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李剑锋《元陶渊明接受史》简评
作者: 朱和君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评论史  书评  李剑锋  《元前陶渊明接受史》  接受美学  模仿史 
描述:李剑锋《元陶渊明接受史》简评
陶渊明始家宜丰
作者: 胡绍仁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南山  遗迹  柴桑  县志  寻阳  陶渊明故里  太守  书堂  宜丰  陶侃 
描述:晋代杰出的诗人陶渊明,并非“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而是始家宜丰,中年居寻阳,晚年一度归故里,最后卒于柴桑。澄清陶渊明故里的事实,是关系我国文学发展史和正确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的一件大事。
全文:晋代杰出的诗人陶渊明,并非“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而是始家宜丰,中年居寻阳,晚年一度归故里,最后卒于柴桑。澄清陶渊明故里的事实,是关系我国文学发展史和正确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的一件大事。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新解
作者: 张觉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解释  陶渊明  “性本爱丘山“  文学研究 
描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开首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句诗,字面上不难理解,但其内涵却往往被人误解。 一般人往往直解其语,误以为这是作者本性的自我表白。例如,有人说:“魏晋玄学流行,读书人大倡崇尚自然,爱好自然,山林湖海就成了他们所向往的地方。作者自说‘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自是必然
全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开首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句诗,字面上不难理解,但其内涵却往往被人误解。 一般人往往直解其语,误以为这是作者本性的自我表白。例如,有人说:“魏晋玄学流行,读书人
论萧统《陶渊明集》与《文选》的不同文学价值取向
作者: 丁永忠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价值取向  萧统  《文选》  《陶渊明集》 
描述: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是一位酷爱文学的人物。然而检索文献,我们发现,在昭明短促的生命中,却干了一件令人十分费解的事。据载,昭明“性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一生似未明确褒贬过任何历史人物,独独他七十四年而卒的“南岳幽居之士”陶渊明,却嬴得了他异乎寻常的尊敬。昭明不仅以其“重明之位
全文:历史人物,独独他七十四年而卒的“南岳幽居之士”陶渊明,却嬴得了他异乎寻常的尊敬。昭明不仅以其“重明之位,正体之尊”,首次编撰了《陶渊明集》,而且特为之立传作序。就在《陶集序》中,他颇不寻常地评价
英语世界里的一束“东篱”“菊花”-读《陶渊明诗文选译》
作者: 包涵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视觉形象  英译  语言  汉诗  中国古典诗文  菊花  译文  诗味  英语世界 
描述:。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
全文:。同样,要使他国人民充分欣赏、理解、从而享用我国文学的精华,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这里有语言的障碍。譬如汉诗的英译,不仅需要精通英语,而且需要做大量的严肃而细致的研究工作,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在此,我们想到方重先生,他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前辈。早在四十年代
陶渊明真淳人生探究
作者: 童颖冰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社会环境  人物性格  陶渊明  田园诗风 
描述: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其诗风格真挚、纯朴、自然、平淡;他的这种真纯、自然、平淡的诗风,反照出他的真淳人生。 下面,我们从陶渊明亲自参加躬耕,不辞辛劳;与农民交往,毫无介蒂;田园诗风真淳、平淡等三方面,来说说陶渊明归隐后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生于一士族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时叱咤风云的人
全文:淳、平淡等三方面,来说说陶渊明归隐后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生于一士族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时叱咤风云的人物,祖父陶茂是武昌太守。他归隐也做过州祭酒、州召主簿、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官。虽然到他时家境
浅论陶渊明的“怒目”与“静穆”
作者: 肖章洪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想社会  无君论  追求自由  刘裕  鲁迅  陶渊明  作品  阮籍  忧喜  《桃花源记并诗》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论家对其作品中表现的“怒目”与“静穆”历来争议很大,至今尚不一致,故有论辨之必要。一钟嵘《诗品·序》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历代论家多沿袭此说并加以阐发。“五·四”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曾对此提出批评.
全文:”后,有学者说“陶渊明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原因之一是他“能泯化一切忧喜。”鲁迅曾对此提出批评.可是至今尚有人未理解鲁迅的原意,认为“静穆”是陶渊明的主要方面,“怒目”只不过表现在晚年极少数作品中。是否如此,试作分析。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