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论陶渊明桃花源思想的渊源
-
作者:
冯红兵 来源: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思想 禅意色彩 道家色彩 儒家色彩
-
描述: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作者认为:作为社会理想,它以当时的堡坞社会及其田园生活为现实依据;作为文化理想,是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吸取了儒、道、释三家之精华,因此桃花源中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缩影,有“小国寡民”无君无臣的安逸,也有彼岸世界的禅意。该
-
全文: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作者认为:作为社会理想,它以当时的堡坞社会及其田园生活为现实依据;作为文化理想,是对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吸取了儒、道、释三家之精华,因此桃花源中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缩影,有“小国寡民”无君无臣的安逸,也有彼岸世界的禅意。该文从社会和文化两方面探讨桃花源思想的渊源。
-
论陶渊明《形影神》的批判精神
-
作者:
张宝林 来源:克山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影神》 谢灵运 神不灭论 自然观 生的悲哀 顺应自然 道教 陶渊明 迷信思想 批判精神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里表现了不与统治者合作 ,不与虚伪的时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这源于陶渊明早年相当穷困的生活 ,再加之受儒家思想教育 ,使他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不过 ,东晋时期 ,士族门阀制度登峰造极 ,非士族出身的陶渊明很难有进身之阶 ,“大济苍生”谈何容易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 ,在他的诗歌里表现了不与统治者合作 ,不与虚伪的时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这源于陶渊明早年相当穷困的生活 ,再加之受儒家思想教育 ,使他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不过 ,东晋时期 ,士族门阀制度登峰造极 ,非士族出身的陶渊明很难有进身之阶 ,“大济苍生”谈何容易 ,他的一切美好愿望都在严酷的黑暗现实里化为泡影。后来出来做官 ,也是断断续续 ,并且由于他“性刚才拙 ,与物多忤” ,在做官期间始终处于“一心处两端”的矛盾状态之中。他时隐时仕 ,最后毅然告别官场 ,回到家乡隐居躬耕 ,一直到死。农村的田园生活给陶渊明以艺术生命 ,也给了他对虚伪黑暗社会现实的勇敢
-
陶渊明的归隐与玄学的人格本体论
-
作者:
朱家驰 来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郭象注 外物 陶渊明 《挽歌诗》 注本 魏晋玄学 嵇康 理想人格 本体论
-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赫赫有名的大隐.自出仕江州祭酒,或官或隐,至义熙元年辞去彭泽县令,归耕田园,终其一世六十三岁,近半生都过着隐居生活.钟嵘论诗,称其为“隐逸诗人之宗”,首先着眼在“隐”,其次才是“诗”.可见渊明最初原非以诗著称,而是以“隐”名世的.陶渊明何以归隐?又何以能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自甘淡泊
-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赫赫有名的大隐.自出仕江州祭酒,或官或隐,至义熙元年辞去彭泽县令,归耕田园,终其一世六十三岁,近半生都过着隐居生活.钟嵘论诗,称其为“隐逸诗人之宗”,首先着眼在“隐”,其次才是“诗”.可见渊明最初原非以诗著称,而是以“隐”名世的.陶渊明何以归隐?又何以能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自甘淡泊,安贫乐道?究竟其生活信念和贯彻始终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对此历代治陶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笔者
-
陶渊明“桃花源”社会理想新论
-
作者:
刘刚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社会 桃花源 陶渊明 社会理想
-
描述:陶渊明在长期的田园生活和躬耕实践中 ,面对社会现实 ,创构了他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他的理想社会中 ,借鉴了老子以来的哲人们的社会理想 ,并根据人们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优选先哲的某些理想社会的特质进行重新组构 ,同时更融入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从而使他的理想社会既有“乐土”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 ,
-
全文:陶渊明在长期的田园生活和躬耕实践中 ,面对社会现实 ,创构了他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他的理想社会中 ,借鉴了老子以来的哲人们的社会理想 ,并根据人们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优选先哲的某些理想社会的特质进行重新组构 ,同时更融入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从而使他的理想社会既有“乐土”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 ,又显示出时代性的新特点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理想情结的最高表现形态 ,成为古代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境界
-
论陶渊明对中国诗境的七大开拓
-
作者:
傅正义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开拓 中国诗境
-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平民化诗人、哲理诗诗人、儒道释融合而臻化境的诗人、首开平淡自然之风的诗人、首创无我之境的诗人。这七大开拓 ,奠定了陶渊明古今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陶诗也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堡垒、精神归宿和心向往之的最高艺术境界。
-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平民化诗人、哲理诗诗人、儒道释融合而臻化境的诗人、首开平淡自然之风的诗人、首创无我之境的诗人。这七大开拓 ,奠定了陶渊明古今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陶诗也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堡垒、精神归宿和心向往之的最高艺术境界。
-
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
-
作者:
于翠玲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特征 陶渊明 文学研究
-
描述: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
全文: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
论陶渊明批评的历史轨迹及文化功用
-
作者:
陈向春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功用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精神 陶渊明 历史轨迹 颜延之 文化价值 苏轼 朱自清 文化诗
-
描述:早在1946年,朱自清先生便指出:“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这中间陶渊明最早,诗最少,可是各家议论最纷纭。在这纷纷的议论之下,要自出心裁独创一见是很难的,但这是一个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对于一切传统,我们要重新加以分析和综合,...
-
全文:早在1946年,朱自清先生便指出:“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这中间陶渊明最早,诗最少,可是各家议论最纷纭。在这纷纷的议论之下,要自出心裁独创一见是很难的,但这是一个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对于一切传统,我们要重新加以分析和综合,...
-
论陶渊明诗文的文辞淡泊美
-
作者:
吕相康 来源: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词语 丰富内涵 生活态度 语言 作者 审美对象 具体表现 文辞 苏轼
-
描述:文辞谈泊是指作者能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再现或表现审美对象的丰富内涵,给人以“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的感受。陶渊明诗文的文辞以淡泊的特点赢得百口交赞。它只求“辞达”,不以浮艳掩空虚,不以艰深文浅陋。方孝孺对“辞达”曾怍过精彩而又确当的描述:“夫所谓达者,如决江河而注之海,不劳余力。顺流
-
全文:文辞谈泊是指作者能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再现或表现审美对象的丰富内涵,给人以“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的感受。陶渊明诗文的文辞以淡泊的特点赢得百口交赞。它只求“辞达”,不以浮艳掩空虚,不以艰深文浅陋。方孝孺对“辞达”曾怍过精彩而又确当的描述:“夫所谓达者,如决江河而注之海,不劳余力。顺流直趋,终焉万里;势之所触,裂山转石。襄陵汤壑,鼓之如雷霆。蒸之如烟云,登之如太空。攒之如绮毂。回旋曲折,抑扬喷伏,而不见艰难辛苦之态,必至于极而后止。此真所以为达也,而岂易哉。”(《逊志斋集》卷十一《与舒君书》)所谓“不劳余力”,“不见艰难辛苦之态”,即不见安排之迹,无斧凿之痕,一如信口说出,“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
-
陶渊明青少年时代思想特征论
-
作者:
魏正申 来源: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 津气 历史事实 思想特征 中古时代 青少年 青年时代 陶渊明 松树 心理
-
描述:陶渊明一声“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的诗吟,宣告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这位15岁的有为少年,开始了人生价值追求的里程,登上了我国中古时代的文坛: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柔弱的小松树,挺立在悬崖绝壁,正是刚刚15岁的少年陶渊明的象征,“乔柯何可倚”,怎样
-
全文:陶渊明一声“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的诗吟,宣告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这位15岁的有为少年,开始了人生价值追求的里程,登上了我国中古时代的文坛: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柔弱的小松树,挺立在悬崖绝壁,正是刚刚15岁的少年陶渊明的象征,“乔柯何可倚”,怎样才能长成高枝大材?从“袅袅”小松而成“乔柯”,靠的是“养色含津气”,养神提气,保持旺盛精力;靠的是“粲然有心理”,显明的远大志向。“婉娈柔童
-
论陶渊明《拟古》组诗神韵美
-
作者:
梅大圣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感性 联想性 景物 刘裕 状溢目前 陶渊明 意境 新燕 组诗 神韵美
-
描述:陶渊明的《拟古》九首,由于时代的原因,诗人隐蔽起创作意图,使组诗“情思回曲,辞旨缠绵”,造成了“意更难测”,众说纷纭的局面.然而,如果对《拟古》中的“情景交融,盛唐人所自出”神韵美进行解剖,那么是能够知晓《拟古》真意的.陶渊明《拟古》组诗作于宋武帝永初元年或二年(公元400—421),诗人此时五十
-
全文:陶渊明的《拟古》九首,由于时代的原因,诗人隐蔽起创作意图,使组诗“情思回曲,辞旨缠绵”,造成了“意更难测”,众说纷纭的局面.然而,如果对《拟古》中的“情景交融,盛唐人所自出”神韵美进行解剖,那么是能够知晓《拟古》真意的.陶渊明《拟古》组诗作于宋武帝永初元年或二年(公元400—421),诗人此时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