生价值与生命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
以陶渊明诗为例浅谈文本细读
作者: 黄志程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本细读  陶渊明 
描述:文本细读是文学欣赏和文学评论的前提。论文主要以陶渊明的《停云》和《九日闲居》为例,从文本细读的角度,详细分析了陶渊明诗歌风格渐趋闲适、恬淡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而为我们表现出,在文学欣赏和评论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把握单纯的文字符号,还要对文本进行全面思考,真正置身于文本所展现的特定情境中,这样才能进去审美
全文:,不仅仅要把握单纯的文字符号,还要对文本进行全面思考,真正置身于文本所展现的特定情境中,这样才能进去审美的诗意之乡。
陶诗指瑕——论王夫之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
作者: 崔洁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弊  王夫之  陶渊明 
描述:在明末,陶渊明诗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王夫之却勇于指出陶诗之弊,且以“率”、“俗”、“褊”、“腐”来论陶诗之弊,乃前人未发之论,值得关注。这些观点是建立在王夫之独特的诗歌审美理论基础之上的,且对明末诗坛有着针砭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王夫之对陶诗并不是一味否定,对陶诗的精华有着不同前人的挖掘。
全文:在明末,陶渊明诗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王夫之却勇于指出陶诗之弊,且以“率”、“俗”、“褊”、“腐”来论陶诗之弊,乃前人未发之论,值得关注。这些观点是建立在王夫之独特的诗歌审美理论基础之上的,且对明末诗坛有着针砭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王夫之对陶诗并不是一味否定,对陶诗的精华有着不同前人的挖掘。
——读陶渊明
作者: 李冬君  来源:经济观察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李冬君世说新语时代的人能写思辨的诗,是唐朝诗人所不及的。唐诗直观,诗中有画,形象大于思想,虽然好看,却少了思辨。思想力量弱了,就用大词和气势来撑,宋人就这样批评李白的。宋诗好言理,自有一番格物致知的道德痕迹,却未能有“游心太玄”的自然意趣。只有世说新语时代的诗人,从老庄的审美出发,才写出了玄学味儿的
全文:李冬君世说新语时代的人能写思辨的诗,是唐朝诗人所不及的。唐诗直观,诗中有画,形象大于思想,虽然好看,却少了思辨。思想力量弱了,就用大词和气势来撑,宋人就这样批评李白的。宋诗好言理,自有一番格物致知的道德痕迹,却未能有“游心太玄”的自然意趣。只有世说新语时代的诗人,从老庄的审美出发,才写出了玄学味儿的
《问来使》非陶渊明诗
作者: 顾农  来源:中华读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宁娜,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胡宁娜作品文胡宁娜我曾在几年前,和父亲在北京时一起去逛潘家园,淘得数枚印章。当时只觉得石质厚润沉稳,印章造型多样古朴,篆刻规整朴实。加上卖家“忽悠”的故事也挺具审美
全文:胡宁娜,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胡宁娜作品文胡宁娜我曾在几年前,和父亲在北京时一起去逛潘家园,淘得数枚印章。当时只觉得石质厚润沉稳,印章造型多样古朴,篆刻规整朴实。加上卖家“忽悠”的故事也挺具审美
只在东晋有个陶渊明吗?
作者: 胡宁娜  来源:扬子晚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胡宁娜,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胡宁娜作品文胡宁娜我曾在几年前,和父亲在北京时一起去逛潘家园,淘得数枚印章。当时只觉得石质厚润沉稳,印章造型多样古朴,篆刻规整朴实。加上卖家“忽悠”的故事也挺具审美
全文:胡宁娜,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胡宁娜作品文胡宁娜我曾在几年前,和父亲在北京时一起去逛潘家园,淘得数枚印章。当时只觉得石质厚润沉稳,印章造型多样古朴,篆刻规整朴实。加上卖家“忽悠”的故事也挺具审美
亲人在陶渊明诗文中
作者: 顾农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程氏妹  祭文  从弟敬远  陶渊明  《责子》诗 
描述:陶渊明极重亲情,为嫁给程家的同父异母妹和堂弟陶敬远分别写过祭文。程氏妹之死是陶渊明归隐的导火线之一,而敬远乃是水平和风格都不低于渊明的真隐士。读这两篇祭文,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对陶渊明生平经历和内心世界的了解。陶渊明的五个儿子都不爱学习,而《责子》诗表明渊明对此态度很旷达。曾经有人认为《责子》诗的主题在
全文:的了解。陶渊明的五个儿子都不爱学习,而《责子》诗表明渊明对此态度很旷达。曾经有人认为《责子》诗的主题在于绝不能让儿子们出仕于新朝,要让他们同自己一样做东晋王朝的遗民,所以没有出息正好。此乃曲解陶渊明的奇谈怪论,完全不可凭信。
《陶渊明传论》:苦痛的现实感叹——对李长之陶渊明批评的研究及思考
作者: 麻治金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力”  《陶渊明传论》  政治选择  个体观念 
描述: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是李长之文学批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李长之的人格理想和民族文化理想,而且在整体上可以看出李长之精神上和文化选择的变化。从李长之身上的这种变化看,虽然其使用的是极具个性的个体性话语,但在本质上与现代所谓的个体性并没有根本的联系。在这些个体性话语中所体现的是不同于政治道路的审美
全文:性话语,但在本质上与现代所谓的个体性并没有根本的联系。在这些个体性话语中所体现的是不同于政治道路的审美化的民族文化建设道路。民国文人因政治活动而遭遇的精神压力或主动选择政治文化只是对实现民族文化不同道路的选择。所有的冲突都是在自晚清以来中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主题的表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