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元问题:人与自然:陶渊明与卢梭、梭罗的比较陈述
作者: 鲁枢元  来源: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元问题相对于20世纪初西方学界提出的"元数学"、"元逻辑"、"元语言"、"元科学"的概念,我们这里讲的"元问题"有与其相似的地方,但又不相同。英语世界中的"元问题"(meta-question)含有"在上、在外、在后"的意思,意味着被"抽象化"、"形式化"、"逻辑化"的最终问题,体现了西方逻辑实
全文:)含有"在上、在外、在后"的意思,意味着被"抽象化"、"形式化"、"逻辑化"的最终问题,体现了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学术精神。而汉语词汇"元"的本义为人的"头脑",是人的生命的根本,进而引申为
陶渊明的海外“自然盟友”?
作者: 鲁枢元  来源:中州大学学报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中西文化交流  自然盟友  生态批评 
描述:从人类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看,陶渊明更贴近欧洲浪漫主义本初的精神实质,在同属“自然浪漫主义”这一基础之上,陶渊明与西方世界的许多作家、诗人、学者也就具备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本文尝试为陶渊明在世界各地寻求的“盟友”有伊壁鸠鲁、卢梭、爱默生、梭罗、惠特曼、华兹华斯、高更、荣格等。而“结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已
全文:的“盟友”有伊壁鸠鲁、卢梭、爱默生、梭罗、惠特曼、华兹华斯、高更、荣格等。而“结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已经漏洞太多的现代人的价值观念,改善现代人难以为续的生存方式;为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人类社会在地球上的健全发展。
抗战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徐国荣 车孟杰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文学接受  抗战文化 
描述:在世人眼中陶渊明既是隐士也是饮者,而且也并非完全忘怀于政治;他的诗歌风格既有平淡自然的一面,也有豪放的一面。这些解读在不同时代的陶渊明接受史上均有体现。尤其在抗战时期的特殊语境下,学者文士对陶诗的欣赏以及对陶渊明形象的理解更是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义。其不仅契合于民族救亡的主题,也让陶渊明这一诗人形象获
全文:的欣赏以及对陶渊明形象的理解更是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义。其不仅契合于民族救亡的主题,也让陶渊明这一诗人形象获得新的时代内涵与文学价值,在陶渊明接受研究中具有不可忽略之意义。
从《读史述九章》看陶渊明人格取向
作者: 鲁云华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人格取向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读史述九章》是一组专咏司马迂《史记》人物的诗歌。这些人物,有反对暴政,崇尚王道的,如伯夷、箕子;有忠君爱国、身遭不幸的,如属原、贾谊;有肝胆相照,互为知己的,如鲍叔、管仲;有避世远祸,隐逸田园的,如张长公等。陶渊明通过歌吟古代历史人物,流露了他反对暴政、渴望清明政治的理想;当理想不能实现时,
全文:田园的,如张长公等。陶渊明通过歌吟古代历史人物,流露了他反对暴政、渴望清明政治的理想;当理想不能实现时,他选择归隐,表达他不满时局、独立高标的价值取向。
从《读史述九章》看陶渊明人格取向
作者: 鲁云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人格取向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读史述九章》是一组专咏司马迁《史记》人物的诗歌。这些人物,有反对暴政,崇尚王道的,如伯夷、箕子;有忠君爱国、身遭不幸的,如屈原、贾谊;有肝胆相照,互为知己的,如鲍叔、管仲;有避世远祸,隐逸田园的,如张长公等。陶渊明通过歌吟古代历史人物,流露了他反对暴政、渴望清明政治的理想;当理想不能实现时,
全文:田园的,如张长公等。陶渊明通过歌吟古代历史人物,流露了他反对暴政、渴望清明政治的理想;当理想不能实现时,他选择归隐,表达他不满时局、独立高标的价值取向。
潇洒的庄严与幽默的崇高——论陶渊明的“《止酒》体”及其思想意旨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辞  幽默  陶渊明  崇高  《止酒》  《江南》 
描述: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的《止酒》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诗体风貌,那就是每句诗都含有一个"止"字。对于这种诗体形式以及这首诗的题旨,前人见仁见智,颇多争议。通过掘发《止酒》诗在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以及融会多元思想于一炉的深隐寄托,展示其似浅实深、由浅入深、浅深兼赅、浅深相照的艺术特质,揭示其历史原貌。《止酒》诗
全文:诗酒风流的精神空间,由此后代诗人形成了以止酒为高、以止酒为雅的代代不绝的"止酒情结",而这也成为一种胸怀洒脱的人格象征。美是生命,酒神的舞蹈乃是生命的欢歌。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陶渊明的饮酒是永恒,陶渊明的止酒是明镜。
陶渊明与柏拉图:中西方洞穴喻的分野
作者: 王怀义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价值  审美意识  思维方式  洞穴意象  中西神话 
描述:作为人类居住和生活了上百万年之久的场所,洞穴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洞穴神话较为零散,但人们对洞穴意象关注的历史颇为悠久;道家"洞同天地"思想促进了原始洞穴意象精神意蕴在后世文化中的转化和渗透,在此基础上,人们以洞穴意象为基点,建立了现实与理想、形象与理性相互转化的
全文:意蕴在后世文化中的转化和渗透,在此基础上,人们以洞穴意象为基点,建立了现实与理想、形象与理性相互转化的同一性文化心理结构,洞穴对主体的存在本体价值被凸显出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典型代表。在西方,以
陶渊明《闲情赋》难归“闲正”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十愿  闲情赋  陶渊明 
描述:在陶渊明的作品中 ,《闲情赋》是一篇奇特的作品 ,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人们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不同。关于其命意 ,前人有爱情和比兴即以美人比况故主或同调之人二种说法。事实上 ,在《闲情赋》的一开始 ,诗人就用惊叹的语言 ,满怀感情地描绘出一位超群的女子 ;诗人心潮翻涌、激动难宁 ,生出了一个个大胆新
全文:” ,写诗人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 ;而“终归闲正” ,只是一种障眼法。最早责难《闲情赋》的是昭明太子萧统。责难者主要是从正统观念出发 ,认为陶渊明一生清白 ,不该作此赋玷污名声。《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浓郁浪漫的感情和丰富奇异的想象力上。鲁迅先生对于《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论元散曲中的屈原与陶渊明
作者: 吕海青  来源:山西大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评价  陶渊明  屈原  元散曲 
描述:元散曲中有一大批作品涉及到了许多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很大影响的屈原与陶渊明。在这些作品中,元散曲家观点高度集中地表现出抑屈崇陶的思想倾向:对屈原忧念苍生、关心国事、为理想殉身的做法流露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而对陶渊明的辞官不仕、安闲自适的隐居生活极尽赞美之词。这与历史上对屈原、陶渊明的传统
全文:践行着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仕”的一极;陶渊明淡泊名利,坚守着儒家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隐”的一极。二者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对
陶渊明诗歌中的概念隐喻
作者: 唐汉娟  来源:湖南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概念隐喻理论  陶渊明诗歌  映射 
描述: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与思维的基本方式,是人类认知的基本工具,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靶域﹚的系统映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生成性、概括性等特点。本文拟将莱柯夫的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对陶渊明诗歌分析研究中。以期解决以下问题:陶渊明诗歌中有哪些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是
全文:是旅行、生命是年、生命是日、时间是生命、时间是运动、死亡是睡眠、死亡是旅行、官场是束缚物、名声是物质、酒是药、酒中是真理、情感是物质、田园是家、宗教是现实和传说是现实等﹚。这些概念隐喻来源于人类
上页 1 2 3 ... 76 77 78 ... 86 87 8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