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归去来兮辞》再议:让我们向远方的陶渊明再走近一步
作者: 张诒三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可能性  双关义  字面义 
描述:学术界》2011年第7期《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几个问题》一文,针对《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的观点进行辩驳,但是,强调字面义不能否定双关义的存在,双关义不会给陶渊明带来"僭逆"之罪,双关义的存在尽管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否证的方法宜另辟蹊径。
全文:学术界》2011年第7期《关于〈归去来兮辞〉的几个问题》一文,针对《文学遗产》2005年第1期《〈归去来兮辞〉索隐三例》的观点进行辩驳,但是,强调字面义不能否定双关义的存在,双关义不会给陶渊明带来"僭逆"之罪,双关义的存在尽管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否证的方法宜另辟蹊径。
陶渊明的“零符号”行为艺术
作者: 赵毅衡 曹丹  来源:四川大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赵老师的“趣味符号学”学术散文系列中找到答案。符号是携带着意义的感知;零符号是携带着意义的感知缺失。《晋书
全文:赵老师的“趣味符号学”学术散文系列中找到答案。符号是携带着意义的感知;零符号是携带着意义的感知缺失。《晋书
两位自然的信奉者:对比分析诗人弗罗斯特和陶渊明
作者: 李静植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对比分析  弗罗斯特 
描述:文学界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探索古今有之。放眼中美文学,诗歌素来是诗人抒发情怀,表达信仰的渠道。文章通过对比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和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作中的异同,探讨两位诗人独到的自然观,自我观,社会观,希望能对生活在当代的人们以启迪,用新的视角审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
全文:文学界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探索古今有之。放眼中美文学,诗歌素来是诗人抒发情怀,表达信仰的渠道。文章通过对比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和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作中的异同,探讨两位诗人独到的自然观,自我观,社会观,希望能对生活在当代的人们以启迪,用新的视角审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
陶渊明与“种豆诗案”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华读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这幅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近现代中国传统人物画,线条清晰流畅,笔墨韵致高雅,人物造型典雅,气质风度皆为上品,准确地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为伍,鄙视功名利禄,以农桑为伴、以青松为友的高尚品格。画中的陶渊明策杖缓行,气质高雅,神情悠然自得,是当年“外贸画片”中难得的珍品。近代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人
全文:这幅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近现代中国传统人物画,线条清晰流畅,笔墨韵致高雅,人物造型典雅,气质风度皆为上品,准确地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为伍,鄙视功名利禄,以农桑为伴、以青松为友的高尚品格。画中的陶渊明策杖缓行,气质高雅,神情悠然自得,是当年“外贸画片”中难得的珍品。近代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人
《陶渊明策杖图》赏析
作者:暂无 来源:荆门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这幅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近现代中国传统人物画,线条清晰流畅,笔墨韵致高雅,人物造型典雅,气质风度皆为上品,准确地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为伍,鄙视功名利禄,以农桑为伴、以青松为友的高尚品格。画中的陶渊明策杖缓行,气质高雅,神情悠然自得,是当年“外贸画片”中难得的珍品。近代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人
全文:这幅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近现代中国传统人物画,线条清晰流畅,笔墨韵致高雅,人物造型典雅,气质风度皆为上品,准确地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为伍,鄙视功名利禄,以农桑为伴、以青松为友的高尚品格。画中的陶渊明策杖缓行,气质高雅,神情悠然自得,是当年“外贸画片”中难得的珍品。近代以来,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人
陶渊明:心远地自偏
作者:暂无 来源:东方早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章原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居住久了,许多人都不由萌生回归自然之心,对于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无限向往。这并非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古代隐士有记载的不下
全文:章原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居住久了,许多人都不由萌生回归自然之心,对于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无限向往。这并非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古代隐士有记载的不下
桃花源里来了3个“陶渊明”
作者: 李胜成 刘琴  来源:酉阳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见习记者李胜成刘琴)2012年12月31日,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迎来了网名分别为“葵花”、“阳光”、“柴爷”的特殊游客。他们本次来酉阳旅游不但要在桃花源景区内居住7天,而且还要当一回“陶渊明”,体验隐居者的生活。在这7天的时间里,他们3人将拒绝使用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设备,将在景区内开展
全文:本报讯(见习记者李胜成刘琴)2012年12月31日,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迎来了网名分别为“葵花”、“阳光”、“柴爷”的特殊游客。他们本次来酉阳旅游不但要在桃花源景区内居住7天,而且还要当一回“陶渊明”,体验隐居者的生活。在这7天的时间里,他们3人将拒绝使用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设备,将在景区内开展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或许再过两年,身在都市的你就能体验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株洲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城乡居民乃至工商企业,享受恬静的乡村生活。“荷塘印象”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范围为明照乡新市村、桐梓坪村和金
全文:、城乡居民乃至工商企业,享受恬静的乡村生活。“荷塘印象”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范围为明照乡新市村、桐梓坪村和金
死去何所道:陶渊明诗文中的死亡意识
作者: 赵鲲  来源: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  陶渊明  死亡文学 
描述: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死亡意识显得异常突出。陶渊明对死亡的必然性有透澈的认识,他能够以平常的眼光看待死亡,并且以此获得了委运任化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对生命有了更大的承担,故而我们可以用“向死而生”来概括陶渊明的生死观。在中国思想中,陶渊明的.死-L-观与道家颇为接近,但他不求仙、不养生的态度,又类似儒家
全文:陶渊明的生死观。在中国思想中,陶渊明的.死-L-观与道家颇为接近,但他不求仙、不养生的态度,又类似儒家的平实与理性。总之,陶渊明的死亡观可以说是中国思想中非宗教性生死观的一个代表,其文学表现,也具有难以企及的感人力量。
以嵇康和陶渊明为例试谈魏晋文人的两种生死观
作者: 徐隆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生死问题  司马氏  中国古代  陶渊明  魏晋文人  嵇康集  人生理想  生死观念  中国思想史 
描述:生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生的大事.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死,也都会对生死做出认真的思考和理解,即形成生死观念.自先秦伊始,在中国思想发展的链条上,生死观念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一环.翻看传世的经典,其中
全文:生死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生的大事.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死,也都会对生死做出认真的思考和理解,即形成生死观念.自先秦伊始,在中国思想发展的链条上,生死观念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一环.翻看传世的经典,其中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