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051)
学位论文(190)
报纸(137)
图书(92)
会议论文(37)
新闻(13)
图片(1)
诗文作品(1)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4370)
人物生平 (137)
作品著述 (10)
缅怀纪念 (4)
珍贵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7(57)
2016(239)
2015(305)
2014(281)
2013(327)
2012(298)
2011(326)
2010(361)
2009(302)
2008(246)
2007(196)
2006(161)
2005(116)
2004(118)
2003(103)
2002(103)
2001(72)
1998(51)
1997(50)
1996(53)
1995(45)
1994(42)
1993(41)
1992(38)
1990(28)
1988(42)
1965(2)
1948(2)
1931(2)
1923(1)
按来源分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7)
江西社会科学(30)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6)
九江学院学报(21)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0)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9)
鸭绿江(下半月版)(7)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6)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5)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5)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5)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5)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4)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3)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克山师专学报(2)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内蒙古电大学刊(教学辅导版)(1)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1)
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现代语文 文学研究 上旬刊(1)
台大文史哲学报(1)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1)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诗歌的现实性
作者: 张广杰 刘宏伟 邓铿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现实性  晋宋易代  世俗  陶渊明  咏史怀人  社会理想  行役 
描述:本文从嗟叹行役、愤慨世俗、揭露丑恶、咏史怀人、歌咏农事、反映理想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诗歌的现实性问题。
全文:本文从嗟叹行役、愤慨世俗、揭露丑恶、咏史怀人、歌咏农事、反映理想等六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诗歌的现实性问题。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浅析陶渊明诗文中“风”的意象
作者: 杨立群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大自然  意象   
描述:陶渊明诗文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其中“风”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陶诗文中这一现象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对陶诗文中气象万千的“风”的意象进行梳理,对这一意象内蕴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作了初步的探析。
全文:陶渊明诗文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其中“风”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陶诗文中这一现象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对陶诗文中气象万千的“风”的意象进行梳理,对这一意象内蕴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作了初步的探析。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浅析陶渊明诗文中“云”的意象
作者: 杨立群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大自然  意象 
描述:陶渊明诗文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其中“云”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陶诗文中这一现象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对陶诗文中气象万千的“云”的意象进行梳理,对这一意象内蕴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作了初步的探析。
全文:陶渊明诗文中有很多自然意象,其中“云”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陶诗文中这一现象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通过对陶诗文中气象万千的“云”的意象进行梳理,对这一意象内蕴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作了初步的探析。
苍凉:陶渊明的真实底蕴
作者: 程世和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司马相如  司马迁  自然之道  理性精神  陶渊明  宗教  死亡  人文主义  人生  中国文人 
描述:一中国文人向来具有理性精神,很少迷信色彩,孔子“不语怪力乱神”①,“敬鬼神而远之”②,闪烁的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老庄更以为死亡不可避免,而大力弘扬自然之道,后来秦皇汉武时期方士仙道之术虽盛极一时,但一般文人如司马相如、司马迁诸人并没有卷入那种迷信旋涡中去。东汉以后,佛学渐入中国,受到中国文人的欢
全文:一中国文人向来具有理性精神,很少迷信色彩,孔子“不语怪力乱神”①,“敬鬼神而远之”②,闪烁的就是一种人文主义的精神。老庄更以为死亡不可避免,而大力弘扬自然之道,后来秦皇汉武时期方士仙道之术虽盛极一时,但一般文人如司马相如、司马迁诸人并没有卷入那种迷信旋涡中去。东汉以后,佛学渐入中国,受到中国文人的欢迎,不过文人们大多也只是把玩它的禅定之说,对佛门天国却很少信奉,从总体上看,自先秦以来,中国文入在生死问题上并没有多少宗教上的幻想。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一下明人何孟春《余冬录》中的材料
含泪的幽默——浅论陶渊明诗文中的幽默感
作者: 杨立群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幽默  陶渊明  矛盾 
描述: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他的特立独行本身就是对那个特定时代社会的嘲弄和挑战。他的作品坦诚而冷静地记录了他内心的波澜,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自己的内心矛盾,表现出一种诙谐幽默、戏谑调侃的风格。陶渊明的幽默是柔和的,是含着泪的幽默。
全文: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他的特立独行本身就是对那个特定时代社会的嘲弄和挑战。他的作品坦诚而冷静地记录了他内心的波澜,最大限度地展示了自己的内心矛盾,表现出一种诙谐幽默、戏谑调侃的风格。陶渊明的幽默是柔和的,是含着泪的幽默。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