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士庶关系视角中的陶渊明思想研究
作者: 夏靖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庶族  陶渊明  思想  士族 
描述:东晋时期是门阀政治时期,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其士庶身份有密切的联系,士人的思想及当时的士风也受门阀政治背景的影响。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中研究士人的思想状况十分必要。陶渊明的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在士庶关系视角中考察陶渊明的思想意识的研究还比较少。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一位独特且突出的诗人、
全文:东晋时期是门阀政治时期,士人的生活状态与其士庶身份有密切的联系,士人的思想及当时的士风也受门阀政治背景的影响。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中研究士人的思想状况十分必要。陶渊明的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在士庶关系视角中考察陶渊明的思想意识的研究还比较少。而陶渊明是魏晋时期一位独特且突出的诗人、思想家,因而在士庶关系视角下探讨陶渊明的思想十分有意义。本文第一章交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简单厘清大士族、次等士族和庶族之间的界线。本文的第二章是论述重点之一,这一章主要论述陶渊明的身份问题,将从陶渊明的家世、外家、自身的社会境遇和自我体认这四个方面展开,探讨陶渊明的身份地位。在确定陶渊明的身份定位身份体认后,本文分别在第三章和第四章展开讨论,考察陶渊明的士族意识和陶渊明的庶族意识。陶渊明的思想中既有士族意识,比如门第观念和士族审美情趣,又有庶族意识,如他的不遇之叹,他的安贫之态和自尊自贵的精神。陶渊明的士族意识中有庶族思想的成分,有与士族的相隔阂的地方;而陶渊明的庶族意识则有雅化和玄化的特点。陶渊明的士族意识与庶族意识是相互交错、矛盾统一的。
论日本汉学家冈村繁对陶渊明的研究
作者: 孙建辉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出仕  冈村繁  陶渊明  隐逸  研究特点 
描述:冈村繁先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所撰陶学论著《陶渊明新论》以几近颠覆性的观点曾在日本读者中和国际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陶渊明新论》为研究对象,辨析其观点,探究其研究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
全文:冈村繁先生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成果颇丰,所撰陶学论著《陶渊明新论》以几近颠覆性的观点曾在日本读者中和国际汉学界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陶渊明新论》为研究对象,辨析其观点,探究其研究特点及其成因,旨在通过辨析和探究,深化对陶渊明及其创作成果的再认识,揭示陶渊明及其作品如何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被接受和被创造性解读或误读,通过对话拓展视野,在碰撞与交流中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简要介绍陶渊明作品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冈村繁《陶渊明新论》的基本论点以及本文的分析策略。第一章概述二十世纪日本学界陶渊明研究概况和成果,介绍冈村繁先生的学术道路和主要学术成果,兼及日本陶学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走向,意在梳理冈村繁陶学研究的个人学术背景和日本汉学研究的宏观背景。第二章在研读相关史料、陶渊明诗文和冈村繁论著的基础上,就冈村繁先生对陶渊明诗文的误读和曲解、陶渊明评价中存在的局限和错误作深入辨析,对其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系统评述和富于思辨性的批判。第三章从先立后证的预设评价、个人的主观性在论证中的放大、过于注重细节而忽略整体等三个方面,总结了冈村繁先生陶渊明研究...
海外陶渊明研究的新视角:以一海知义《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为中心
作者: 朱雪花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偶像  一海知义  陶渊明  虚构  手抄本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历来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其清新自然、质朴平淡的特色更得到了从古到今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在国内外大多数读者心目中,陶渊明是完美的人格偶像,他质性自然,品质高洁,热爱田园生活,是高人隐士,有高尚的节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然而,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陶渊明形象,是经过了后世众多读者再创造的结果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历来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其清新自然、质朴平淡的特色更得到了从古到今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同。在国内外大多数读者心目中,陶渊明是完美的人格偶像,他质性自然,品质高洁,热爱田园生活,是高人隐士,有高尚的节操,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然而,这种长久以来形成的陶渊明形象,是经过了后世众多读者再创造的结果,离真实的陶渊明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笔者对陶渊明留存的全部作品作了反复的细致的研读,在此基础上,笔者拟以日本学者一海知义的陶渊明“情寓虚构”说为中心,结合冈村繁有关“世俗性”的陶渊明研究,以及田晓菲从“手抄本”研究视角得出的有关研究成果,力图寻找相对接近真实的陶渊明形象。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陶渊明的个性里面既有清新脱俗的一面,也与过去时代大多数士子一样,他尚且不能够忘怀名利之求,对生死也一直念念不忘。“情寓虚构”一说恰如其分地把握了陶渊明形象中的的复杂之处,能够较合理地解释其中的原由。本论文首先就一海知义《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一书中的陶渊明研究的独特视角进行了具体分析,重点分析了他的“虚构说”的合理之处。笔者认为,这一视角为我们认识真实的陶渊明提供了全新的解读途径。笔者还对一海知义有关研究中的某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也进行了适当的论析。为了更好地寻找相对真实的陶渊明形象,笔者还对日本学者冈村繁以及美国学者田晓菲等学者的相关研究作了考察。相比之下,冈村繁和田晓菲虽然也通过新的途径在尽量接近真实的陶渊明形象,但他们的论点和论据均存在着某种不足,前者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塑造”了一个完全世俗的鄙陋的陶渊明形象。在对以上多位海外学者的有关陶渊明研究的独特视角做了深入分析之后,笔者认为,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偶像式的陶渊明,实际是一种误读。事实上,陶渊明一直纠结于生前身后名,表面静穆,内心却十分纠结痛苦。陶渊明把自己复杂的情感隐藏于诗文之中,他传承创新了《楚辞》的虚构,善于“幻设”为文,而其孤傲的性格以及从小接受的儒家“三不朽”思想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他所有的痛苦、纠结。国外汉学家们能从多维度的视角切入,观点新颖,论证方法上多以文本为依托,注重考据,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完整地认识相对真实的陶渊明。虽然他们或多或少在论证过程中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确实可以给我们的陶渊明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