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阐释学视角下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作者: 陈明贵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阈融合  阐释学  诗歌翻译 
描述:多年以来,国内外翻译界都注重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将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是否对等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研究也遵循了传统翻译研究的思路,致力于追求诗歌译文和原文在音,形,意等方面的对等。此外,传统诗歌翻译研究对于诗歌是否可译,诗歌(尤指古典诗
全文:多年以来,国内外翻译界都注重将原文和译文进行对比,将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是否对等作为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研究也遵循了传统翻译研究的思路,致力于追求诗歌译文和原文在音,形,意等方面的对等。此外,传统诗歌翻译研究对于诗歌是否可译,诗歌(尤指古典诗歌)应该被译成自由诗体还是格律诗体等问题争执不休,至今也未达成共识。一方面,传统的诗歌翻译研究由于过于注重翻译技巧的选择和使用,而且所订立的诗歌翻译标准大多停留在经验主义的层面,忽视了对历史因素和译者的主观因素的考量,因此其科学性受到很多质疑。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未能从更完整的语境下对翻译过程进行探讨,传统的作者/文本中心翻译研究方法对翻译过程中很多语言之外的现象无法提供合理的解释,阻碍了翻译学科的良性发展。现代阐释学由于其对历史性、译者主体性和读者的接受等问题的关注,为翻译研究,尤其是诗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强调了译者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深化了对翻译研究本质的认识. 作为中国古代诗人中的一位杰出代表,陶渊明以其清新、淳朴的诗风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倾倒了无数读者,在我国乃至世界诗坛上均享有崇高的声誉。陶渊明的诗文先后被译成日语,朝鲜语,俄语,法语,德语,英语等多种语言,本文通过借鉴西方阐释学的若干理论来分析陶渊明诗歌的三个英译本,分别是阿瑟•韦利的译本(1918),方重的译本(1984)和王榕培的译本(2000)。在简要追溯西方阐释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即“神学阐释学”、“方法论阐释学”和“本体论阐释学”之后,本文详细探讨了阐释学的“效果历史”、“偏见”、和“视阈融合”等核心概念。该理论强调了理解的普遍性,历史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拓展诗歌翻译研究范围,更好促进不同国度间的文化交流。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传统翻译研究,尤其是传统诗歌翻译研究的不足,接着引出阐释学,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并阐明了诗歌翻译与阐释学的关系。第二章应用阐释学的相关理论,对陶渊明诗歌的三个译本进行比读研究。首先是对陶渊明的三个译本及其译者进行介绍,然后应用阐释学的“效果历史”和“偏见”核心概念对译文进行了分析。第三章对阐释学的“视阈融合”这个核心概念对陶渊明诗歌的三个译本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将“视阈融合”分为两种:即作者和译者的“视阈融合”和译者和读者的“视阈融合”,最后对如何达到最佳的视阈融合进行了探讨总结.第四章为结论部分,评介了三个译本的得失,指出国内译者应更多关注读者的接受,以翻译出更受读者欢迎的中国诗歌作品。
独立高洁人格的精神归属与香草美人传统的文学认同:论陶渊明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 程丽芳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继承创新  陶渊明  屈原 
描述:目前,研究者对陶渊明与《诗经》的关系论述颇多,而对于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的关系则涉及较少。事实上,陶渊明与屈原的文学创作存在着明显的渊源与承传关系。坎坷的身世经历与孤独的情感体验,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相同追求,怀才不遇的社会现实,这些共同的经历使得陶渊明对屈原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并且有意识地
全文:目前,研究者对陶渊明与《诗经》的关系论述颇多,而对于陶渊明与屈原及《楚辞》的关系则涉及较少。事实上,陶渊明与屈原的文学创作存在着明显的渊源与承传关系。坎坷的身世经历与孤独的情感体验,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相同追求,怀才不遇的社会现实,这些共同的经历使得陶渊明对屈原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同,并且有意识地学习、借鉴屈原诗歌的浪漫风格和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在此基础上,又能够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论陶渊明诗文的怀古、田园情结
作者: 鲁红平  来源:湖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  怀古情结  陶渊明  田园情结 
描述:陶渊明的怀古情结主要在读古书、思古人、慕古风三个方面。他有如此之深的怀古情思:一是基于现实的黑暗,其怀古不乏伤今讽今色彩;二是缘于孤独寂寞,其怀古主要是向古人寻求力量,在古人之中寻找知音,即所谓尚友于千古;三是现实不足以安生立命,他必须为自己和他人复活那已逝的黄唐羲农东户时代,重建精神家园。陶渊明归
全文:陶渊明的怀古情结主要在读古书、思古人、慕古风三个方面。他有如此之深的怀古情思:一是基于现实的黑暗,其怀古不乏伤今讽今色彩;二是缘于孤独寂寞,其怀古主要是向古人寻求力量,在古人之中寻找知音,即所谓尚友于千古;三是现实不足以安生立命,他必须为自己和他人复活那已逝的黄唐羲农东户时代,重建精神家园。陶渊明归隐选择田园,是因怀古与田园情结交织的结果,也是诗人想恢复淳真世风与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出的选择。当他真正归之田园、躬耕陇亩时,现实田园与他的理想田园相差太远,他痛苦的思索后为自己构筑了一个理想王国-桃花源。这一理想田园的构建是陶渊明怀古情结、田园情结、躬耕田园的生活实践这三者融合的结果。
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
作者: 黄谦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人园林  美学  陶渊明  意境  自然主义 
描述: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在这一文化内涵中,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哲学底蕴和山水审美情调,都与魏晋时期(公元220-589年)的隐逸文学和自然美学有着巨大的关联。 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对文人园林影响最大的非东晋诗人陶渊明莫属。诗人那自然、朴素、淡泊、真实的园林意境,超
全文: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在这一文化内涵中,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哲学底蕴和山水审美情调,都与魏晋时期(公元220-589年)的隐逸文学和自然美学有着巨大的关联。 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对文人园林影响最大的非东晋诗人陶渊明莫属。诗人那自然、朴素、淡泊、真实的园林意境,超脱出以往帝王园林的境界。陶诗中以《归田园居》为代表的民间造园艺术、所蕴涵的隐逸情调、表现的田园风光真正走出了帝王园林的豪华风格,不仅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对园林的向往与热爱,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主义美学思想。这种思想直接促成了文人园林的诞生,而且在造园意境、造园模式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后世文人园林的创作,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阐释了形成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的时代特点,并从陶渊明的诗集入手,分析了陶诗中有关园林创作和意境的描写,挖掘出陶渊明“自然美”的内涵与“淡泊”、“旷达”等美学特点。对于陶渊明美学思想的研究,则通过其对造园创作、手法、植物造景等方面的影响,阐明其美学思想在文人园林艺术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分析文人园林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时期这一千七百年的发展史,揭示了由陶渊明美学思想作开端,文人园林审美意境不断深入发展的历史规律,从中可见陶渊明自然主义美学思想对文人园林艺术的贡献。
2007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周浪 陈慧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文索引  生命意识  社会科学  大学学报  报刊  陶渊明研究  纪念馆 
描述:1、陶渊明纪念馆所藏陶集叙录/吴国富刘晓祥//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2、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何梅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3、浅论陶渊明的悲剧人生/张斌//文学教育(上)第一期4、论陶渊明和柳宗元的咏雪诗/李振中//文学教育(下)第一期5、从“私人领域”的视角认
全文:1、陶渊明纪念馆所藏陶集叙录/吴国富刘晓祥//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2、陶渊明诗歌的生命意识及哲学思考/何梅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3、浅论陶渊明的悲剧人生/张斌//文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