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影像论
作者: 上田武[日] 常江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者  跋语  事迹  影像  著作  陶渊明  现代中国  读者 
描述:现代中国的陶渊明影像 在中国被陶渊明事迹感动的读者大有人在,非常普遍。那么,陶渊明又是如何被众多的读者所敬慕的,将这一点作为问题研究,就可以使它的内情明朗化。所以我们把陶研文化最前列的、活跃的、著名的研究者著作的前言或跋语作了相当部分的引用:[第一段]
全文:现代中国的陶渊明影像 在中国被陶渊明事迹感动的读者大有人在,非常普遍。那么,陶渊明又是如何被众多的读者所敬慕的,将这一点作为问题研究,就可以使它的内情明朗化。所以我们把陶研文化最前列的、活跃的、著名的研究者著作的前言或跋语作了相当部分的引用:[第一段]
从陆机到陶渊明——“隐逸赋”巡览
作者: 小岛明纪子 常江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诗歌  隐逸文学家  陆机  陶渊明  中国  《归田园居》  “隐逸赋” 
描述:在中国文学中,如果谈到描写“隐逸”的诗人,自然要举出东晋的陶渊明。《饮酒其五》、《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等这些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品确立了陶渊明“陶逸诗人”这一不可动摇的评价。从这些作品的成熟性来看,将陶渊明看成是使隐逸文学确立的作家是妥切的。[第一段]
全文:在中国文学中,如果谈到描写“隐逸”的诗人,自然要举出东晋的陶渊明。《饮酒其五》、《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等这些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品确立了陶渊明“陶逸诗人”这一不可动摇的评价。从这些作品的成熟性来看,将陶渊明看成是使隐逸文学确立的作家是妥切的。[第一段]
陶渊明诗两首译注析
作者: 魏正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孝武帝  明诗  译注  逯钦立  《陶渊明集》  咏怀诗  钟优民  写作时间 
描述:【写作时间】本诗写于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年)。陶渊明15岁。钟优民先生指出:“细味其诗,疑系渊明早年自况之作。”(见《陶渊明论集陶渊明的咏怀诗》)又,诗中称“年始三五间”,即15岁。诗人54岁所写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有言“结发念善事”。“结发、总发,指15岁(逯钦立先生校注《陶渊明集
全文:【写作时间】本诗写于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年)。陶渊明15岁。钟优民先生指出:“细味其诗,疑系渊明早年自况之作。”(见《陶渊明论集陶渊明的咏怀诗》)又,诗中称“年始三五间”,即15岁。诗人54岁所写的《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有言“结发念善事”。“结发、总发,指15岁(逯钦立先生校注《陶渊明集》第50页)”。
关于陶渊明诗文今译的思考
作者: 魏正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诗人  艺术实践  文化名人  中国历史  陶渊明  今译 
描述: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以他独有的思想和人格一直在激励着历代的人们;以他的光辉艺术实践启迪着一代代作家。陶公的诗文为古今众多的读者所钟爱,致使陶渊明热经久不衰,走向世界。
全文: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化名人,以他独有的思想和人格一直在激励着历代的人们;以他的光辉艺术实践启迪着一代代作家。陶公的诗文为古今众多的读者所钟爱,致使陶渊明热经久不衰,走向世界。
陶渊明从忠君、有君到无君观念论文释解:魏正申研陶的学术贡献论(三)
作者: 刘孟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忠君  20世纪  学术贡献  社会发展阶段  魏正申  释解  论文  《陶渊明探稿》 
描述: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陶渊明集译注》、《陶渊明评传》、《20世纪陶学论著》和《陶渊明及其研究论》都对“隐逸”说和“忠愤”说诬贬陶公之论予以驳评。在《探稿》里,以《论陶渊明社会发展阶段观》、《论陶公的桃花源思想之三重表述》、《陶渊明的无君论思想之我见三文》在《评传》第二编“陶渊明君臣观念论”里,
全文: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陶渊明集译注》、《陶渊明评传》、《20世纪陶学论著》和《陶渊明及其研究论》都对“隐逸”说和“忠愤”说诬贬陶公之论予以驳评。在《探稿》里,以《论陶渊明社会发展阶段观》、《论陶公的桃花源思想之三重表述》、《陶渊明的无君论思想之我见三文》在《评传》第二编“陶渊明君臣观念论”里,
陶渊明“桃花源思想”之开启:魏正申研陶的学术贡献论
作者: 刘孟阳  来源:鞍山社会科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桃源  陶学  20世纪  学术贡献  陶渊明  厚积薄发  魏正申 
描述:著名陶学大家、学者吴云先生《厚积薄发颇具创见的佳作——评魏正申的〈陶消炎片明集译注》论及《桃花源记》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这是魏正申几十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全文与全人,以及陶所处的时代的深刻体会。”资深的吴先生赞魏氏“第一次提出‘桃花源思想’”此语一出,陶界皆惊。陶学家赵治中、张驰,
全文:著名陶学大家、学者吴云先生《厚积薄发颇具创见的佳作——评魏正申的〈陶消炎片明集译注》论及《桃花源记》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这是魏正申几十年来研究陶渊明的全文与全人,以及陶所处的时代的深刻体会。”资深的吴先生赞魏氏“第一次提出‘桃花源思想’”此语一出,陶界皆惊。陶学家赵治中、张驰,李金坤、李华(江西)、刘继才、宋绪连、陈忠及笔者都在文章中涉评“桃花源思想。吴先生在本文中称陶公”晚年形成‘桃源思想为主要标志的桃源思想;对桃源思想的三重表述”。以吴先生对百年陶学的洞察,娴熟,其赞称魏氏“第一次提出了‘桃花源思想”必为考证所得,绝非臆断。笔者浏览20世纪陶学家论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