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2005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作者: 周浪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论文索引  平淡自然  师范学院  明诗  艺术风格  大学学报  田园诗  报刊  陶渊明研究 
描述:2005年全国报刊陶渊明研究论文索引
全文:
回味生命的艺术——论陶渊明的审美实践
作者: 林继中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的艺术》  调节功能  审美实践  诗意化  “边缘人”  陶渊明  历史时期  中西文化  生活节奏 
描述:林语堂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边缘人”,他的一些见解往往为一般人所不能道。如他的名著《生活的艺术》,就是以中西双方文化互为标准,双向比较,从而披露了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独特的生存方式。在生活节奏日见促迫的今日,此种方式便具有某种调节功能,为现代人增添一方生存空间,是所谓“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其
全文:林语堂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边缘人”,他的一些见解往往为一般人所不能道。如他的名著《生活的艺术》,就是以中西双方文化互为标准,双向比较,从而披露了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独特的生存方式。在生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与李乐薇的空中楼阁
作者: 程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散文作家  世外桃源  李乐薇  陶渊明  空中 
描述:在《桃花源记》中,太守没有找到桃花源,品格高雅的名士刘子骥也没能找到桃花源,而台湾当代散文作家李乐薇找到了与世隔绝,清幽僻静的“世外桃源”,成为当代的“陶渊明”。[第一段]
全文:在《桃花源记》中,太守没有找到桃花源,品格高雅的名士刘子骥也没能找到桃花源,而台湾当代散文作家李乐薇找到了与世隔绝,清幽僻静的“世外桃源”,成为当代的“陶渊明”。[第一段]
陶渊明的性情说
作者: 周广友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  性情  陶渊明  儒家 
描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陶渊明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一种民族文化的核心是它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两大主干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全面而深刻,陶渊明对后世后人的影响亦广泛而深远;性与情是反映儒道两家思想倾向、旨趣与精神的重要范畴,从而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
全文:的影响亦广泛而深远;性与情是反映儒道两家思想倾向、旨趣与精神的重要范畴,从而也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一条途径。因此,性情论是陶渊明研究的一个重要向度。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动荡、学术活跃的魏晋时期
庄子与陶渊明人生悲情之比较分析
作者: 管春兰  来源:陕西教育(理论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陶渊明  思想  人生  悲情 
描述:历来学界研读庄子或者陶渊明,大都只从庄、陶的思想与艺术给人纯朴、淡雅之自然美的角度大加赞赏,而在生活中有所挫折和失意的人,也往往把庄、陶当精神麻醉剂,以至让人生在虚幻无为的境界中,沉睡一生。该文力图
全文:历来学界研读庄子或者陶渊明,大都只从庄、陶的思想与艺术给人纯朴、淡雅之自然美的角度大加赞赏,而在生活中有所挫折和失意的人,也往往把庄、陶当精神麻醉剂,以至让人生在虚幻无为的境界中,沉睡一生。该文力图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意境之比较
作者: 张素娟 刘秀敏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陶诗  华兹华斯  主体力量  陶渊明  山水诗  心灵  自然诗  自然客体 
描述:陶渊明的自然风情诗在创造浑然天成的意境方面,成就斐然。他把自己的意和人事的理融入所写的景中,建构了情、理、景和谐统一的意境,从而深深吸引和感染着读者。
全文:陶渊明的自然风情诗在创造浑然天成的意境方面,成就斐然。他把自己的意和人事的理融入所写的景中,建构了情、理、景和谐统一的意境,从而深深吸引和感染着读者。
陶渊明与天人相适的心灵和乐
作者: 吴国富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天人  儒道  和乐  心灵 
描述:道家的心灵理论,偏重于“天”而不注重“人”,比较缺乏“人”的欢乐色彩;儒家的心灵状态,偏重于人为的“人”而不注重天然的“人”,所以缺乏发自天性的欢乐色彩。陶渊明注重天然的人的生活,所以能够跳出两种思想的局限,让心灵呈现出最佳的和乐状态。
全文:道家的心灵理论,偏重于“天”而不注重“人”,比较缺乏“人”的欢乐色彩;儒家的心灵状态,偏重于人为的“人”而不注重天然的“人”,所以缺乏发自天性的欢乐色彩。陶渊明注重天然的人的生活,所以能够跳出两种思想的局限,让心灵呈现出最佳的和乐状态。
苏轼对陶渊明美学思想的“发现”研究
作者: 刘文霞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发现  陶渊明  苏轼 
描述:陶渊明和苏轼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陶渊明从未明确阐述过关于美的见解,陶渊明文集中“美”字也很少见,然而,陶渊明诗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而,就有可能通过
全文:陶渊明和苏轼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对中国美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陶渊明从未明确阐述过关于美的见解,陶渊明文集中“美”字也很少见,然而,陶渊明诗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因而,就有可能通过
九江陶渊明纪念馆设立“魏正申著述陈展专柜”
作者:暂无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九江市  陶渊明  魏正申  纪念馆 
描述:九江陶渊明纪念馆经过慎重研究,在该馆的陶渊明展厅设立“魏正申著述陈展专柜”,这是目前该馆设立唯一的个人专柜。[第一段]
全文:九江陶渊明纪念馆经过慎重研究,在该馆的陶渊明展厅设立“魏正申著述陈展专柜”,这是目前该馆设立唯一的个人专柜。[第一段]
陶渊明诗歌中“南山”意象探析
作者: 温虎林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影响  陶渊明  回归 
描述:陶渊明诗中出现的“南山”,成为一种象征,而非实指某座山。“南山”作为文化原型,在《诗经》中广泛出现,在汉代文化里也有充分的表现,陶渊明的回归“南山”是一种文化认同,因此,他回归之后同样很满足,甚至还有幸福感,达到真归的境界,以至于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人格楷模。
全文:陶渊明诗中出现的“南山”,成为一种象征,而非实指某座山。“南山”作为文化原型,在《诗经》中广泛出现,在汉代文化里也有充分的表现,陶渊明的回归“南山”是一种文化认同,因此,他回归之后同样很满足,甚至还有幸福感,达到真归的境界,以至于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人格楷模。
上页 1 2 3 ... 5 6 7 ... 25 26 2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