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乡村发现的美学意义
作者: 易小斌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人与乡村  陶渊明  乡村美学 
描述: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
全文:长期以来,文人与乡村的关系非常复杂。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文人在城市感觉与乡村经验变迁中的难以自适。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培育出来的中国文化,却迟至公元5世纪才有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乡村发现。这一发现,造就了中国文学的田园即乡村美学传统。然而,这一传统当今又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反思这一现象,我们得首先从陶渊明入手,剖析诗人于5世纪的这一乡村发现的重大意义。
[0图]陶渊明集校笺
作者:  东晋 陶渊明 杨勇校笺  来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东晋时代  作品集  古典散文  中国  古典诗歌 
描述:陶渊明诗清新脱俗,平淡自然,这是中国文学的最高造诣,也是中国人生的理想境地。历来论陶诗者,于陶渊明之年寿、籍贯、出处所见各有异同。原香港中文大学杨勇教授潜心陶集多年,于其交游、年寿等问题一一为之梳理,并辨明陶集版本,定全书为十卷,一至七卷以宋绍三年……
全文:陶渊明诗清新脱俗,平淡自然,这是中国文学的最高造诣,也是中国人生的理想境地。历来论陶诗者,于陶渊明之年寿、籍贯、出处所见各有异同。原香港中文大学杨勇教授潜心陶集多年,于其交游、年寿等问题一一为之梳理,并辨明陶集版本,定全书为十卷,一至七卷以宋绍三年……
和谐:人类完善自我的精神追求——陶渊明之于现代人的思想价值和哲学意义
作者: 施麒俊  来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宇宙性  陶渊明  社会性  和谐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人格堪称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综观陶渊明的田园人生、官宦人生和艺术人生,其人生存在的思想价值表现为主体性、宇宙性和社会性。剖析陶渊明人生存在的哲学意义,会对今天的人们在确定人生终极追求之时有所借鉴和启示。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人格堪称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综观陶渊明的田园人生、官宦人生和艺术人生,其人生存在的思想价值表现为主体性、宇宙性和社会性。剖析陶渊明人生存在的哲学意义,会对今天的人们在确定人生终极追求之时有所借鉴和启示。
歷史與空間:陶淵明的矛盾與動搖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淵明一向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所以人們往往特別重視義元年(405)他四十一歲時拋棄彭澤令一官、徹底離開官場回故鄉隱居以後的生活和詩文。但須注意的是,他先前已經隱居過兩段時間,一是從他二十九
全文:陶淵明一向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所以人們往往特別重視義元年(405)他四十一歲時拋棄彭澤令一官、徹底離開官場回故鄉隱居以後的生活和詩文。但須注意的是,他先前已經隱居過兩段時間,一是從他二十九
以李公麟为中心的宋代陶渊明绘事及其意义
作者: 李剑锋  来源: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陶渊明  绘事  李公麟 
描述:在陶渊明文名和人品声誉日臻颠峰的宋代,与他相关的绘事也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第一位有伟功于陶渊明的大画家是北宋的李公麟,他最有名的陶画是《归去来兮图》和《莲社图》。他的画构思新颖,凸现了陶渊明豪放刚烈的一面,宋代题跋、学习李公麟陶画的作家和画家不乏其人。陶渊明绘事兴盛的原因与宋代人接受和推崇陶的
全文:在陶渊明文名和人品声誉日臻颠峰的宋代,与他相关的绘事也开始出现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第一位有伟功于陶渊明的大画家是北宋的李公麟,他最有名的陶画是《归去来兮图》和《莲社图》。他的画构思新颖,凸现了陶渊明豪放刚烈的一面,宋代题跋、学习李公麟陶画的作家和画家不乏其人。陶渊明绘事兴盛的原因与宋代人接受和推崇陶的原因是一致的,苏轼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宋代的陶渊明绘事丰富了对陶本人及其作品的理解和体悟,也表明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融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论南宋遗民词人对陶渊明的受容及其意义
作者: 丁楹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受容  陶渊明  南宋遗民词人 
描述: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儒家乱邦不居、无道则隐的思想,佛道全身避祸、自然闲适、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继承发展了晋宋士人陶渊明的人格风度,羡慕和仿效他的行为方式,吸收了晋宋时代士人人格精神的有益因素,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
全文:南宋遗民词人的独特人格魅力,表现在他们对整个人生有了深刻的内省,儒家乱邦不居、无道则隐的思想,佛道全身避祸、自然闲适、根绝尘念的观念,构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基础,他们继承发展了晋宋士人陶渊明的人格风度,羡慕和仿效他的行为方式,吸收了晋宋时代士人人格精神的有益因素,从而在"野云孤飞,去留无迹"的境界里消解了入世与归隐的两难选择。
陶渊明诗文的美学意蕴及当代意义
作者: 杨小旭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意蕴  审美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对陶渊明的研究和接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至今仍有许多人对他充满兴趣。对陶渊明诗文的审美意蕴的探究,为本文的目标。 审美意蕴也较含混,经过翻阅大量资料,最终将框架定为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这三个方面基本可概括他诗文中所蕴涵的审美观。由于他的至情至性和绝俗超越皆十分感人,
全文:对陶渊明的研究和接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至今仍有许多人对他充满兴趣。对陶渊明诗文的审美意蕴的探究,为本文的目标。 审美意蕴也较含混,经过翻阅大量资料,最终将框架定为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这三个方面基本可概括他诗文中所蕴涵的审美观。由于他的至情至性和绝俗超越皆十分感人,涉及方面较多,所以人格(人性)审美的论述篇幅较长,这也是理解陶氏审美风格的基础;应该说重点在田园审美的探究,从自然审美的起源、发展到陶氏对田园审美的发现,从田园诗的审美特点、形态特征到创造方式皆有论及;至于社会审美,历来争议不多,故只做简略陈述。 陶渊明是一个用全部生命热情写作的人,一个真诚的人。那些浸透着他灵魂影子的诗文,蕴涵着独特的审美价值。人格结构的剖析是构建其审美大厦的基石,历来颇有争议,主要还是其宗儒宗道之辩。这方面历史上一直争论不休,近代亦有名人多有阐述:如陈寅恪认为他“外儒而内道”,而朱光潜则称他“儒家的倾向大”。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结构中,大概儒道都有一些,只是偏重各异,如李白,道家成分多;而杜甫,儒家倾向大。但陶渊明则不然,争论双方各执一词,很难说服对方。儒道表面看来相左,实际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道互补在陶渊明身上表现尤其明显:不为物累,逍遥田园,确有仙风道骨;尊亲重友,刚正不阿,彰显的却是儒者之韵。建立在其儒道互补基础上的人格审美,亦表现出同样的特点。他既有对带有道家审美色彩的羲皇上人的欣赏,也对儒家审美色彩很浓的颜回、荣启期的赞美。 再说陶氏自然审美观中的田园审美。他的自然审美观固然有传统的“比德”成分,但他对中国古典诗歌自然审美观最大的贡献,则在对田园审美的发现,这不但扩大了自然审美的视野,丰富了诗歌的题材,而且创造出美学领域新的审美品类:冲淡美。诗歌中表现农村题材的作品古已有之,如《豳风七月》,但那是民歌,诗中对农村生活并未进行审美观照。文人以审美的眼光写田园风光,当始于渊明。他对虚静的审美,对和悦润畅景色的偏爱,无不体现着思想中儒道互补: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崇尚虚无,反对雕饰;而儒家的“吾与点也”的理想,对润畅优美景色的偏爱,也使渊明吟出了“我爱其静”的诗句,“静”,是他观照自然时又一审美发现。正因为虚静的心态,才使渊明能发现田园所蕴涵的独特之美,而田园诗的典型意象“采菊东篱”式的闲适飘逸,亦成为东方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在对田园进行审美观照的过程中,陶渊明以“直寻"的方式(即文中所谓创作的随机性),使他的诗佳句天成,叮咚成韵,成为难以模拟的“这一个”;其田园诗的审美形态则属于“优美”,那和谐的人格、和谐的情志,使他能以心灵去捕捉对象精神之优美,使自己的创造臻于物我泯一的境界。总之,其田园审美的独特创造性,使陶渊明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步千古的人物。 至于他的社会审美观,应以《桃花源诗并记》为最典型的体现。这里所展现的淳朴和谐的社会审美,没有压迫和战乱,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桃源仙境,深受道家美学的影响,有浓郁的小国寡民色彩,折射出乱世之中普通百姓的痛苦及他们适彼乐土的愿望。当然,儒家社会审美的影子在桃花源里也未完全隐去,那长幼有序、和谐安详的人际关系,厚道淳朴的民风,不也是儒家的理想吗?其社会审美的和谐淳朴集中显现的桃花源,在丧真的晋末社会里虽只是一种空想,但仍有其积极意义,桃花源也以其美的意境而沉淀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深层。 对陶渊明诗文审美从人格(人性)审美、田园审美和社会审美三方面的简析,试图构建一个较完整的框架,为未来陶氏美学体系的建立,添一砖半瓦。对当代意义的分析,则出于学以致用的目的,乃有感于当代急速变幻的世界罩一些人精神家园的缺失而提出的,意在帮助他们建立和谐完善的人格结构,学会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能够享受生活、,热爱生命,进而建构一个自在而洒脱的心灵世界。
从“私人领域”的视角认识陶渊明的“唯一性”
作者: 乔健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私人领域  陶渊明  唯一性 
描述:陶渊明将儒、道、玄学思想和历代高士等的精神、人格经其“熔铸”,形成了自己具有“唯一性”的思想和人格。从“私人领域”的视角来认识陶渊明,是把握其“唯一性”、进而深入理解其价值和意义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全文:陶渊明将儒、道、玄学思想和历代高士等的精神、人格经其“熔铸”,形成了自己具有“唯一性”的思想和人格。从“私人领域”的视角来认识陶渊明,是把握其“唯一性”、进而深入理解其价值和意义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从陶渊明作品看其"出淤泥而不染"的伟大人格
作者: 关中州  来源:安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尚情操  弃官归田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面对黑暗的社会、腐败的官场,毅然决定辞官归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选择,为中国古代的士人树起了一座另类的精神丰碑.不能仅仅把陶渊明看作只求自己生活安逸恬淡的一般意义上的隐士.
全文:陶渊明面对黑暗的社会、腐败的官场,毅然决定辞官归田,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生选择,为中国古代的士人树起了一座另类的精神丰碑.不能仅仅把陶渊明看作只求自己生活安逸恬淡的一般意义上的隐士.
论陶渊明与魏晋放达之风
作者: 贾桂强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放达  个性自觉  文化符号 
描述:文人放达作为魏晋时期一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现象,有着不同于一般名士清狂、深沉的文化内涵。陶渊明深受魏晋放达之风的影响,并超越了前人的放达,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他的放达对后世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全文:文人放达作为魏晋时期一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现象,有着不同于一般名士清狂、深沉的文化内涵。陶渊明深受魏晋放达之风的影响,并超越了前人的放达,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体悟;他的放达对后世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上页 1 2 ... 3 4 5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