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详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真相
作者: 金庸  来源:科技信息(山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十五  详解  度量衡 
描述:前几天几个人闲谈,偶然间,谈到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又转到了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一位朋友说:“陶渊明当一个月县令,薪水只有五斗米,一斗米大约十五斤,五斗米七十五斤。这未免太少了。这官儿当真不做也罢。”其实我国的度量衡,都是古代的较小,后来渐渐变大。陶渊明那时的五斗米,一定还不到十五斤。但到底有
全文:前几天几个人闲谈,偶然间,谈到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又转到了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一位朋友说:“陶渊明当一个月县令,薪水只有五斗米,一斗米大约十五斤,五斗米七十五斤。这未免太少了。这官儿当真
陶渊明把酒赏菊处
作者: 徐新杰  来源:统一论坛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片石  柳树  宋人  遗址  陶渊明  公路  慧远  庐山  故里  法师 
描述:读过《五柳先生传》的人都知道,那位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的五柳先生,其实是诗人陶渊明的自况。读者也许会问:当年五柳故迹而今可在?作为渊明故里的后人,笔者可以很高兴地回答您:朋友,遗址犹存。 这故迹便是宋人程师孟《题渊明醉石》诗中所描绘的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准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
全文:读过《五柳先生传》的人都知道,那位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的五柳先生,其实是诗人陶渊明的自况。读者也许会问:当年五柳故迹而今可在?作为渊明故里的后人,笔者可以很高兴地回答您:朋友,遗址犹存。 这故迹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隐之路初探
作者: 王江霞  来源:学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杂言  中国诗歌史  万世之名  鸟鸣  曳尾  子满  陶令  醉了  红鲤  羁鸟 
描述:东篱下的那蓬菊子满压枝头,携一朵沁于清井,便飘然如茶。晴空里无端滴落的一串鸟鸣,惊动幽潭数条红鲤的曳尾,弄皱了一池秋水。目睹着此情此景的陶令公,手拎一壶清酒,品味后一抹淡香袅荡如烟,仿佛让整个南山都醉了。布衣桑麻,拈花而笑。归隐后的陶令公或与农民朋友们"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全文:醉了。布衣桑麻,拈花而笑。归隐后的陶令公或与农民朋友们"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或"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和自然
作者: 赵文序  来源: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月山  自然界  精神生活  陶渊明  古代诗人  知心朋友  我国古代  古代艺术  神明  礼拜 
描述:自然界当作知心朋友,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致,各得其所,富于情味,自己生活在其中坦坦然然的,舒舒服
全文:自然界当作知心朋友,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致,各得其所,富于情味,自己生活在其中坦坦然然的,舒舒服服,有说不出的快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感受。最能表现这种特色的当然要推陶渊明。
字字田家语,章章和谐画-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浅析
作者: 张文真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平淡绮丽  竟境浑成  艺术特色 
描述: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诗歌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他善于提炼日常生活口语入诗,沾染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
全文:,通过描写田园景物,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盥濯于檐下,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表达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体悟,创造了高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达到了物我合一、主客融合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统一。
吴晓波的陶渊明式生活
作者: 乌力斯  来源:新民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杭州沿着通往千岛湖的方向,在高速路上驱车一个半小时,在抵达淳安现县城的前一个公路收费口下来,拐弯从高速公路下的一个通道进入,沿小道继续前行不到1000米,即抵达了作家吴晓波私人承包的半岛。 此时,公路的噪音已经消失,满山都是风声和鸟鸣。映入眼前的是满山苍翠,湿润的空气和雨后泥土的味道,左边是随处可
全文:运动员在雨中划着皮艇,像水鸟一样在湖面画出一条条长长的波纹。偶有三三两两的渔民,撑着小船在湖面打渔撒网。 对土地的依恋 这个山水风景绝佳之地,源于1998年吴晓波一次和朋友的出游。他有个朋友原来的老家
主的陶渊明式生活
作者: 乌力斯  来源:滇池天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吴晓波一直想在这个小岛上实现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对于最近热炒的“国际岛”,他觉得商业味太浓了,而且现在这些岛的开发成本太高,没有个几千万根本做不下来,因此几乎成了“资本家的显摆”。 从杭州沿着通往干岛湖的方向,在高速路上驱车一个半小时,在抵达淳安现县城的前一个公路收费口下来,拐弯从高速公路下的一个通
全文:一栋仿欧洲的尖顶乡间别墅,楼高两层,门前的空地不远处,是一个长亭。我们就搬了椅子,坐在被松覆盖的亭子里。经济记者的投资眼光 这个山水风景绝佳之地,源于1998年吴晓波一次和朋友的出游。他有个朋友原来
隐逸的智者:陶渊明
作者: 李坤洁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采下一朵菊花,淡淡的清香包裹着自己。有个身影闪现在眼前,他扛着锄头,走向那片属于他的世外桃源。 ——题 记 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是安贫乐道的智者,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伟人;他是被后人所推崇的五柳先生;他沉浸在自己的世外桃源,偏爱门前的菊花;他一心归隐,只求心中的释然;他生性嗜酒,爱好文学,却不求甚解。
全文:;他沉浸在自己的世外桃源,偏爱门前的菊花;他一心归隐,只求心中的释然;他生性嗜酒,爱好文学,却不求甚解。他就是一代伟人——陶渊明。 公元405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县县令。
陶渊明谢灵运与慧远
作者: 袁行霈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佛教  白莲社  《拟挽歌辞》  陶渊明  颜延之  庐山  遗民  《临终诗》  法师 
描述:陶渊明(365—427)、谢灵运(385—433)、慧远(334—416),是晋宋之际思想文化界的三个杰出的代表人物,本文拟以慧远为坐标,衡量陶、谢二人的思想倾向,并为他们找到在那个时代的思想文化潮流中各自的恰当位置。 陶、谢虽然在世的共同时间达四十二年之久,但并没有资料证明他们有过直接的接触。他们
全文:潮流中各自的恰当位置。 陶、谢虽然在世的共同时间达四十二年之久,但并没有资料证明他们有过直接的接触。他们有一位共同的好朋友颜延之,颜延之曾接济过陶渊明,还为他撰写诔文;颜延之又曾和谢灵
从赠答诗看陶渊明的社交心理及社交关系
作者: 吕菊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赠答诗  数量  称呼方式  保存诗歌  社交 
描述:陶渊明归隐后并未断绝和官场中人的来往,他的赠答诗体现出他仍然归属于当时的文人社交圈、创作圈内。从赠答诗的数量比例和创作时间看,诗歌酬唱在他归隐后的日常生活占着一定的比重。其赠答诗中答诗多于赠诗说明陶渊明显被认为是文人群体中的成员,而他也没有拒绝参与这种社交活动,只是处于被动地位。在其17首赠答诗中,
全文:陶渊明显被认为是文人群体中的成员,而他也没有拒绝参与这种社交活动,只是处于被动地位。在其17首赠答诗中,除了给从弟敬远和不知名的客人以及他希望与之隐居的朋友的诗外,都在诗题中称呼对方的官名,是希望通过
上页 1 2 3 ... 5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