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的作品风格与老庄思想
作者: 姚蓉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庄思想  陶渊明  自然   
描述:受老庄思想崇尚自然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显出“真”、“朴”的风格。他在文章中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反对创作的形式主义,所以他的文章“词淡意浓”,与元嘉以来文学的“铺锦列绣”的形式主义潮流有所不同。
全文:受老庄思想崇尚自然的影响,陶渊明的诗文显出“真”、“朴”的风格。他在文章中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反对创作的形式主义,所以他的文章“词淡意浓”,与元嘉以来文学的“铺锦列绣”的形式主义潮流有所不同。
陶渊明人格、诗文风格与批评研究
作者: 高巍  来源: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人格  风格 
描述:陶渊明的人格主要体现在委运任化、安贫守志和重亲情友情三个方面。其委运自然是真正地期待回归自然,在躬耕南山时将生活与理想寄托于自然,享受着田园的自由和闲适。所以他在隐居南山时,找回了本我。同时,委运任化也是陶渊明的生存方式,在这一方式之下,他任真自得,纵浪大化,顺应自然,以归隐消解了隐与仕的矛盾。陶渊
全文:陶渊明的人格主要体现在委运任化、安贫守志和重亲情友情三个方面。其委运自然是真正地期待回归自然,在躬耕南山时将生活与理想寄托于自然,享受着田园的自由和闲适。所以他在隐居南山时,找回了本我。同时,委运任化也是陶渊明的生存方式,在这一方式之下,他任真自得,纵浪大化,顺应自然,以归隐消解了隐与仕的矛盾。陶渊明安贫守志,不掩饰对田园的热爱,关键是“质性自然”,不愿意“违己交病”,所以归于田园而不顾及生活的贫困。他面对贫穷的坦然安逸,与对富贵的认识有关。他不愿意以富贵役形,安贫乐道,心胸旷达。并在诗歌里再现自己的躬耕生活,不在意现实的苦痛和艰辛。陶渊明心态宁静而平和,但他仍然深富情感,诗歌真率幽默的语言里透出的是骨肉亲情。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到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对兄弟姊妹一往情深。同时,他为人的真情也体现在朋友身上,在“念来存故人”的咏叹中,足见他对友情的珍视。这些体现了陶渊明人格的另一面。陶渊明诗歌风格平淡自然。这与诗歌的题材、语言的表现形式有关,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的人格及因之产生的闲适恬淡心境融入诗中,使诗歌透出一个“真”来。陶渊明的“真”还表现在酒上。但他并非以酒掩饰自我的内心世界,否则,他的自然率真得不到彰显。同时,陶渊明诗歌平淡中兼有豪放,自然清新与激昂慷慨并存。由于其豪放与亲切相融,故能使豪放来得不觉。
咏贫士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座外,日昃不遑研。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全文:‍‍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座外,日昃不遑研。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前景化理论视域下译者语言风格比较研究:以陶渊明诗歌英译本为例
作者: 冯智娇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前景化  偏离  译者语言风格  超常规使用 
描述:传统的翻译理论普遍认为译作应该忠实于原作,译作的翻译也应按照原作意图进行,因此译者在翻译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解构主义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以往对译者地位的狭隘认识,倡导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从而突出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随着译者地位的提升,对于译者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译者风格是翻译中译者思想情感与所采用
全文:传统的翻译理论普遍认为译作应该忠实于原作,译作的翻译也应按照原作意图进行,因此译者在翻译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解构主义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以往对译者地位的狭隘认识,倡导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从而突出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随着译者地位的提升,对于译者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译者风格是翻译中译者思想情感与所采用的艺术形式的结合,主要包括译者的思想风格、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本文主要研究译者的语言风格,包括译者在各个语言层面所采用的表达形式,以及由这些语言形式所构成的综合语言特点。 前景化理论是文体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景化是为了实现某种艺术目的或主题目的,通过偏离常规的语言形式产生与众不同的文学效果的一种途径。前景化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解释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征,并挖掘出这些语言特征所产生的文学效果。前景化理论在翻译中的主要应用范畴为小说、诗歌、散文等。运用前景化理论,可以从语音、词汇、句法以及修辞层面对翻译文本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和阐释。 陶渊明的诗歌以语言朴实,清新自然为主要特征,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享有很高声誉。本文选取陶渊明诗歌的谭时霖译本和汪榕培译本作为研究案例,在前景化理论指导下,探寻两个译本的译者语言风格差异,并研究这些语言风格带来的文学效果。 本研究从前景化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比汪榕培译本及谭时霖译本在各语言层面的偏离与超常规使用现象,对两个译本的语言特点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经过研究分析发现汪榕培译本多采用超常规的语言形式。在语音层面的押韵及在词汇、句法层面的重复体现了其柔美、凝练的语言风格特点,在修辞层面的对仗句式体现了其雅致自然的风格特征,达到了诗歌的形式美及音韵美的文学效果。同时,谭时霖译本多采用偏离的语言形式。语音层面的无韵式表达及词汇层面的简单重复,使得译文简洁质朴;句法层面倒装句的使用使得译文呈现自然明快等语言特点,这些风格特点在突显诗歌重要内容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遇见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文山日报七都晚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云(西畴)今年三月,又到香坪山。众人坐下打牌时,独沿林间路径入深,零散的人声渐无,偶有飞鸟从树林里掠过的声音和啼叫,八角树淡淡的清香飘在鼻翼旁,许多说不出的气味若有若无似精灵般来访。幽深处,万籁俱寂,跌坐青苔上,此刻哪怕石化了都没关系。遗憾的是,时间并未停滞,树叶间光影变幻,只是让我天地间神
全文:文云(西畴)今年三月,又到香坪山。众人坐下打牌时,独沿林间路径入深,零散的人声渐无,偶有飞鸟从树林里掠过的声音和啼叫,八角树淡淡的清香飘在鼻翼旁,许多说不出的气味若有若无似精灵般来访。幽深处,万籁俱寂,跌坐青苔上,此刻哪怕石化了都没关系。遗憾的是,时间并未停滞,树叶间光影变幻,只是让我天地间神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陇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舟,从口入。初极狭
全文: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舟,从口入。初极狭
七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浅谈初中教材中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 戴朝强  来源: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艺术特点  陶渊明  田园诗  意境  风格  意象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集中反映在三方面:一、语言上注重启示性;二、表现手段以写意为主;三、意境体现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特色。他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集中反映在三方面:一、语言上注重启示性;二、表现手段以写意为主;三、意境体现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特色。他开创的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的统一——从《归园田居》看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 刘波  来源: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自然  深厚醇美  艺术风格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归隐田园后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在陶渊明的田园诗里,作者往往用接近口语的平常语言写田园风光、写农家生活,却又往往于平常中显示出不平常的诗意,创造了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归隐田园后所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的先河。在陶渊明的田园诗里,作者往往用接近口语的平常语言写田园风光、写农家生活,却又往往于平常中显示出不平常的诗意,创造了平淡自然与深厚醇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精神穿越
作者: 刘黎平  来源:作家文摘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600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如今渺然不可寻觅,“后遂无问津者”,何以如此?桃花源此地,地非险峻,路非遥远,也不封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事实上,因划桨而酸痛的双臂会提醒你路途
全文:1600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如今渺然不可寻觅,“后遂无问津者”,何以如此?桃花源此地,地非险峻,路非遥远,也不封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事实上,因划桨而酸痛的双臂会提醒你路途
从《桃花源记》看陶渊明的性格特征
作者: 龙雪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田园  世外之“源”  陶渊明性格 
描述:《桃花源记》写的是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全文:《桃花源记》写的是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上页 1 2 3 ... 7 8 9 ... 51 52 53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