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杜甫与陶渊明的诗学关系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杜甫  诗学关系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和杜甫同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山峰,两者有着深层的诗学渊源关系。杜甫涵纳百川转益多师,陶渊明的田园诗艺术滋养了杜甫的诗歌。而诗圣杜甫对陶渊明及其诗歌的评价、阐释、接受和发展自然提升了陶渊明的诗学地位,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
全文:,光大了田园诗的成就。虽然杜甫认为陶渊明“未必能达道”,且这一观点引发了学术史上的长期争论,但是杜甫同时又充分肯定陶诗的崇高地位,在诗学史上第一次将陶渊明列于谢灵运之前,认为陶诗完全合乎《诗》、《骚》的诗学精神,且在自己的田家诗中自觉接受并发展了陶诗的体恤万物的情怀、“真”的诗学精神和恬淡的审美风范。
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及其渊源
作者: 韩进廉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士不遇  陶诗  理性思考  陶渊明  田园诗  哲学思想  审美理想  哲理诗  咏怀诗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因此,他的诗歌散文往往带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和思辨色彩。他没有哲学思想著作,但他善于把自己的哲学见解和理性思考诉诸艺术的语言、韵律和形象之中。不论他的哲理诗、咏怀诗、田园诗,还是辞赋散文,都能明理、抒情、写景巧妙结合,相互烘托,形成一种厚
全文:之中。不论他的哲理诗、咏怀诗、田园诗,还是辞赋散文,都能明理、抒情、写景巧妙结合,相互烘托,形成一种厚朴真淳、浑融隽永的艺术境界。这种前无古人的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同他的美学思想分不开的。很难设想,一个作家没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理想却能开创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和风
陶渊明《归去来辞》与韩国汉文学
作者: 曹虹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韩国汉文学  《归去来辞》 
描述:陶渊明《归去来辞》在中国文学史上久享盛誉,且 因苏轼等文豪的拟效阐扬,这篇名作的人格范式与文学范式的意义更其光大。在《归去来辞 》的流传史上,海东文人所表现出的崇仰之情甚为浓烈,从高丽中期至李朝之末,赞评之语 与拟效之篇源源不断。从形式上看,韩国汉文学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表达其仰慕效法之情 :一是集
全文:相应的文化意蕴和一定的审美得失,对于全面了解陶渊明在汉文 化圈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中韩文化的结缘,尤具意义。
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纠葛与幻化——陶渊明《饮酒》诗七首意象结构探索
作者: 祝菊贤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现实自我  意象结构  生命自我 
描述: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的现实自我与摆脱名教、回归生命本真的生命自我之间的矛盾、冲突是陶渊明《饮酒》诸诗中一系列意象的深层结构。在《栖栖失群鸟》等诗中,现实自我与生命自我表现为两种对立的精神状态与情绪,以鸟儿与松(菊、兰)的意象表现出来;在《有客常同止》等诗中,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幻化为“一
全文:情绪,以鸟儿与松(菊、兰)的意象表现出来;在《有客常同止》等诗中,生命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冲突幻化为“一士”、“一夫”两个人物意象;在《结庐在人境》等诗中,生命自我摆脱战胜了现实自我,其澄明、宁静,自由欣悦的本真状态投射生成一系列浑然灵妙的诗歌意象,构成陶渊明诗审美的最高境界。
1991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钦云 钟声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文索引  南开  显晦  陶潜  师专学报  怀化师专  教育学院学报  魏正申  陶渊明研究  举正 
描述:1、陶渊明的道德理想简析(宋崇凤)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于翠玲)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陶渊明“性本爱丘山”新解(张觉)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陶潜与佛学(朱家驰) 南开学报一期5、《陶渊明集》举正(徐复) 南京师大学报一期6、试论陶渊明的隐逸(贾剑秋)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一期
全文:1、陶渊明的道德理想简析(宋崇凤)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于翠玲)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陶渊明“性本爱丘山”新解(张觉)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陶潜与佛学(朱家驰) 南开
诗意的栖居:论陶渊明的艺术化生存思想及其思想渊源
作者: 谭道崎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魏晋风度  诗意栖居  艺术化生存 
描述: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为了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东西方的知识精英们渐渐把目光投向中国古代思想和古典艺术,他们惊喜的发现相隔千百年的古人与现代人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都在追求着“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古典智慧的再解读,人们或许能找到新的启示。论文以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为起点,结合前人研究成
全文:,通过对古典智慧的再解读,人们或许能找到新的启示。论文以陶渊明“诗意栖居”的理想为起点,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艺术化、审美化生存思想的发展脉络划分出老庄初创期、魏晋形成期、陶渊明成熟期三个阶段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风格的形成及比较
作者: 罗小虎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诗歌  陶渊明  风格 
描述:陶渊明、谢灵运的比较研究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本文主要从陶渊明和谢灵运诗歌风格的形成入手,研究陶谢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特殊地位,以期把握风格形成的一般规律,进一步加深对陶谢诗歌的理解。本文试图从文学史的角度前后纵向的分析比较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风格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从美学、文艺心理学及风格学的角度对他们的诗
全文:中不同的审美观。第三章论述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风格形成的内因。主要从个性特征、社会阅历和审美趣味三个方面分析了陶渊明、谢灵运诗歌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认为从个人来讲,不同的个性特征、人生目标以及不同的人
论中国古代隐士——以陶渊明为例
作者: 张梦秋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独立人格  隐士特点  士大夫  陶渊明  隐士思想 
描述:中国古代多隐士,隐士多文人。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特色之一。“隐士”不是一般的人,当为世之隐匿之高人也。《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中国隐士文化是颇为发达的,是与思想文化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隐士文化使中国历史更
全文:“隐士”不是一般的人。中国隐士文化是颇为发达的,是与思想文化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隐士文化使中国历史更具韵味。隐士文化中特有的生活与审美理念,对于士人和社会,对于文学与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传统
绘画中的“陶渊明意象”研究
作者: 张利利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结  陶渊明意象  绘画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所产生的影响早已超越了文学领域。历史上关于陶渊明的诗歌创作、哲学思想的研究层出不穷。他已经成为文人士大夫心目中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历代的文人骚客,但凡对笔墨稍有兴趣者都会情不自禁将其俊朗、冷逸的形象倾注于画面之上,或自为标榜或推崇追怀。“陶渊明意象”在绘画题材中
全文:中反复显现的以陶渊明本人及其文学作品内容、趣闻轶事三种不同的题材入画的作品,并进一步发掘绘画内容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研究这类绘画不但可以看清陶渊明在画家心目中的形象,更能认识到传统文人画家的心理追求、审美倾向以及陶渊明在绘画领域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
作者: 田晋芳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接受模式  接受类型  陶渊明接受  西方汉学  文化意识 
描述:陶渊明(公元365~427)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影响力穿越了时代和地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感动着一代代读者,直至现代世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则正是中外读者的持续的接受,构成了陶渊明至今不灭的艺术生命力。聚焦于这一现象,以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为途径,探讨其中不同的历史文化因子和中外文
全文:的关注点转向了诗人的个性,这种以诗人人格为核心的做法,体现了将陶渊明的精神境界引向艺术审美领域的努力。二是以陈寅恪为代表的文史兼通与中西合璧的独特研究视角。他在现代历史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下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