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平淡无味和变化应节:论陶渊明人格和诗歌的复杂与单纯的统一
作者: 刘学武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和  陶渊明  平淡无味  变化应节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诗人。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立体的形象、多棱的视角,无论从思想行为、诗歌艺术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陶渊明。陶渊明冶炼自己的最大武器是中和,既出世又入世,能洒落不羁于心;既是道德上的靖节先生,又是置身尘外的逍遥真君。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大诗人。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立体的形象、多棱的视角,无论从思想行为、诗歌艺术还是对后世的影响来看,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陶渊明。陶渊明冶炼自己的最大武器是中和,既出世又入世,能洒落不羁于心;既是道德上的靖节先生,又是置身尘外的逍遥真君。
看陶渊明塑像后断想
作者: 邓新生  来源:黄山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车进东流,一座“古装”塑像临街而立,塑像不算高大宏伟,但立在一个傍江小镇上也算是“独树一帜”了。联系东流小镇的历史,不用看塑像底座的人名就知道,他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东流距家乡瓦垅仅20多里,且姐姐又在东流医院工作,因此,东流是我常去的地方。在波涛汹涌的长江南岸建有一座陶公祠,听说这座陶公祠建于明代
全文:车进东流,一座“古装”塑像临街而立,塑像不算高大宏伟,但立在一个傍江小镇上也算是“独树一帜”了。联系东流小镇的历史,不用看塑像底座的人名就知道,他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东流距家乡瓦垅仅20多里,且姐姐又在东流医院工作,因此,东流是我常去的地方。在波涛汹涌的长江南岸建有一座陶公祠,听说这座陶公祠建于明代
陶渊明 杨玉环 李自成 美国课本里常见这3个中国人
作者:暂无 来源:都市女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美国通行的教科书里,有很多涉及中国的内容――为了让青少年更细致地了解东方文明,中国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根本就回避不了,通过非常另类的“美国视角”,可以看到“陌生的”标志性人物。在美国形形色色
全文:在美国通行的教科书里,有很多涉及中国的内容――为了让青少年更细致地了解东方文明,中国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根本就回避不了,通过非常另类的“美国视角”,可以看到“陌生的”标志性人物。在美国形形色色
论陶渊明《读山海经》神游仙境的人文精神
作者: 梅大圣 吴美卿  来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读山海经》  陶渊明  人文精神  生命关怀 
描述:《读山海经》是陶渊明归田之初写的组诗,是诗人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后的心的感悟。组诗层次分明,首先是赞美归隐后的田居之乐、读书之乐,是组诗的总序;其次是通过幽雅明媚的仙界环境审美评价,赞赏愉悦自由的神仙世界,表达了构建一个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的愿望;再次,借助神话,对列神列仙的道德价值的审美评价,表达
全文:的神仙世界,表达了构建一个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的愿望;再次,借助神话,对列神列仙的道德价值的审美评价,表达对清正圣明的社会空间的渴望。陶渊明这种富有深意的精神畅游,昭示着组诗的心灵律动,是对过去仕宦生活的深刻反思,是对归隐后生命进入重大转折时期的人性关怀、新的生存空间的创构。组诗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不能再以陶渊明诗文误导学生
作者: 金文连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参考)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品行  诗文  学生  诗人  艺术价值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品行及诗文,历来被后人所推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尤为后人津津乐道,一直被视作清高。称其诗为田园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笔者每次教学陶渊明的诗文,无不产生疑惑,且随着对陶渊明性格及诗文的进一步了解,这疑惑越来越大。我总觉得长期来以正面肯定陶渊明品行及诗文来熏陶感染学生有误人子弟之嫌
全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品行及诗文,历来被后人所推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尤为后人津津乐道,一直被视作清高。称其诗为田园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笔者每次教学陶渊明的诗文,无不产生疑惑,且随着对陶渊明性格及
论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创作理念的相似性
作者: 邱瑜毅 张莲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清新自然  陶渊明  真情流露  创作理念 
描述:作为湖畔诗人之一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陶渊明(365—427A.D.)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两位诗人尽管生活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时空国度,却有着类似的诗歌创作理念。他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这一特色—对真情实感的细致表达。
全文:作为湖畔诗人之一的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而陶渊明(365—427A.D.)是中国古代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两位诗人尽管生活于不同的历史
陶渊明与吉田兼好的隐逸心理结构比较研究
作者: 白丽云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心理  隐逸作品  比较研究 
描述: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时期(1192-1603)是两国隐逸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由于两国的社会历史、民族心理、审美情趣以及隐者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差别,使得中日隐选文学面貌不尽相同.但两者的思想渊源、隐者风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生命意识的张扬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共性.但无论是中国学
全文: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时期(1192-1603)是两国隐逸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由于两国的社会历史、民族心理、审美情趣以及隐者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差别,使得中日隐选文学面貌不尽相同
挽歌为谁而作——读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
作者: 胡晓明  来源: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  隐者  陶渊明  死生  小说解读  陈翔鹤  文人 
描述:《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
全文:《陶渊明写〈挽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文艺政策的调整,老作家陈翔鹤(1901~1969)在题材问题的清规戒律有所松动的状况下率先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发表在1961年11月的《人民文学》上。作品
陶渊明中诗英译中美的流失
作者: 刘茂玲  来源:苏州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翻译  流失    魏晋 
描述:“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语言是促进交流、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交流美、传达美的工具。然而,基于种种原因,“美”在语际交流过程中出现了流失。魏晋是中国历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魏晋风骨永远是文人学士关心的主题。陶渊明的诗歌更是其中的代表。探索陶渊明的诗歌在语际翻译中美的流失正是本论文的目标之所在。本论文
全文:“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语言是促进交流、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交流美、传达美的工具。然而,基于种种原因,“美”在语际交流过程中出现了流失。魏晋是中国历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魏晋风骨永远是文人学士关心
返回自然——陶渊明对生命的体验方式
作者: 马玲  来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返回自然  生命体验方式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绪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人们都在思考着生命应以何种方式来体验和度过。与那个时代文人们的个性张扬、延长生命长度和增加生命密度不同,陶渊明以自己别具一格的生命体验方式,从官场到田园,由自然思考人生,由死来观生,使生命得以自然度过,使自己的精神境
全文:自己别具一格的生命体验方式,从官场到田园,由自然思考人生,由死来观生,使生命得以自然度过,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价值系统走向他的生命旨归——自然。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