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3137)
报纸(409)
学位论文(176)
图书(49)
会议论文(30)
新闻(13)
诗文作品(5)
图片(2)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3392)
人物生平 (409)
作品著述 (16)
缅怀纪念 (2)
珍贵图片 (2)
按年份分组
2017(61)
2016(218)
2015(233)
2014(245)
2013(292)
2011(295)
2010(329)
2009(271)
2008(211)
2007(189)
2006(129)
2004(102)
2003(89)
2001(52)
2000(62)
1999(37)
1997(37)
1996(47)
1991(27)
1986(21)
1985(38)
1984(17)
1983(19)
1981(13)
1979(8)
1978(15)
1957(5)
1954(2)
1953(2)
按来源分组
青年文学家(43)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41)
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名作欣赏(33)
江西社会科学(32)
安徽文学(下半月)(21)
青春岁月(14)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0)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6)
语文学习(6)
羊城晚报(6)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5)
语文月刊(4)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4)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3)
人民文学(2)
史学月刊(2)
神州学人(1)
中文自学考试辅导(1)
语文天地·初中版(1)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1)
高中生之友:高一高二年级版(1)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闲谈陶渊明的真性情
作者: 包明阳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淡泊名利  热爱自然  真性情 
描述:对于陶渊明的解读,学者们向来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是"真隐士",认为以桃园为乐;而有学者则认为是"假隐士",认为并不是甘心以田园为乐。而我认为陶渊明的真性情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是一个真情感的人,是一个做自己的人。
全文:对于陶渊明的解读,学者们向来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是"真隐士",认为以桃园为乐;而有学者则认为是"假隐士",认为并不是甘心以田园为乐。而我认为陶渊明的真性情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是一个真情感的人,是一个做自己的人。
文学与文化:陶渊明田园诗的人民性情怀
作者: 葛苑菲 刘明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生主张  人民性  田园诗  观察艺术  实验艺术 
描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同时代的诗群创作中独树一帜。不仅因为的诗风独特,更因为对底层社会、农民阶级的真切关怀,即人民性的集中体现。的关怀来源于躬耕实践,区别于其诗人居高临下的观赏,因此的桃花源的建构是一种民生需要的表达。
全文: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同时代的诗群创作中独树一帜。不仅因为的诗风独特,更因为对底层社会、农民阶级的真切关怀,即人民性的集中体现。的关怀来源于躬耕实践,区别于其诗人居高临下的观赏,因此的桃花源的建构是一种民生需要的表达。
[0图]春蚕与止酒 互文视域下的陶渊明诗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范子烨编著的《春蚕与止酒:互文视域下的陶渊明诗》是我国学术界中中部运用“互文”理论研究陶诗的学术专著。这种理论的核心在于:任何一种文学文本都不是自给自足的,而是在吸纳前人以及同时代人所创造文学文本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任何文本都隐含着其文本。本书从这一特殊的理论视域出发,还原了锺嵘品陶的真意,
全文:文本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任何文本都隐含着其文本。本书从这一特殊的理论视域出发,还原了锺嵘品陶的真意,彰显了其在“互文”方面孤明先发的理论意义;其次,《春蚕与止酒:互文视域下的陶渊明诗》重点
生态批评:路径与突破——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及其
作者: 吴秉杰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生态批评在今天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批评,缺少从主体、我们自身的角度去考虑。对于生态的关怀与对生态问题的认识颠覆了多少年来已习惯的概念:“进步”、现代、“文明”的含义,一切都已在生态危机面前被重新审视,但这种与大自然达成和解的要求似乎还没有发展到各个领域,譬如,文艺领域。生态问题自然是一个现实问题,但它
全文:生态批评在今天更多的是一种社会批评,缺少从主体、我们自身的角度去考虑。对于生态的关怀与对生态问题的认识颠覆了多少年来已习惯的概念:“进步”、现代、“文明”的含义,一切都已在生态危机面前被重新审视,但这种与大自然达成和解的要求似乎还没有发展到各个领域,譬如,文艺领域。生态问题自然是一个现实问题,但它
本爱山丘——陶渊明归隐篇邢潮/文周晓波/摄
作者:暂无 来源:九江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陶渊明辞官归里,在玉京山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志同道合,安贫乐贱,“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就在这十余亩的天地间,“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本爱丘山”的志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古代的隐士,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假隐者”大有人在,,而陶渊明是“
全文:陶渊明辞官归里,在玉京山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志同道合,安贫乐贱,“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就在这十余亩的天地间,“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本爱丘山”的志趣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古代的隐士,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假隐者”大有人在,,而陶渊明是“
由陶渊明、辛弃疾的入仕看们的生存状态
作者: 赵燕  来源:金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辛弃疾  生存状态  陶渊明  人生 
描述:陶渊明和辛弃疾都是有着卓越才能的文人,们有着相同的雄才大略,又有不得施展的身世遭际,更有着坚持理想、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时代氛围的不同,使们的精神家园也有很大不同,虽然两人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大济
全文:陶渊明和辛弃疾都是有着卓越才能的文人,们有着相同的雄才大略,又有不得施展的身世遭际,更有着坚持理想、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时代氛围的不同,使们的精神家园也有很大不同,虽然两人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大济
从陶渊明的咏贫诗看的固穷安贫思想
作者: 吴芳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贫士  咏贫诗  陶渊明  固穷安贫 
描述:陶渊明的一生时仕时隐,贫困也因此伴随着的一生。然而,在贫困的生活当中陶渊明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这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固穷在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人生道路选择上重要的精神支撑,从的咏贫诗中我们不难了解到这位伟大诗人在当时的心路历程。
全文:陶渊明的一生时仕时隐,贫困也因此伴随着的一生。然而,在贫困的生活当中陶渊明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这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固穷在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人生道路选择上重要的精神支撑,从的咏贫诗中我们不难了解到这位伟大诗人在当时的心路历程。
陶渊明“不解音”新解
作者: 李小荣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灵宝“玉音”  陶渊明  “性不解音” 
描述:《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解的是灵宝"玉音"。易言之,陶渊明精通的是世俗琴乐,而非宗教音乐。
全文:《宋书》、《晋书》、《南史》等史书皆有陶渊明"不解音声"、"不解音"的记载,但从其诗文作品看,陶氏是精通音乐的,尤其是古琴艺术。对此矛盾,历来治陶者的解释是史书有误。本文则从道教音乐出发,指出陶渊明所不解的是灵宝"玉音"。易言之,陶渊明精通的是世俗琴乐,而非宗教音乐。
论陶渊明诗歌的不“平”与不“淡”
作者: 巩建鹏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风格  陶渊明诗歌  豪放  平淡  自然  悲愤 
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是个多元而多彩的人物,其思想的复杂与完整,以及与时代相联系的统一与特殊,构成了其诗歌情感的多重和风格的多样化。的诗歌记录了生命中的矛盾与痛苦、超脱与旷达,形成了平而不平、淡而不淡的审美特征。
全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诗人陶渊明是个多元而多彩的人物,其思想的复杂与完整,以及与时代相联系的统一与特殊,构成了其诗歌情感的多重和风格的多样化。的诗歌记录了生命中的矛盾与痛苦、超脱与旷达,形成了平而不平、淡而不淡的审美特征。
生态视境下的陶渊明及其诗歌
作者: 段幼平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稳态  多维生态位  本质呼应  生态学  陶渊明  自然 
描述:生态学认为,人与万物同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具有同源,人与自然生态不可分离。因此,陶渊明的田园回归就是人性与山水自然在生态上的本质呼应,而的家乡浔阳柴桑则为回归真性提供了一种可能,使产生了返朴归真的生态心理,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同时,陶渊明所开创的委运顺化的"新自然"人生观形成
全文:生态学认为,人与万物同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具有同源,人与自然生态不可分离。因此,陶渊明的田园回归就是人性与山水自然在生态上的本质呼应,而的家乡浔阳柴桑则为回归真性提供了一种可能,使产生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