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生态视野下的陶渊明
作者: 范爱荣  来源: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文学作品  陶渊明  生态视野  价值观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生态作家之一。他在创作中营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的亲密无间的生态世界,对当今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世界人而言,都具有一种超前的意识。他的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注意,开始唤醒了人们关爱自然、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并为此后生态文学的不断前进做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生态作家之一。他在创作中营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的亲密无间的生态世界,对当今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世界人而言,都具有一种超前的意识。他的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注意,开始唤醒了人们关爱自然、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意识,并为此后生态文学的不断前进做好了范式坐标,为以后的创作者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
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刘明辉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嵇康思想  隐士形象  生命意识  陶渊明  田园诗  玄学   
描述: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诗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流派甚众而又交相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观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绝无囿于一家思想而对他家流派闭目塞听之
全文:陶渊明(365-427年),中国田园诗之祖,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隐士”形象的文化符号。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儒学与道家争鸣互摄,佛教与道教盛极一时,儒家士人多嗜老庄著述,道家人物与佛教名僧交好,思想流派甚众而又交相影响。在此历史背景下,观陶渊明诗文所体现出的思想,绝无囿于一家思想而对他家流派闭目塞听之嫌,也无不加拣择囫囵吞枣之陋,陶渊明根据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奉行“兼收并蓄”的原则,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依次为“从疏离现实到寄情理想”、“生命意识凸显与个体精神关怀”、“陶渊明与嵇康思想比较”。第一部分探究陶渊明反复仕隐的思想动因,提出“真”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概念的结合,并分析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接着挖掘桃源社会中暗含着的不同流派的思想;第二部分阐释陶渊明矛盾重重的生命意识,揭示其伤感和虚无的原因,,展示陶渊明“乐天知命”的精神境界;第三部分选取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典型的士人代表——陶渊明与嵇康,比较研究二人政治态度、现实选择和人生观方面的异同,以此管窥玄学发展的时代流变。 陶渊明以诗文传世,被逐渐定格为一位超凡脱俗的隐者形象。将陶渊明置于魏晋南北朝特殊的历史背景中,通过对他诗文的分析解读,把他还原为一位真实的思想者。尽管陶渊明思想中存在着许多抵牾之处,本文力求展现陶渊明完整而复杂的思想图景。
陶渊明《饮酒》诗作年考——兼论"亭亭复一纪"之年代问题
作者: 邓小军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年代  《饮酒》  刘宋 
描述:历来注家皆认为《饮酒》作于东晋,本文提出《饮酒》作于刘宋.《饮酒》用邵平典故寄托易代之感,新朝也会灭亡,当作于入宋.据《宋书》纪传、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及陆游《入蜀记》自建康溯
全文:历来注家皆认为《饮酒》作于东晋,本文提出《饮酒》作于刘宋.《饮酒》用邵平典故寄托易代之感,新朝也会灭亡,当作于入宋.据《宋书》纪传、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及陆游《入蜀记》自建康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评高文先生的《和谐与回归——陶渊明精神家园体系研究》
作者: 范进军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山水  人格魅力  家园  和谐  回归  精神  古典诗词 
描述:我在讲授《中国古典诗词修养》选修课时,曾用一首七绝来概括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山水方滋庄老退,渊明高格颂田园。左思风力刘琨壮,鲍照悲歌一脉连。所谓“渊明高格”,即是指开创我国田园诗派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他的诗不仅给玄诗盛行的魏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自己不愿同浊世同流合污
全文:的诗。他的诗不仅给玄诗盛行的魏晋诗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更为重要的是,诗人以自己不愿同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为历代一切有理想的知识分子树立了洁身自好的榜样。正因为陶渊明诗作艺术上的“高格
两位“诗意的栖居”者——陶渊明和梭罗比较研究
作者: 李雁劫  来源: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中  自然界  瓦尔登湖  生活方式  梭罗  陶渊明  十九世纪  田园诗  哲学思想  人与自然 
描述: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的实践者梭罗(1817~1862),在家乡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过了两年又两个月高群索居的生活。他身体力行了他的哲学思想,并在散文作品《瓦尔登湖》中记录了简单质朴又充实的生活。作品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思索具有生态学意义方面的前瞻性。作为作家,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主要的自然阐释
全文: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的实践者梭罗(1817~1862),在家乡附近的瓦尔登湖畔过了两年又两个月高群索居的生活。他身体力行了他的哲学思想,并在散文作品《瓦尔登湖》中记录了简单质朴又充实的生活。作品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思索具有生态学意义方面的前瞻性。作为作家,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主要的自然阐释者。目前,人类由于过度支配自然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过度奢摩的物欲让人失去了心灵的自由,陷入被异化的尴尬境地,梭罗的思想再次彰显了其研究和实践的价值。
在自然的沉思中相遇—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比较论
作者: 王永霞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观  梭罗  陶渊明  生态批评 
描述:本文将陶渊明与梭罗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作家并置,在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领域里,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二人的自然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探讨,深入开掘了其中所包含的生态意蕴。全文共分五部分:一、自然美的凝神观照与歌唱。这是陶渊明与梭罗在自然审美趋向上的第一个共同点。但是,细加比较,在趋同中又存
全文:的某些本质方面。二、自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伟大存在。这是陶渊明与梭罗在自然审美趋向上的第二个共同点。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认知内容:1、自然是一种独立存在,有自己的运行规律。2、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陶渊明:一个任真自得的美学存在
作者: 杜现娟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    任真    文化美学人格  古今对话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株艺术奇葩,在他所处的时代其人其诗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但是在他身后百年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文魅力却日益散发出熠熠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对他进行这样或是那样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在许多文章或著作中,陶渊明成为研究者自说自话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与“我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株艺术奇葩,在他所处的时代其人其诗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但是在他身后百年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文魅力却日益散发出熠熠的光辉照耀着后世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吸引了众多学者对他进行这样或是那样的研究和探讨。但是在许多文章或著作中,陶渊明成为研究者自说自话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与“我”具有平等关系而同在的“你”。如此一来,陶渊明要么成为不食人间烟火超然物外的隐士,要么成为故纸堆里一个生硬古板缺乏生命力的雕像而与我们隔阂起来。 本文从“文化人格美学”的理论视角,以“我—你”的审美关系作为出发点,通过对他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的还原呈现出他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与其生活遭际的互动性转化生成关系,从“爱”、“美”、“和”三个角度对陶渊明这一个“任真”的美学存在作以文字上的塑形。在与其诗文及人格进行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一个任真自得、真实可感、平易近人的陶渊明,他既是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又是一个用慧心感受美、用生命的体验写诗、用通达的人生态度和睿智的人生理想面对世事纷纭的达者。
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
作者: 吕菊  来源:复旦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偶像崇拜  舟船与渔夫  生活态度  身份  文化形象  面容  社交  演变    北窗高卧  居所    自我神化  桃花源  异域  陶渊明  性格  思想  争论  读者 
描述:本文主要分了五个部分来展开论述,分别是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建构过程、建构层面、建构力量及其留下的文化印迹。第一部分陶渊明形象的建构基础,主要是陶渊明的基本真实和自我神化。前者从形貌、居所与社交三方面的情况来进行考察。从最直观的美术作品中看到的陶渊明形象,就已经经过了民族心理、文化理想的包装和美化。
全文:确认之后自觉选择的象征,陶渊明是个自我的诗人。他对居所的称呼则体现了中国人的家园与农耕文明和自然的关系。社交关系方面从赠答诗切入,从他的赠答诗的数量比例和创作时间、答诗与赠诗的比例、称呼的方式说明
从陶渊明、李白、苏轼的政治表现与文学创作谈性情文人与政治
作者: 蒋琛  来源:武汉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  性情  李白  文学创作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李白、苏轼都是具有政治情结的诗人。客观政治环境的影响兼以本身政治元素的缺乏或不足使得他们在政治仕途上屡屡失意,潦倒不堪。作为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其异彩纷呈的“性情”本色;其从政生涯也别具政治性情。儒家思想的政治引导,知识分子出路一元化的社会体制以及读者评价文人作品时政治偏向等因素导致了性情
全文:陶渊明、李白、苏轼都是具有政治情结的诗人。客观政治环境的影响兼以本身政治元素的缺乏或不足使得他们在政治仕途上屡屡失意,潦倒不堪。作为诗人,其诗歌创作体现出其异彩纷呈的“性情”本色;其从政生涯也别具政治性情。儒家思想的政治引导,知识分子出路一元化的社会体制以及读者评价文人作品时政治偏向等因素导致了性情文人与政治的不可分割性,但另一方面,性情文人因其天生的“性情”本质决定了其政治仕途的必然失意。知其不可为仍为之,性情文人的政治关怀具有悲剧色彩。性情文人悲剧式的政治关怀反作用于其文学创作,无意中增添了其作品的厚重感,增强了其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对于一个真正的性情文人而言,要做的也许不是如何摆脱政治,拒绝政治,而是秉承“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国忧民情怀,保持其醇真质朴的性情本色,深刻地思考政治,透视政治,穿越政治,在入世中追求,在出世中消解,最终有意或无意地实现自己的艺术人生。
南宋陶渊明批评
作者: 张树峰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渊明批评  人格精神  诗文价值  南宋 
描述: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至宋而极”。宋人不仅发现了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价值,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之做出解读,使得对陶渊明的批评研究成为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学现象。继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大家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品评后,南宋文人基于特殊的时代境遇与
全文: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及历史地位“至宋而极”。宋人不仅发现了陶渊明及其诗文的价值,还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之做出解读,使得对陶渊明的批评研究成为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又重要的文学现象。继以苏轼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大家对陶渊明及其诗文进行品评后,南宋文人基于特殊的时代境遇与文化思想背景,从各个角度研陶、评陶,一方面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对陶渊明其人其文的认识,使得这种理论批评进一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确立了陶公人品和文品的经典地位。因此,南宋陶渊明批评在评陶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南、北宋在朝代上的延续性,学人习惯上将两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说,这样固然有利于对这一评陶史上的高潮阶段有相对完整的认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二者在时代特色及评陶成果、特点上的不同。因此本文立足于南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出发,去探究和索解陶渊明及其诗文在这个时期被做出怎样的解读,同时努力去发掘这种阐释背后的特殊意义以及它与南宋的时代精神、诗学精神的共通之处。总起来说,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首先,是对南宋前陶渊明批评研究的状况进行简...
上页 1 2 3 ... 7 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