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一个任真自得的美学存在
作者: 杜现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任真    文化美学人格  古今对话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株艺术奇葩,在他所处的时代其人其诗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但是在他身后百年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文魅力却日益散发出熠熠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对他进行这样或是那样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在许多文章或著作中,陶渊明成为研究自说自话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与“我
全文:进行这样或是那样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在许多文章或著作中,陶渊明成为研究自说自话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与“我”具有平等关系而同在的“你”。如此一来,陶渊明要么成为不食人间烟火超然物外的隐士,要么成为故纸堆里
陶渊明的诗性之隐
作者: 郭娜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陶渊明  隐逸 
描述:陶渊明之前的隐士虽已有零星的诗歌创作,但他们多为坚守儒家"穷则独善其身"教义的苦隐者,尚未出现真正把归隐生活和诗意人生相结合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则是第一个把归隐生活与诗歌创作、诗意人生相结合的诗人,陶渊明则在归隐之后,他的精神寄托主要在做诗。陶渊明在诗歌的世界中,构筑了一个诗性的精神城堡。陶渊明归
全文:陶渊明之前的隐士虽已有零星的诗歌创作,但他们多为坚守儒家"穷则独善其身"教义的苦隐者,尚未出现真正把归隐生活和诗意人生相结合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则是第一个把归隐生活与诗歌创作、诗意人生相结合的诗人,陶渊明则在归隐之后,他的精神寄托主要在做诗。陶渊明在诗歌的世界中,构筑了一个诗性的精神城堡。陶渊明归隐于诗的生存样态,为他以后的士人提供了一种精神范式。
陶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之比较
作者: 甘益慧 白香  来源:长沙大学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  比较研究 
描述:陶渊明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虽然都以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为对象,但两从本质上有所区别.从作品审美旨趣来讲,陶诗以真正的农家生活为艺术旨归,而王诗则以农家生活的闲情逸致为旨归.从作品物象来讲,陶诗的物象负载着审美主体的感情和灵魂,王诗的物象则负载着审美主体的审美情趣.从作品意境来讲,陶诗质朴、自然,
全文:陶渊明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虽然都以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为对象,但两从本质上有所区别.从作品审美旨趣来讲,陶诗以真正的农家生活为艺术旨归,而王诗则以农家生活的闲情逸致为旨归.从作品物象来讲,陶诗
从俗士之心到圣人之境——玄学背景下的陶渊明
作者: 于雪芳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圣人之境  陶渊明  玄言诗  玄学  俗士之心 
描述:了玄学的真正实践。本文以玄学对陶渊明的影响为主要论述对象,论述在玄学的影响下,陶渊明如何达到玄学的理想境
全文:了玄学的真正实践。本文以玄学对陶渊明的影响为主要论述对象,论述在玄学的影响下,陶渊明如何达到玄学的理想境界——圣人之境,成为一个玄学的真正实践,并探讨了陶诗对玄言诗的继承与超越,力求对陶渊明有一个全面
在隐逸身形的背后:浅析精神层面上的陶渊明及其影响
作者: 郭阳卿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园  精神层面  陶渊明  人格  自然 
描述:在我国历史上,陶渊明是知名的隐士,更是一流的文学家。陶渊明不囿于时代风气,躬耕南山,放歌丘壑,开垦出一方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牺牲了物质享受而以清贫为代价换取精神自由,显示了精神对物质的高度驾驭。然而在他反复仕隐的人生道路中、在他隐逸身形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精神矛盾与精神危机,显现了其精神层面的复杂性。从
全文:自然和对农居生活的质朴爱恋中找到精神的依托,从历史长河中寻找一个守节固穷的群体,构建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归宿,来完成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超越。他是一个人性的率真,人生的积极实践,一个达观仁爱
浅论山水诗中物的意象-以谢灵运、陶渊明、王维诗为例
作者: 倪台瑛  来源: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诗歌流派  王维  陶渊明  艺术形式  山水诗 
描述:山水诗从魏晋时期开始,人们对“意象”的认识是要使“意”“契”物,以达“穷形而尽相”的目标.从“各适物宜”到“兴象”尽意的历程,已然成为山水涛中物存在的轨迹.谢灵运以富丽精工、清新可爱的语雷描绘了永嘉、会稽等地的秀丽景色;陶渊明用恬淡醇美的笔墨,任真自得地勾画出自己所居山水田园的朴素美好;而王维更用朴
全文:的成熟,而王维更使之登上艺术的颠峰,跃为诗歌的第一大宗.这三位诗人,谢灵运堪称山水诗的开拓,陶渊明是深耕者,而王维则是集大成,使得山水诗中物能够内外通而合于意,充分地展现了情韵与理趣的意象.虽然
孤寂与美好——陶渊明诗《停云》、《时运》对读
作者: 林佳颖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好  雨天  孤寂  明诗  对读 
描述:厦门天气太好,总是晴天多,雨天少,因着有等待之心,更觉少之又少。好容易挨到一个微雨天,兴奋中,却不复有初读《停云》的那份惆怅。不得已捡个良日,到水边读《时运》。这时,远方好友发来短信,说梦到初中时候;心中一震,这两首错落的诗,似乎呈现出一片圆融——陶渊明先生爱酒,也爱花草。小小草庐间,花药分列,林竹
全文:;心中一震,这两首错落的诗,似乎呈现出一片圆融——陶渊明先生爱酒,也爱花草。小小草庐间,花药分列,林竹翳如。这个春日,樽里新酒满满,而园圃中的草木,发芽又荣华。面对如许佳景,珍惜韶光如先生,大抵都要起会友行乐之心。这样想着,望向窗
从陶渊明到吴承恩——对生死超越的再探索
作者: 刘卫华  来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超越  吴承恩  陶渊明  探索 
描述:陶渊明在面对生命有限性的问题时,经过反复的理性求索采取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态度。千百年后,对陶渊明颇有知己之感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通过在小说创作中打破阴司传统上对生死的绝对决定权,塑造一个完整美好的神仙社会,在感性的道路上淡化了世俗社会对于生死的恐惧。二人通过理性、感性两条道路,殊途同
全文:一个完整美好的神仙社会,在感性的道路上淡化了世俗社会对于生死的恐惧。二人通过理性、感性两条道路,殊途同归,最终体现的是两摒弃名利、返归自然的价值追求上的一致。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论林逋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高文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高趣  狷介乐道  闲适幽深  林逋 
描述:宋人崇尚理性的思辩和沉静的意蕴,陶渊明因而受到宋人的一致推崇。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
全文:宋人崇尚理性的思辩和沉静的意蕴,陶渊明因而受到宋人的一致推崇。宋代诗人林逋一生崇陶,不仅没有步入仕途,而且还以此自我标榜。其“陶渊明情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清逸幽雅生活中的隐逸高趣;孤高傲世情怀中的狷介乐道;山水自适心境中的闲适幽深。在历代众多的诗人中,林逋是崇陶效陶最为用心且最为彻底付诸于行动
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刘明辉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嵇康思想  隐士形象  生命意识  陶渊明  田园诗  玄学   
描述: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诗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流派甚众而又交相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观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绝无囿于一家思想而对他家流派闭目塞听之
全文:南北朝特殊的历史背景中,通过对他诗文的分析解读,把他还原为一位真实的思想。尽管陶渊明思想中存在着许多抵牾之处,本文力求展现陶渊明完整而复杂的思想图景。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