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的乐境
作者: 李洪彬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陶渊明  乐境 
描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文学家之一,是东晋著名的诗人,散文、辞赋成就也很高。陶渊明的时代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但是陶渊明超凡脱俗的文笔、独树一帜的人生态度从未因时空变迁而褪色。陶渊明大半生处于我国封建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黑暗时代,但是他不慕荣华富贵、出淤泥而不染
全文:保持自然本性、摆脱社会文明异化所强烈渴求的,本文着重考察陶渊明诗文中叙述的乐境,以此进入陶渊明的思想世界,探讨其津津乐道的理想生活。正文主题共分为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论。简单介绍陶渊明生平及其超然
陶渊明生年众说纷纭之原因探析
作者: 和谈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陶学  逻辑推理  遇火  内证  原因探析  数字  生年  作品系年  朱自清 
描述:陶渊明卒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此说既有明确的内证(《自祭文》、《挽歌诗》),又有准确的旁证(颜延之《靖节征士诔》、《宋书.隐逸传》,以及萧统《陶渊明传》等史传),是可以肯定而无疑问的。在上述旁证中,均说渊明63岁卒(稍有争议之处,在颜延之《靖节征士诔》版本之不同,陶集所附颜《诔》作“春秋六
全文:述旁证中,均说渊明63岁卒(稍有争议之处,在颜延之《靖节征士诔》版本之不同,陶集所附颜《诔》作“春秋六十有”,而《文选》所载颜《诔》为“春秋若干”)。由上述材料倒推可得陶渊明的生年,按照这种逻辑推理
陶渊明“桃花源思想”之开启:魏正申研陶的学术贡献论
作者: 刘孟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桃源  陶学  20世纪  学术贡献  陶渊明  厚积薄发  魏正申 
描述:著名陶学大家、学者吴云先生《厚积薄发颇具创见的佳作——评魏正申的〈陶消炎片明集译注》论及《桃花源记》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这是魏正申几十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全文与全人,以及陶所处的时代的深刻体会。”资深的吴先生赞魏氏“第一次提出‘桃花源思想’”此语一出,陶界皆惊。陶学家赵治中、张驰,
全文:”晚年形成‘桃源思想为主要标志的桃源思想;对桃源思想的重表述”。以吴先生对百年陶学的洞察,娴熟,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必为考证所得,绝非臆断。笔者浏览20世纪陶学家论述,
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
作者: 朱文霞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北宋时期  陶渊明  接受 
描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南北朝以来,陶渊明就以飘逸的隐士形象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其诗文逐渐得到人们的推重,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完全展开,形成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高潮。北宋时期对陶渊明的接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亦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对此展开论述,共分四章。
全文:北宋时期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本文认为北宋人对陶渊明人生境界的接受或与个人性情有关、或与个人经历有关、或与仕途境遇有关。 第章论述北宋时期对陶渊明思想的接受。这主要包括理学家、佛学
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
作者: 田晋芳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接受模式  接受类型  陶渊明接受  西方汉学  文化意识 
描述:陶渊明(公元365~427)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和杰出的文学家,他的影响力穿越了时代和地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感动着一代代读者,直至现代世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则正是中外读者的持续的接受,构成了陶渊明至今不灭的艺术生命力。聚焦于这一现象,以比较文学的接受研究为途径,探讨其中不同的历史文化因子和中外文
全文:来源与论文的学理支撑。第,接受的主体——“读者”的独特界定。第四,论文的理论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现代思潮催生的接受模式”,评述现代思潮中对陶渊明接受的新模式。一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批评新标准。他
框架理论下的隐喻翻译研究:以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田园诗为例
作者: 陈娟  来源: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喻翻译  田园诗  认知语言学  框架理论 
描述:任何语言都离不开隐喻,作为中国艺术瑰宝的田园诗歌也不例外。诗人在将自然的美丽及田园生活的安逸与宁静呈现在诗中的同时,往往运用隐喻来暗达自己的情感。框架理论是著名语言学家Fillmore (1975)提出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它认为框架是记忆中适于表达客观现实的知识框架,语言的意义主要依赖于认知框架,语言
全文:隐喻进行概括性总结和分析,通过对首田园诗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框架理论应用于隐喻翻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对汉诗英译提供一定的启示。
陶渊明:归隐田园诚无奈
作者:暂无 来源:传奇故事.探案经典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惠泉 东晋末,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才扭曲的时代,也是内部倾轧,野心与虚伪交相辉映的年代,更是民众深受战乱和兵戈折磨的苦难年代。这种情况下,立于人生歧路的陶渊明,便选择了独善其身的归隐园田之路,并以躬耕自资、乐天安命的恬适姿态来实现他的人生哲学价值。不过,探寻陶渊明的足迹和心路,
全文:,杨朱所以止”的茫然。 公元400年,时当36岁的陶渊明第二次踏上仕途,赴任荆州刺史桓玄属下参军。不过到了当年冬天,由于生母病故,他便尊礼制还家守丧。年期满之后,桓玄也因“篡晋称帝”,被挥军
陶渊明的美学思想
作者: 饶艳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美学  平淡自然  陶渊明  雄浑悲慨  人生美学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位非常优秀的田园诗人,然而在他所处的年代人们大多只把他当作一位合于雅道的隐士,其人与其诗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全面关注。萧统是第一个关注陶渊明文品与人品的人,但引起的反响并不大。人们真正开始关注陶渊明的诗歌是唐以后的事情,文人们“和陶”、“拟陶”成为一种风尚,在孟浩然、王维、高适
全文:都有巨大影响。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陶渊明的社会美学思想主要体现《桃花源诗并记》一文中,重点分析其理想社会——桃花源的特点以及这种社会理想的形成。 第部分,主要阐述陶渊明的...
陶渊明:具有囤地观念的东晋隐士
作者:暂无 来源:俪人·闺房蜜糖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话说东晋文人士大夫归隐盛行,陶渊明也跑去幽静小地方宅了起来,买房囤地地折腾了不少日子,怎么说也是当过些日子的父母官,手头囤几个小钱还是有的,但肯定是不够的,还得想想办法让日子有滋有味起来,尤其,物价、楼市不断看涨,昨天大蒜几钱?今天又是几钱 得,还是去乡下发展发展看看行情。但是,门面还是要
全文:面 再说他陶某人没有碰到顾茅庐的刘备惹得大众这么茶余饭后拿来刷牙漱口的,曝光度不够,市值缩水,难道求包养啊?算了,就硬起头皮来个辞官下乡风光他个十里八乡的,辞官次不够,要五次这个隐土么,当起来是要低调再低
陶渊明归稳始末探究
作者: 马春梅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知识分子  归隐生活  独善其身  隐逸诗人  陶渊明  个性价值  兼济天下  田园诗人 
描述:马春梅在教学中发现,古代文人大多追求一种归隐生活,陶渊明堪称其代表,他是“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身上充盈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个性价值的信念,激荡着儒、道思想交融的厚重内涵。他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信条最彻底的实践者,是文人高洁品行的万世楷模。然而为什么他的许多诗文总是浸润着琼浆
全文:辞职回家。元兴年(404年),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但是入幕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便使他感到失望。于是辞职隐居,后又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同年月,他
上页 1 2 3 ... 6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