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论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及田园诗的审美价值
作者: 杨德山  来源: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平淡  田园诗  自然  审美价值  审美理想 
描述:从题材的发展过程来看,田园诗缓慢走向成熟是历史的必然,而它之所以恰在晋宋之际走向成熟,走向勃兴,并选择陶渊明成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除一些客观原因外,魏晋文人的人生观念、陶渊明高洁的人格、崇高的审美理想起着重要的作用。陶渊明独特的生存方式、“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多重审美价值
全文:从题材的发展过程来看,田园诗缓慢走向成熟是历史的必然,而它之所以恰在晋宋之际走向成熟,走向勃兴,并选择陶渊明成为田园诗的开创者,除一些客观原因外,魏晋文人的人生观念、陶渊明高洁的人格、崇高的审美理想起着重要的作用。陶渊明独特的生存方式、“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使他的田园诗具有多重审美价值。陶渊明以自己的诗作奠定了田园诗素朴、自然、平淡风格的主流地位。
李剑锋《前陶渊明接受史》简评
作者: 朱和君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评论史  书评  李剑锋  《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接受美学  模仿史 
描述:李剑锋《前陶渊明接受史》简评
对死亡的精神漫游——评陶渊明的《挽歌诗三首》
作者: 袁玲玲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坟墓意象  陶渊明  挽歌诗 
描述:《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精神漫游 ,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 ,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 ,对其文本内容 ,内部结构以及诗体形式 ,作一简要论述 ,从而把握诗人此次漫游所历之环境气氛 (坟墓意象 ) ,情感历程 (层进之生死观 ) ,以及特殊的诗体形式所折射的生死观
全文:《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精神漫游 ,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 ,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 ,对其文本内容 ,内部结构以及诗体形式 ,作一简要论述 ,从而把握诗人此次
对死亡的精神漫游——评陶渊明《挽歌诗三首)
作者: 袁玲玲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死观  坟墓意象  陶渊明  挽歌诗 
描述:《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精神漫游,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对其文本内容,内部结构以及诗体形式,作一简要论述,从而把握诗人此次漫游所历之环境气氛(坟墓意象),情感历程(层进之生死观),以及特殊的诗体形式所折射的生死观.
全文:《挽歌诗三首》是陶渊明对死亡的一精神漫游,他以虚拟的方式探讨死亡问题,并外化为具体的诗歌表达.本文将以对比阅读的方式,对其文本内容,内部结构以及诗体形式,作一简要论述,从而把握诗人此次漫游所历之环境气氛(坟墓意象),情感历程(层进之生死观),以及特殊的诗体形式所折射的生死观.
文学史研究的新方法:接受史研究——评李剑锋先生新著《前陶渊明接受史》
作者: 石红英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剑锋  《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中国  传统文化 
描述:文学史研究的新方法:接受史研究——评李剑锋先生新著《前陶渊明接受史》
全文:
陶渊明在元明清及近代的地位及影响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陶渊明  人格  风格 
描述:一代,诗风朴素、自然,不尚文采,与陶诗风格正相契合。与前代相比,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更加深入、细微,更多对具体作品的具体评论。由于陶渊明的事迹日益深入人心,明代出现了许多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戏剧作品。清人直接继承了明人对陶诗艺术价值的评价,一致标举、备加赞赏陶诗的真朴、自然,言简意丰。近代
全文:一代,诗风朴素、自然,不尚文采,与陶诗风格正相契合。与前代相比,明人对陶渊明的认识、评价更加深入、细微,更多对具体作品的具体评论。由于陶渊明的事迹日益深入人心,明代出现了许多以陶渊明为题材的绘画
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艺术风格之成因浅析
作者: 刘春燕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田园诗”  艺术风格  谢灵运“山水诗”  成因 
描述: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六朝时期首屈一指的的大诗人 ,其“田园诗”、“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其各自的生活经历、写作的出发点及玄理的阐发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其艺术风格之成因。
全文: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是六朝时期首屈一指的的大诗人 ,其“田园诗”、“山水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其各自的生活经历、写作的出发点及玄理的阐发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阐述其艺术风格之成因。
皎然、韦应物等大历诗人对陶渊明的新发现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对大历诗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时文坛上的几大派诗人:江南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戴叔伦、李嘉祐、韦应物、戎昱、独孤及、张继等)、台阁诗人(如钱起、李端、司空曙、耿(?)、崔峒、韩翃、卢纶、郎士等)、方外诗人(如秦系、刘方平、李季兰、皎然等)以及表现出从大历诗坛向和诗坛过渡特点的诗人顾况、李益、权
全文:陶渊明对大历诗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时文坛上的几大派诗人:江南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戴叔伦、李嘉祐、韦应物、戎昱、独孤及、张继等)、台阁诗人(如钱起、李端、司空曙、耿(?)、崔峒、韩翃、卢纶、郎士
融合与分裂——陶渊明田园诗与谢灵运山水诗境界特征比较
作者: 唐朝晖 洪伟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分裂  融合  陶谢 
描述: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不仅决定了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艺术和表现技巧。陶渊明田园诗物我合一的境界与谢灵运山水诗物我各一的特征便由此产生。
全文:陶渊明、谢灵运二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不仅决定了他们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诗歌艺术和表现技巧。陶渊明田园诗物我合一的境界与谢灵运山水诗物我各一的特征便由此产生。
沈约、江淹与陶渊明
作者: 刘中文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沈约  江淹  陶渊明 
描述:齐梁时代是陶渊明这一文化原型成型的关键而又重要的时期,陶学与陶渊明接受的成就都达到了南北朝时代的高峰。作者认为,沈约用大量的史实完成了陶渊明这一隐逸文化原型的打造。江淹第一在文学史上对陶渊明的诗风给予界定,第一认定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开创之功,并首次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全文:齐梁时代是陶渊明这一文化原型成型的关键而又重要的时期,陶学与陶渊明接受的成就都达到了南北朝时代的高峰。作者认为,沈约用大量的史实完成了陶渊明这一隐逸文化原型的打造。江淹第一在文学史上对陶渊明的诗风给予界定,第一认定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开创之功,并首次确立了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