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诗文作品(2)
新闻(1)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5)
作品著述 (3)
按年份分组
2017(3)
2012(1)
2003(1)
2002(1)
1991(2)
按来源分组
-1(3)
古典文学知识(1)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
九江师专学报(1)
鞍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基石--读《劝农
作者: 铁明  来源:鞍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基石--读《劝农
从知识分子“忧道”与“忧贫”的角度释陶渊明的《劝农》诗
作者: 松浦友久 李寅生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劝农》  “忧道”  农业观  创作意图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知识分子  “忧贫” 
描述:(一) 关于陶澍注《靖节先生集》(卷一)所收的《劝农》诗,一般多认为是表现陶渊明“农本·重农”思想的作品.在陶渊明这篇作品中,他对上古以来所传承的……
全文:(一) 关于陶澍注《靖节先生集》(卷一)所收的《劝农》诗,一般多认为是表现陶渊明“农本·重农”思想的作品.在陶渊明这篇作品中,他对上古以来所传承的……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基石——谈《劝农
作者: 铁明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选本  “巧合”  士女  《劝农》  孔子  陶渊明  田园诗  农业劳动  贤达  儒家 
描述:陶渊明的《劝农》,写于三十九岁辞官躬耕期间.选本纳入的极少见,说明它尚未受到专家们的普遍重视,但陶渊明是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这诗的内容和写法又别具一格,实有引起探讨的必要.从当前见到的陶集和个别选本的注释以及有关论文来看,人们对这诗主旨的看法尚有分歧,这对深入学习和正确理解,不能不说是一种困难.本文
全文:陶渊明的《劝农》,写于三十九岁辞官躬耕期间.选本纳入的极少见,说明它尚未受到专家们的普遍重视,但陶渊明是以田园诗著称的诗人,这诗的内容和写法又别具一格,实有引起探讨的必要.从当前见到的陶集和个别选本
[0图]陶渊明诗选注
作者:   陶渊明 孟二冬选注  来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东晋时代)  年代:  中国  古典诗歌  古典诗歌(地点: 
描述:本书是根据我社1996年6月出版的《陶渊明集译注》一书稍加删节做成的。内容包括《酬丁柴桑》、《劝农》、《命子》、《归鸟》等。
全文:本书是根据我社1996年6月出版的《陶渊明集译注》一书稍加删节做成的。内容包括《酬丁柴桑》、《劝农》、《命子》、《归鸟》等。
美是自由的象征: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赏析
作者: 程建虎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名作赏析  象征  陶诗  汉字  视觉印象  诗歌  观照  自由  陶渊明  求道 
描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志欲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一、 难以忘情的羲皇上人 此诗写于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辞官彭泽令后的隐居期。诗以议论发端,首四句
全文: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志欲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一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全文: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歇,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作者: 陶渊明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诗文作品
描述: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全文: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饮酒·结庐在人境》赏析
作者:暂无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新闻
描述:‍‍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
全文:当然是很美的。但这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辞》);“卉木繁荣,和风清穆”(《劝农》)等等,不胜枚举。这都是表现自然的运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