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论孟浩然对陶渊明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薛伯平  来源:甘肃教育督导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和土地息息相连。走进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你会发现,描写土地、讴歌田园生活的诗歌——田园诗独占一隅,且清幽淡雅,使人赏心悦目。在这块土地上,先是陶渊明辛勤耕耘,首开奇葩;而后,孟浩然移花接木,悉心培养,遂使田园诗——这道独特的风景花海如潮,香飘千古。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陶渊明(
全文:移花接木,悉心培养,遂使田园诗——这道独特的风景花海如潮,香飘千古。 一、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少时贫孤,加上当时晋室衰微,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学习《归去来兮辞》 领悟陶渊明隐士情怀
作者: 马华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风格独特  田园生活  隐逸诗人  艺术形象性  陶渊明  诗歌创作  脱离现实  玄言诗  理过其辞  隐士情怀 
描述: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之风盛行,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这种文学在内容上是“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严重脱离现实。在艺术上则“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失去了艺术形象性和生动性。直到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的出现,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风格独特的诗歌创作,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他的诗文充满
全文: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了一个精神的家园。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一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
陶渊明的人生智慧
作者: 江鹏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智慧  玄学  矛盾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充满矛盾,他要为着家族的荣誉,为了生存,进行内心的搏斗,在仕与隐之间徘徊,逼迫自己做出艰难的抉择。生与死的问题,每个人都必然要面对,但陶渊明的感受显然更深,他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他找不到答案,没人能够为他做出解答,最终的归宿是什么,他不知道。陶渊明是孤独的,他已经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全文:陶渊明的一生充满矛盾,他要为着家族的荣誉,为了生存,进行内心的搏斗,在仕与隐之间徘徊,逼迫自己做出艰难的抉择。生与死的问题,每个人都必然要面对,但陶渊明的感受显然更深,他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他找不到答案,没人能够为他做出解答,最终的归宿是什么,他不知道。陶渊明是孤独的,他已经超越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只好在古人中间寻觅知音,而更多的时候还是一个人去体味这份孤独。 陶渊明是一个诗人,他有一颗敏感的心,这同样也是一颗高贵的心,他不希望为了心外之物,而使这颗心受到羁绊。完全的摆脱尘俗又是不可能的,他生活在现世,对于世人共同的价值取向,他并未公然予以鄙弃,对于功名,对于长生,他并不是完全没有希冀,但会劳役其心,他也有过内心的交战。在《桃花源记》中,他为自己觅得一处乐土,用以安放那颗孤独的心灵,这就是他的理想家园。 陶渊明是一个玄学家,是魏晋风流的代表。魏晋南朝是一个玄学盛行的时期,不同于汉代的经学,玄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它更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思维方法。陶渊明受玄学影响很深,玄学已经深入他的血液,变成他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很难察觉。陶渊明并不怎么谈玄,但他却是在按照玄学的方式去思考人生,去行为处事,去解决现实中的矛盾和困惑。陈寅恪先生称之为“新自然说”,其实也可以说是一种大的自然观,秉持着一种随顺自然的心态,纵浪大化,不喜不惧。
陶渊明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以周作人为中心
作者: 张波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作人  身份认知  人生选择  陶渊明  知识分子 
描述:陶渊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历史的回响。不仅掀起了一股陶渊明热潮,而且还影响到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包括对他们性情与趣味,审美等方面的引导,启示。其中,又以“老京派”——周作人最为典型。他的退隐直接相关于当时中国的现实情状——明朝与乱世。于此,周作人在经过时代之辨,自我之辨与年龄之辨后,逐步
全文:引导并带动了一批知识分子,诸如他的弟子,俞平伯等人,还有在志趣、喜好与审美等方面有共通趋向的知识分子,如京派同仁。以致在1934年发生的“五秩自寿诗”事件,既可以解读出当时知识分子的的分化倾向
陶渊明作品英译研究
作者: 靳成诚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史”  英译  历史概述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陶渊明研究 
描述: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过程中,陶渊明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个案,因为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陶渊明也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国内对其作品的阐释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解释传统,而以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来,其作品在国外的译介情况尤其是英译情况是这个解释传统很好的参照对象。本文致力于从这两者的对照中发现值得探究的
全文: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过程中,陶渊明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个案,因为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陶渊明也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国内对其作品的阐释已经形成了一个蔚为大观的解释传统,而以比较文学的眼光看来,其作品在国外的译介情况尤其是英译情况是这个解释传统很好的参照对象。本文致力于从这两者的对照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希望能够为陶渊明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角度和话题。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说明引入英译情况作为参照系的意义,并简述前人从类似角度切入所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其不足之处。第一章从事实层面对一百多年来陶渊明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情况做一个尽可能详尽的梳理,以弥补前人的研究在这方面的欠缺。接着,我会指出本文将要有所侧重的内容:英译者对陶渊明时代的历史概述和具体的译文。第二章首先辨析在陶渊明研究中所存在的两种路径:时代背景路径和作品路径。并从英译者和中国研究者对陶渊明的时代背景所做的解读之不同来说明前一种路径所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接着对本文所要解读的“陶渊明”进行理论上的界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五柳先生传》的英译情况的分析来说明为何解读陶渊明的文学形象应该遵循从其作品的整体出发的原则。第三章从陶渊明的作品在中外研究者那里引起的不同审美感受入手,并试图从英文翻译的对照中寻找这种差异的成因。通过对陶渊明最著名的几首田园诗的英译情况的分析指出其作品中“动词核心无主语句”这种特殊句式的大量存在,并阐释这种句式所营造出的特殊的艺术境界。结语部分除了对前文的论述做一个总结之外,还会试着指出陶渊明研究可以顺着本文提出的问题所前进的新方向。
[0图]再访陶渊明纪念馆
作者:暂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 昨天上午,组织老协的理事们参观陶渊明纪念馆。该馆位于九江县,交通比较方便,占地1600多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江南民居风格,历史‍‍上多次重修,1985年正式开馆。导游告诉我们,陶渊明原来的墓地是在附近的面阳山,后来面阳山设为军事基地,九江县文物部门又按照原貌将墓和祠堂复制到现在的馆址。我1
全文:这里,又组织单位的离退休干部来这里参观,刚好形成了恰到好处的对映,我觉得很有意味。‍ ‍‍ 陶渊明,字元亮,亦潜,寻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县人),但星子县人却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南山”是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