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陈与义对陶渊明的接受及其清远平淡诗风的形成
作者: 左福生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接受  陈与义  清远平淡 
描述:陈与义是北、南宋之交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也是诗史上一位杂取而博学的诗人。学杜甫而得“杜肉”,诗歌显得沉郁雄浑。他也欣赏陶渊明、柳宗元等一派疏淡清新的诗风,尤其倾情于陶渊明,爱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操守和人格精神,以及遗世独立、躬耕田园的生活方式。在一吟一咏中,时以陶渊明自比,在精神上追求陶渊明式
全文:萧散;诗意醇厚,富有恬淡自适的人生趣味;诗风呈现清远平淡的倾向。 本文以陈与义学陶为个案,立足陈与义所处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在深一层里揭示陈与义接受陶渊明的客观依据。从政治层面看,陈所处的时代正是
宋元文人陶渊明情结的文化审视
作者: 高文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元文人  特质  隐逸风尚  陶渊明情结  文化审视 
描述:历代无数文人与陶渊明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形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陶渊明情结”。中国文学发展到宋代注重理性思辩与沉静意蕴相杂糅的雅文学范式,再到元代演变为雅俗合流,俗文化逐步占据主流地位的俗文化格局,其形成均与宋元文人的陶渊明情结存在莫相分离的关系。 宋元文人产生了较之唐代文人更为普遍的隐逸风尚及陶渊
全文:为在对污渎现实的参破与觉醒中,其人生观念与审美意绪的极力张扬,主体人格与生命意识的狂飙突进,不甘与无奈之中的游戏人生,代表着元代俗文学锐意创新的审美倾向。 宋代诗人苏轼与元代诗人刘因的和陶诗蕴涵着特殊的文学意义和美学意义,但同是和陶,两者却各具不同特质。
浅析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
作者: 李箫  来源:科教文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淳厚有味  平淡自然  情理浑融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大诗人.少时有"大济苍生"的宏愿,二十九岁入仕,但济世愿望无由施展,便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躬耕不复出仕.陶渊明归隐后,逐渐接近了劳动人民,因而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农村景物,反映农村生活,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平淡自然
全文:,又使陶诗给人无限的愉悦,蕴含了人生的真谛.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一体,把古典诗歌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高洁的品行,隐士的态度更是成为封建士大夫的处世准则.
儒释道文化光环之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王灵均  来源:安徽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家  宗教思想  佛教  道教  陶渊明  玄学  儒家 
描述:本文是对陶渊明思想的专题研究,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陶渊明生平和时代思潮。通过分析陶渊明的家庭环境,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和魏晋玄学对他的深远影响。他的归隐是经过再三反复才得以实现的,这是时代思潮的影响和他的个人愿望支配的共同结果。在隐居之后,他经受了种种考验和磨难,以前
全文:,陶渊明的这一人生选择确实迥乎世俗,所以当时难以有人理解。只有到了宋代禅宗大兴,儒释道文化真正交融以后,才真正迎来了陶渊明接受史上的高潮,这相当典型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以追求超越道德、宗教的审美境界为人生最高境界的特征。所以,陶渊明在中国思想史确有“孤明先发”的地位和意义。
从陶渊明、李白、苏轼的政治表现与文学创作谈性情文人与政治
作者: 蒋琛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性情  李白  文学创作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李白、苏轼都是具有政治情结的诗人。客观政治环境的影响兼以本身政治元素的缺乏或不足使得他们在政治仕途上屡屡失意,潦倒不堪。作为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其异彩纷呈的“性情”本色;其从政生涯也别具政治性情。儒家思想的政治引导,知识分子出路一元化的社会体制以及读者评价文人作品时政治偏向等因素导致了性情
全文:,拒绝政治,而是秉承“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国忧民情怀,保持其醇真质朴的性情本色,深刻地思考政治,透视政治,穿越政治,在入世中追求,在出世中消解,最终有意或无意地实现自己的艺术人生
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
作者: 吕菊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偶像崇拜  舟船与渔夫  生活态度  身份  文化形象  面容  社交  演变    北窗高卧  居所    自我神化  桃花源  异域  陶渊明  性格  思想  争论  读者 
描述:本文主要分了五个部分来展开论述,分别是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建构过程、建构层面、建构力量及其留下的文化印迹。第一部分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主要是陶渊明的基本真实和自我神化。前者从形貌、居所与社交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考察。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
全文:则表明其形象在流传过程中渗入的其它文化因素和固有形象的变形。陶渊明的居所是自然化的形态,他充满爱意的语气和诗意化的描绘以及方位词语在环境描绘中的普遍使用表明“吾庐”是他对自我和人生进行透彻的思考和再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评高文先生的《和谐与回归——陶渊明精神家园体系研究》
作者: 范进军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山水  人格魅力  家园  和谐  回归  精神  古典诗词 
描述:我在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修养》选修课时,曾用一首七绝来概括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山水方滋庄老退,渊明高格颂田园。左思风力刘琨壮,鲍照悲歌一脉连。所谓“渊明高格”,即是指开创我国田园诗派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不仅给玄言诗盛行的魏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自己不愿同浊世同流合污
全文:文艺美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构建陶诗“精神家园”的生存空间,来扫描当代人生价值取向的轨迹,追求生存境界和人本的和谐意识,为陶诗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可以说高文先生的《和谐与回归——陶渊明
论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作者: 潘多灵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创作  陶渊明  内心世界  晋宋时期  田园诗歌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但是经过接受史的重重堆叠,“经典化”之后的陶渊明呈现出了单一化的形象特征。陶渊明的文学成就是毋庸置疑的,而单一化的诗人如何能产生伟大的文学作品,这便很可怀疑。 因此本文以大量陶渊明的诗文为佐证,用最直观的方式来亲近陶渊明的内心世界,经过细致地分析与归类,发掘陶渊明内心
全文:本文以大量陶渊明的诗文为佐证,用最直观的方式来亲近陶渊明的内心世界,经过细致地分析与归类,发掘陶渊明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具体而言其内心世界包括以下三组矛盾关系: 一、孤独与自足。孤独是诗人人生
上页 1 2 3 ...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