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及田园诗的审美价值
作者: 杨德山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  田园诗  自然  审美价值  审美理想 
描述:从题材的发展过程来看,田园诗缓慢走向成熟是历史的必然,而它之所以恰在晋宋之际走向成熟,走向勃兴,并选择陶渊明成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除一些客观原因外,魏晋文人的人生观念、陶渊明高洁的人格、崇高的审美理想起着重要的作用。陶渊明独特的生存方式、“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多重审美价值
全文:从题材的发展过程来看,田园诗缓慢走向成熟是历史的必然,而它之所以恰在晋宋之际走向成熟,走向勃兴,并选择陶渊明成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除一些客观原因外,魏晋文人的人生观念、陶渊明高洁的人格、崇高的审美理想
王维与陶渊明诗作审美意趣相异论
作者: 李庆龙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趣  王维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与王维的诗在审美意趣上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的不同,在审美主、客体的关系和审美主体倾向上表现出诸多的不同点。通过对二人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从陶渊明到王维审美意趣的变化。
全文:陶渊明与王维的诗在审美意趣上虽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的不同,在审美主、客体的关系和审美主体倾向上表现出诸多的不同点。通过对二人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从陶渊明到王维审美意趣的变化。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谈起——再论陶渊明的审美超越
作者: 张海燕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超越  陶渊明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 
描述:诗歌创作是陶渊明本真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体现,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正是诗人立足“此在”进行审美超越的方式。
全文:诗歌创作是陶渊明本真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体现,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正是诗人立足“此在”进行审美超越的方式。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谈起——再论陶渊明的审美超越
作者: 张海燕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超越  陶渊明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 
描述:诗歌创作是陶渊明本真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体现,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正是诗人立足“此在”进行审美超越的方式。
全文:诗歌创作是陶渊明本真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体现,审美的日常生活化正是诗人立足“此在”进行审美超越的方式。
自我放逐者的旷达之歌——试论中古时代隐逸文化及比较阮籍与陶渊明之隐逸人格特征
作者: 王迎春  来源: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人格  陶渊明  隐逸文化  阮籍 
描述:中古魏晋时代政治动荡 ,具有典型的乱世特征 ,因而士子隐逸成风 ,遂形成了这一时代重要时代特征之一的隐逸文化。在这些隐士中 ,阮籍与陶渊明是其中最有成就而且具有相似之处的两位诗人 ,陶渊明的创作与精神风貌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阮籍的思想理念。本文试通过分析中古时代隐逸文化特征及阮籍、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形态
全文:中古魏晋时代政治动荡 ,具有典型的乱世特征 ,因而士子隐逸成风 ,遂形成了这一时代重要时代特征之一的隐逸文化。在这些隐士中 ,阮籍与陶渊明是其中最有成就而且具有相似之处的两位诗人 ,陶渊明的创作与
从陶渊明其人看魏晋时审美追求
作者: 陈晓丽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美学意识  陶渊明  隐逸  无弦寄意 
描述:陶渊明无疑是最能感应东晋以至六朝时代审美理想的诗人。他目睹着世事,又远离着世事,他既受到玄学的影响,又摆脱了玄言的简单机制;既有同时代人的审美意识,却又超越了他们,本文对他的隐逸、无弦寄意及对生命意识的彻底参透进行了探讨,充分肯定他在中国美学方面的独特贡献。
全文:陶渊明无疑是最能感应东晋以至六朝时代审美理想的诗人。他目睹着世事,又远离着世事,他既受到玄学的影响,又摆脱了玄言的简单机制;既有同时代人的审美意识,却又超越了他们,本文对他的隐逸、无弦寄意及对生命意识的彻底参透进行了探讨,充分肯定他在中国美学方面的独特贡献。
融合与分裂——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境界特征比较
作者: 唐朝晖 洪伟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裂  融合  陶谢 
描述: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不仅决定了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艺术和表现技巧。陶渊明田园诗物我合一的境界与谢灵运山水诗物我各一的特征便由此产生。
全文: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不仅决定了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艺术和表现技巧。陶渊明田园诗物我合一的境界与谢灵运山水诗物我各一的特征便由此产生。
陶渊明\苏轼人格特征异同浅析
作者: 蒋泽洪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人格结构  独善其身  人格特征  陶渊明  兼济天下  苏轼  士人阶层 
描述:陶渊明、苏轼都是我国古代士人阶层有着代表性格的人物,他们的人格结构都是由心灵自救与社会拯救两种倾向构成,可以说“退”与“进”,“仕”与“隐”,自救与救世在他们身上交织在一起,都有着成为道家与成为儒家两种可能性的人格基础,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准确地反映了陶渊明、苏轼这种二重人格。这
全文:陶渊明、苏轼都是我国古代士人阶层有着代表性格的人物,他们的人格结构都是由心灵自救与社会拯救两种倾向构成,可以说“退”与“进”,“仕”与“隐”,自救与救世在他们身上交织在一起,都有着成为道家与成为儒家两种可能性的人格基础,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准确地反映了陶渊明、苏轼这种二重人格。这种二重人格表现在其文学创作上,就使文学成为自救的目的与救世目的的方式。以文学为方式的自救主要是抒泄感情与陶冶情操,这样既可以在精神上超越现实政治,又可获得心灵的宁静与瞬间的愉悦,与文学方式的救世主要是在作品中宣扬一种价值观念,扬善抑恶,以“美刺”形式来干预社会政治,从大体上来说,陶渊明、苏轼都是自救意识之类,若从具体文学现象来看,陶渊明、苏轼既不是纯粹的儒家文学家,也不是纯粹的道家文学家,而是两种精神兼而有之,只是或隐或显罢了。若将陶渊明、苏轼二人加以比较分析,就会进一步地发现,陶渊明田园生活中的美感,是以牺牲救世意识为代价的,苏轼则在一切生活领域中寻找美感。 陶渊明是在魏晋玄学气氛中出现的大诗人,他的诗清新自然,以平淡无华的语言描写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他真正达到了老庄返璞归真的至上境界
乾嘉时期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李婷  来源:湖北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陶诗  陶渊明  乾嘉时期  接受 
描述:陶渊明是开创了中国田园诗,丰富了中国诗歌的主题内容。陶渊明作品平淡、自然的艺术特征,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竖立了一个审美标准。他崇高的人格亦是中国文人的典范,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清代乾嘉时期是学术研究大放异彩的时期,此时的学术研究从整体上来说,是对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这个时
全文:陶渊明是开创了中国田园诗,丰富了中国诗歌的主题内容。陶渊明作品平淡、自然的艺术特征,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竖立了一个审美标准。他崇高的人格亦是中国文人的典范,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清代
陶渊明的生态智慧与日常生活审美
作者: 邓绍秋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归园田居》  精神生态  陶渊明  农村生活  人文精神  自然生态  劳动生活  生态智慧  日常生活  审美化 
描述:真正从审美态度描写农村生活,将农村日常生活审美化,大概始于人性自觉与文学自觉的魏晋时期,即魏晋时期出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些倾向。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的风云人物和典型代表,他在退出官场隐居农村生活时,写下了不少描写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优美诗篇。在这些诗篇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
全文:真正从审美态度描写农村生活,将农村日常生活审美化,大概始于人性自觉与文学自觉的魏晋时期,即魏晋时期出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些倾向。陶渊明作为魏晋时期的风云人物和典型代表,他在退出官场隐居农村生活时,写下了不少描写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优美诗篇。在这些诗篇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智慧,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
上页 1 2 3 ... 8 9 10 ... 64 65 6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