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金代文学对陶渊明的接受——以蔡松年为例
作者: 于东新 石迎丽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与人格  蔡松年  陶渊明接受  金代文学 
描述:金代文学的陶渊明接受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取向,而蔡松年之陶渊明接受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金源文坛陶渊明接受的主要方向。概而言之,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陶诗艺术的接受,即在平和淡远诗境、清新朗澈风格以及自然率真语言等方面,蔡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二是对陶渊明人格思想的追求,蔡氏或对陶高尚人格的倾慕,或对陶
全文:。同时,蔡氏对陶之人格的继承是不彻底的,甚至流于形式,其人格境界无法与陶比肩。而这些正是金代文学陶渊明接受的基本特色。
人格的化身:陶渊明诗中菊花的意象透视
作者: 黄兴华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品格  人格精神  菊花  陶渊明  田园诗  表征  屈原  人格素养  意象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用花草来拟人并非陶渊明首创,早在《诗经》和《离骚》产生的时
全文:之苦时,更把这种手法运用得十分成熟完美。作为同样有成就的大诗人,陶渊明继承了屈原的优秀传统,在自己的诗歌创作里大量运用这一手法,借用花草等意象来成功表现自己的人格素养,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陶渊明一生中也
今日见余晖——关于陶渊明研究的点滴杂感
作者: 孙静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感  太元  沈约  《咏贫士》  十九岁  刘裕  仕宦  颜延之  陶渊明研究  刘敬宣 
描述:陶渊明《咏贫士》其一说:“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晖!”一朵孤云,飘荡无依,它凝成了,又消散了,似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无声无息地自生自灭了。这朵浮游的白云就是诗人及其一生命运的象征。它高洁,却找不到落脚处;它想有作为却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只能充满幻灭之感。诗人通过这朵白云发出深沉的
全文:一生命运的象征。它高洁,却找不到落脚处;它想有作为却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只能充满幻灭之感。诗人通过这朵白云发出深沉的叹息:“何时见余晖!”他是不会被当时污秽庸俗的社会所理解和容纳的,只有在珍视和继承一切优秀文化遗产
陶渊明:一个任真自得的美学存在
作者: 杜现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任真    文化美学人格  古今对话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株艺术奇葩,在他所处的时代其人其诗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但是在他身后百年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文魅力却日益散发出熠熠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对他进行这样或是那样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在许多文章或著作中,陶渊明成为研究者自说自话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与“我
全文:进行这样或是那样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在许多文章或著作中,陶渊明成为研究者自说自话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与“我”具有平等关系而同在的“你”。如此一来,陶渊明要么成为不食人间烟火超然物外的隐士,要么成为故纸堆里
陶渊明与儒道文化
作者: 汪永华  来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道家文化  陶渊明  儒家文化  魏晋 
描述:政治大动荡,带来魏晋时期思想的大解放。陶渊明既出生名门,又恰逢魏晋时代,儒家所标榜的不朽,是陶渊明一生的追求。而东晋是一个苦闷的时代,渊明的儒家理想注定不能实现,渊明为了找到生命的出口,于是道家文化就构建了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恬淡。本文结合渊明的身世、时代和其诗文,多个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儒道文化的内在
全文:就构建了渊明笔下田园风光的恬淡。本文结合渊明的身世、时代和其诗文,多个角度分析了陶渊明与儒道文化的内在互动关系
浅析陶渊明的居住环境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王彤宇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居所  文化内涵  居住环境 
描述:近些年来,关于陶渊明的居所问题,学术界主要关注其具体地点的位置,而本文则更注重分析其周边环境以及它们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从他的作品中勾勒出一个比较真实的居住环境轮廓,并且从中寻找他的居住环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即他的居所是他个人情感和灵魂的依托和归宿;是他看世界的中心和原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与自然
全文:的文化内涵,即他的居所是他个人情感和灵魂的依托和归宿;是他看世界的中心和原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陶渊明散文艺术浅论
作者: 李伯齐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桃花源记  诗歌  文章  魏晋风度  陶渊明  艺术成就  为艺术而艺术  散文艺术  晋宋之际 
描述:古代许多文学大家,都是诗文兼长的,陶渊明也不例外。他的诗歌,历代评论几无异词,公认为我国中古诗坛的杰作。而对其散文的艺术成就,相对而言,就略嫌论述不足。其实,他的散文,如同他的诗歌卓立于晋宋之际的诗坛一样,是我国古代文苑中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鲁迅先生曾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如近
全文:的诗坛一样,是我国古代文苑中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一鲁迅先生曾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并从文学创作与政治生活
“散文化”与“自然主义”―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特征
作者: 张节末 蔡建梅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自然主义  散文化  时序感 
描述: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
全文: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论王绩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周璇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绩  陶渊明  接受 
描述: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接受美学提出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本文吸收了接受美学的思想方法,总结出一些自己对文学接受的看法,即文学接受具有条件性、全面性、流动性和能动性等特性。本文拟以这几个特性为理论基础,系统研究初唐诗人王绩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王绩其人其文及其对陶渊明接受史和
全文:等共同构成了王绩接受陶渊明的基础,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王绩对陶渊明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诗文创作等各方面都予以了接受。 首先,王绩对陶渊明思想观念上的接受主要表现在他继承了陶渊明复归自我本性和复归远古
[0图]陶渊明诗文集 共4册
作者: 陶渊明  来源:扬州:广陵书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一名潜,字符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作过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和彭泽令,四十一岁由彭泽令上辞官归隐,直至去世。卒后友人私谧“靖节”,世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少怀济世之志,但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东晋与刘宋政权交替之际,政治昏暗、政局动荡、社会关争复杂、民族矛盾激化,他的
全文: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的诗,但更多更好伪是歌咏归隐生活、描绘农村景色的诗篇,也有一些用意境化手法表现老庄思想、玄毕命题的诗,正因如此,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锺嵘《诗品》)。陶渊明的作品继承了汉
上页 1 2 3 ... 46 47 48 ... 53 54 5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