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的牧歌与悲歌
作者: 郭维森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独立人格  悲歌  牧歌  人与自然 
描述:陶渊明既写了不少优美的牧歌,也写了许多慷慨悲歌。他的田园诗基本写实,并未刻意美化农村。有关“桃花源”所在地的争议,说明《桃花源记》并非乌托邦,而是有现实依据的理想化。陶渊明的慷慨悲歌,主要是对世事的批评和不平的倾诉。作为一位诗人、思想家,陶渊明的思想自有其光辉。
全文:陶渊明既写了不少优美的牧歌,也写了许多慷慨悲歌。他的田园诗基本写实,并未刻意美化农村。有关“桃花源”所在地的争议,说明《桃花源记》并非乌托邦,而是有现实依据的理想化。陶渊明的慷慨悲歌,主要是对世事的批评和不平的倾诉。作为一位诗人、思想家,陶渊明的思想自有其光辉。
沈约、江淹与陶渊明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沈约  江淹  陶渊明 
描述:齐梁时代是陶渊明这一文化原型成型的关键而又重要的时期,陶学与陶渊明接受的成就都达到了南北朝时代的高峰。作者认为,沈约用大量的史实完成了陶渊明这一隐逸文化原型的打造。江淹第一次在文学史上对陶渊明的诗风给予界定,第一次认定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开创之功,并首次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全文:齐梁时代是陶渊明这一文化原型成型的关键而又重要的时期,陶学与陶渊明接受的成就都达到了南北朝时代的高峰。作者认为,沈约用大量的史实完成了陶渊明这一隐逸文化原型的打造。江淹第一次在文学史上对陶渊明的诗风给予界定,第一次认定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开创之功,并首次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自然的箫声——自然诗人陶渊明、华兹华斯及弗罗斯特比较谈
作者: 阎献彬 魏现江  来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华兹华斯  陶渊明  自然  弗罗斯特 
描述: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以及美国乡间诗人弗罗斯特,他们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尤其是乡间风景,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是其诗歌的语言也是其诗歌的灵魂和生命。这三位诗人代表了人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对自然的亲近、追求、向往和永恒的思索。
全文: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英国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以及美国乡间诗人弗罗斯特,他们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尤其是乡间风景,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题和内容,自然不仅是其诗歌的语言也是其诗歌的灵魂和生命。这三位诗人代表了人类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对自然的亲近、追求、向往和永恒的思索。
陶渊明的悲剧人生及审美超越
作者: 陈明燕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超越  陶渊明  田园诗  悲剧意识  美学品格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对"美"有深刻领悟力的诗人,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上在很多方面已然成为后世文人难以逾越的高峰: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情;平淡宁静的艺术境界;高旷清远的理想人格以及超然物外的审美心境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对"美"有深刻领悟力的诗人,陶渊明在中国文化中上在很多方面已然成为后世文人难以逾越的高峰: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情;平淡宁静的艺术境界;高旷清远的理想人格以及超然物外的审美心境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从《形影神》诗看陶渊明的生命价值观
作者: 徐柏青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生命价值观  “纵浪大化”  质性自然  陶渊明 
描述: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
全文: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同节律,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从《形影神》诗看陶渊明的生命价值观
作者: 徐柏青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生命价值观  质性自然  陶渊明  纵浪大化 
描述: 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
全文: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同节律,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
陶渊明仕隐歧说刍议——冈村繁与龚斌的陶渊明研究比较
作者: 周薇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阅读经验期待视野  年谱  文化阐释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有着五次入仕并最终归隐的经历。历史上关于陶渊明的入仕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选择了陶澍一派之说,并进而认为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本文以冈村
全文: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有着五次入仕并最终归隐的经历。历史上关于陶渊明的入仕顺序有争议,日本的冈村繁先生选择了陶澍一派之说,并进而认为陶渊明是不负责任、背信逐利的假隐士。本文以冈村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接受史研究
作者: 傅明善 余洁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接受 
描述:从接受史的角度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研究,考察后代读者对陶诗自南北朝至清代这千年接受历程,按接受美学理论,从效果史、阐释史、影响史这三方面进行论述。陶诗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人接受,这其中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各代的诗评家对其接受程度并不相同.而对陶
全文: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归园田居·其一》为例,各代的诗评家对其接受程度并不相同.而对陶诗的接受程度不同也正反映出各代文艺风气和审美趣味的不同。
积极的出世——从《桃花源记》看陶渊明的人生观
作者: 罗刚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理想世界  精神世界  陶渊明  山水田园  中国文学传统  社会理想  运河中学  社会现实  传统文化 
描述:《桃花源记》是一篇最能体现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思想高度的代表性作品。诗人在这里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里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在这里人人都在参加劳动;“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在
全文:生活是富裕、和乐而安宁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在这里人人都在参加劳动;“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在这里没有了封建的剥削。在这样一个用文字所构造的理想世界里,诗人给我们展现的是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
作者: 张维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归隐  体验  陶渊明 
描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一般都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陶渊明“乌托邦”的社会理想。然而,从这篇散文中,我们还能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归隐的体验。在写作年代上,《桃花源记》写于陶渊明对归隐已深有体会的晚年;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归隐的感受;此外,其朴拙平淡的表现手法也反映出他朴素的
全文:归隐已深有体会的晚年;内容上,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归隐的感受;此外,其朴拙平淡的表现手法也反映出他朴素的田园隐逸生活。可以说,《桃花源记》正是他归隐体验的艺术概括。
上页 1 2 3 ...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