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以文为诗”始于陶渊明
作者: 高建新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虚词  句法  以文为诗  篇章结构  虚字 
描述:“以文为诗”是中国文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是后世论者多认为始于中唐的韩愈。当笔者认真考察了唐前中国诗歌发展史之后 ,却惊奇地发现 :“以文为诗”并非始于韩愈 ,而是始于早韩愈 40 0年的陶渊明。所谓的“以文为诗” ,即以散文的篇章结构、句法及其虚词、虚字入诗 ,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如散文般的平
全文:“以文为诗”是中国文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是后世论者多认为始于中唐的韩愈。当笔者认真考察了唐前中国诗歌发展史之后 ,却惊奇地发现 :“以文为诗”并非始于韩愈 ,而是始于早韩愈 40 0年的陶渊明。所谓的“以文为诗” ,即以散文的篇章结构、句法及其虚词、虚字入诗 ,使诗歌呈现出一种如散文般的平实自如、天然入妙 ,能够更痛快畅达地叙事、抒情 ,而这一切在陶诗中都有鲜明具体的体现。“以文为诗”的运用 ,使陶诗更为亲切、平和 ,贴近人心 ,一种如叙家常的真切动人由此而生 ,这与陶渊明的为人及其诗歌朴素自然的风格是极其协调一致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以文为诗”陶渊明是韩愈的老师。
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作者: 曹融南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一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是生活于东晋末、刘宋初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从少年时起就受着传统的儒家思想的薰染,怀有积极用世的壮志。同时,他也受到老、庄和当时流行的玄学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性爱丘山。因当时门阀士族把持仕途,官场黑暗
全文:一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是生活于东晋末、刘宋初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从少年时起就受着传统的儒家思想的薰染,怀有积极用世的壮志。同时,他也受到老、庄和当时流行的玄学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性爱丘山。因当时门阀士族把持仕途,官场黑暗混浊,他虽出仕求禄,却时官时隐,从二十九岁起,断断续续任过州祭酒、参军之类的官职。这期间,他不时发出"一心处两端"(《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心念山泽居"(《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的慨叹,流露在仕禄、田园两者抉择间的矛盾。四十一岁时,任彭泽令,在官八十多天,就辞官归去,从此息影田园,并参加
《陶渊明集译注》序
作者: 钟优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义理考据  陶学  资料统计  中国大陆  七十年  魏正申  陶渊明研究  发展时期  二十世纪  历史悠久 
描述:陶渊明研究历史悠久,若从颜延之《陶征士诔》算起,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六十五年。在这漫长的陶学发展里程上,高潮迭起,如唐代对陶诗的竞相祖述、宋代对陶公的推崇备至,清代于陶作的义理考据等等,都是异彩纷呈,蔚为壮观的盛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陶渊明研究更是历史上罕见的迅速发展时期,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
全文:陶渊明研究历史悠久,若从颜延之《陶征士诔》算起,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六十五年。在这漫长的陶学发展里程上,高潮迭起,如唐代对陶诗的竞相祖述、宋代对陶公的推崇备至,清代于陶作的义理考据等等,都是异彩纷呈,蔚为壮观的盛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陶渊明研究更是历史上罕见的迅速发展时期,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1990年短短十四年,中国大陆出版陶学专著十六种,论文三百五十六篇,这确实是值得陶学同仁额手称庆的喜事。在上述专著中,就有魏正申同志的《陶渊明探稿》。承蒙作者惠赠,得以拜读大作,给我留下颇深印象。该著汇集十八篇文章,是作者一九六一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大部分文稿,很多篇章均系在前人
陶渊明“忠愤说”平议
作者: 龚斌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仕隐  薄宦  陶征士诔  孤臣  晋安帝  儒家思想体系  晋恭帝  刘裕  义熙  隐逸传 
描述:陶渊明“忠愤”说滥觞于就约《宋书·隐逸传》。其文云:“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
全文:陶渊明“忠愤”说滥觞于就约《宋书·隐逸传》。其文云:“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
陶渊明族属辨溯
作者: 刘美崧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舒  始兴  武陵  寻阳  徐国  陶渊明  溪族  徐夷  天师道  陶侃 
描述:晋宋之际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对陶诗及作者的爱好和研究从未间断过。对于陶渊明的研究,近年来日趋广泛,涉及陶的出仕、归隐、作品、故里、旧居等方面,然而在研究其身世与家族时却很少提及他的族属。陈寅恪先生曾经著文指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南朝的溪(谿)族在历史文献
全文:晋宋之际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历代对陶诗及作者的爱好和研究从未间断过。对于陶渊明的研究,近年来日趋广泛,涉及陶的出仕、归隐、作品、故里、旧居等方面,然而在研究其身世与家族时却很少提及他的族属。陈寅恪先生曾经著文指出:“江左名人如陶侃及渊明亦出于溪族”。南朝的溪(谿)族在历史文献上又称为“溪人”或“溪子”。周一良师也提到过:“又有所谓溪人者,多以渔钓为业,如唐代蛮(延虫)渔(延虫)之比,散在南境诸州,其来源不可晓?。建国以来出版的各种文学史、中国通史及研究陶渊明的论著,关于诗人的族属很少提及,或语焉不详,有的则认为南朝的溪族属于廪君蛮的一支,有的笼统地说陶侃及渊明是少数民族出身。本文拟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证陶渊明的族属,探索溪人的来龙去脉。
陶渊明与吉田兼好的隐逸心理结构比较研究
作者: 白丽云  来源:文学界(人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隐逸心理  隐逸作品  比较研究 
描述: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时期(1192-1603)是两国隐逸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由于两国的社会历史、民族心理、审美情趣以及隐者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差别,使得中日隐选文学面貌不尽相同.但两者的思想渊源、隐者风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生命意识的张扬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共性.但无论是中国学
全文:中国的魏晋时期(220-420)和日本的中世时期(1192-1603)是两国隐逸文学发展的高峰时期.由于两国的社会历史、民族心理、审美情趣以及隐者个人的生活经历的差别,使得中日隐选文学面貌不尽相同.但两者的思想渊源、隐者风范、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生命意识的张扬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共性.但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日本学者,研究隐逸文学的主要方向都倾向于对两国隐逸思想的来源、隐士从古到今的梳理、隐士的类型、隐逸的方式与行为和隐逸之后的生活内容等方面进行宏观的描述和勾勒.对于代表作家的隐逸心理结构较少涉及.接下来,我们从陶渊明与吉田兼好的隐逸缘由、隐逸思想构成等方面研究二者的隐逸心理结构.
论陶渊明《读山海经》神游仙境的人文精神
作者: 梅大圣 吴美卿  来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存空间  《读山海经》  陶渊明  人文精神  生命关怀 
描述:《读山海经》是陶渊明归田之初写的组诗,是诗人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后的心的感悟。组诗层次分明,首先是赞美归隐后的田居之乐、读书之乐,是组诗的总序;其次是通过幽雅明媚的仙界环境审美评价,赞赏愉悦自由的神仙世界,表达了构建一个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的愿望;再次,借助神话,对列神列仙的道德价值的审美评价,表达
全文:《读山海经》是陶渊明归田之初写的组诗,是诗人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后的心的感悟。组诗层次分明,首先是赞美归隐后的田居之乐、读书之乐,是组诗的总序;其次是通过幽雅明媚的仙界环境审美评价,赞赏愉悦自由的神仙世界,表达了构建一个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的愿望;再次,借助神话,对列神列仙的道德价值的审美评价,表达对清正圣明的社会空间的渴望。陶渊明这种富有深意的精神畅游,昭示着组诗的心灵律动,是对过去仕宦生活的深刻反思,是对归隐后生命进入重大转折时期的人性关怀、新的生存空间的创构。组诗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元问题:人与自然:关于陶渊明与卢梭、梭罗的比较陈述
作者: 鲁枢元 马治军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卢梭  回归自然  瓦尔登湖  精神愉悦  梭罗  陶渊明  自然人  元问题  人与自然 
描述:"人与自然"问题是一个"元问题",在时间上先于、在空间上笼罩其他所有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本。遗憾的是,现代人对它的解答长期处于层层迷误之中。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法国18纪思想家卢梭、美国诗人
全文:"人与自然"问题是一个"元问题",在时间上先于、在空间上笼罩其他所有问题,是其他所有问题的根本。遗憾的是,现代人对它的解答长期处于层层迷误之中。中国古代诗人陶渊明、法国18纪思想家卢梭、美国诗人
陶渊明《获早稻》诗题三说述略
作者: 王廷箴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题  述略  正本清源  陶渊明  丁福保  二十年代  晚稻  早稻  《西田获稻》  代表作 
描述:作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以下简称《西田获稻》).历代陶学界都从不同角度加以评述,而对于诗题中的早稻却没有提出过异议。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丁福保第一次提出质疑以来,曾先后提出过《西田获稻》中的稻,不是早稻,而是早稻或晚稻的主张。到底是早稻、晚稻、还是早稻?这对于正确把握诗意
全文:作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以下简称《西田获稻》).历代陶学界都从不同角度加以评述,而对于诗题中的早稻却没有提出过异议。自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丁福保第一次提出质疑以来,曾先后提出过《西田获稻》中的稻,不是早稻,而是早稻或晚稻的主张。到底是早稻、晚稻、还是早稻?这对于正确把握诗意的内涵。正确评价诗人的诗品和人品.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在缜密考证的基础上正本清源,恢复它的本来面貌。笔者曾写过一篇《陶诗早稻考》的拙文.还想在该文之后,对于过去的一些说法,再作一点简要的评述,敬请指正。[第一段]
陶渊明诗文中的儒佛道思想
作者: 金周淳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道教  陶渊明  儒家  精华 
描述:陶渊明生活在玄学、佛学盛行的时代 ,但其思想仍以儒家为本 ,同时也接受了老庄与佛教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 ,可以体味到儒家的浩然正气与安贫乐道 ,道家的避世隐遁与生寄死归 ,佛家的无常空幻与无我忘物。他受儒教的影响 ,具有严格的律己精神和浓厚的伦理观念 ,却又丝毫不受繁复的礼教的束缚 ;他具备道家消遥
全文:陶渊明生活在玄学、佛学盛行的时代 ,但其思想仍以儒家为本 ,同时也接受了老庄与佛教的影响。在他的诗文中 ,可以体味到儒家的浩然正气与安贫乐道 ,道家的避世隐遁与生寄死归 ,佛家的无常空幻与无我忘物。他受儒教的影响 ,具有严格的律己精神和浓厚的伦理观念 ,却又丝毫不受繁复的礼教的束缚 ;他具备道家消遥旷达的人生态度 ,但却不放荡不羁与傲慢无礼 ;他领悟到了佛对人生的无我解脱 ,却一点也不坠入空虚。他的这种独特的思想与生活态度融合了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精华 ,形成了一种高尚而超脱的人生境界
上页 1 2 3 ... 93 94 95 ... 115 116 11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