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诗歌“真”的美学蕴
作者: 黄亚卓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的人化  人的自然化     
描述:陶渊明诗歌“真”的美学特质与诗人的自然哲学观密切相关,“真”的美学蕴充分而具体地体现在诗人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创造出的两种美学境界中,即“人的自然化”的淡远、空灵之美、“自然的人化”的淳朴真实的现世人生美
全文:陶渊明诗歌“真”的美学特质与诗人的自然哲学观密切相关,“真”的美学蕴充分而具体地体现在诗人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创造出的两种美学境界中,即“人的自然化”的淡远、空灵之美、“自然的人化”的淳朴真实的现世人生美
浑厚有 意境深远──谈陶渊明田园的意境
作者: 孔庆怀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审美意蕴  田园生活  语言的生命力  意境深远  陶渊明  田园诗  简洁的语句  日常生活  诗意美 
描述:浑厚有 意境深远──谈陶渊明田园的意境
全文:
抒情深挚 多色多——陶渊明辞赋选读
作者: 陶文鹏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成人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抒情深挚 多色多——陶渊明辞赋选读
略论陶渊明诗文的人情美
作者: 梁球  来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友情  人情美  诗歌  艺术风格  陶渊明  亲情  爱情 
描述:本文作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蕴蓄着浓浓的人情味。醇美的乡情,真挚的友情,深厚的亲情,纯洁的爱情,构成了陶渊明作品人情美的风格特征和艺术力量.
全文:本文作者认为陶渊明的诗文蕴蓄着浓浓的人情味。醇美的乡情,真挚的友情,深厚的亲情,纯洁的爱情,构成了陶渊明作品人情美的风格特征和艺术力量.
陶渊明新证
作者: 丁福林  来源: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  考证 
描述: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与《饮酒二十首》,各家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前一首,从曲阿的地理位置看,一般认为的乃诗人赴京口任职途中经曲阿作的说法欠妥,其它说法更是难圆其说。从种种迹象及
全文: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与《饮酒二十首》,各家的理解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前一首,从曲阿的地理位置看,一般认为的乃诗人赴京口任职途中经曲阿作的说法欠妥,其它说法更是难圆其说。从种种迹象及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
作者: 孙静  来源:神州学人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主义哲学  理想社会  平淡自然  世俗社会  陶渊明  田园诗  艺术表现  “真”的境界  “意”  “见”字 
描述:陶渊明和他的田园
全文:
陶渊明诗歌风格之我见
作者: 孙杰军  来源:宿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猛志  语言  朱熹  陶渊明诗歌  园田居  刘裕  田园诗  陶诗风格  组诗  苏轼 
描述:本文试图重新审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认为古今学者的“平淡”一词来概括陶诗风格之不确,并且分别从陶的题材感情及陶的语言两方面具体分析陶诗风格的多样化特征。
全文:本文试图重新审视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认为古今学者的“平淡”一词来概括陶诗风格之不确,并且分别从陶的题材感情及陶的语言两方面具体分析陶诗风格的多样化特征。
陶渊明与《诗经》
作者: 李剑锋  来源: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考订说:“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陶的改名,很可能取意于《诗经·小雅·鹤鸣》。鲁、齐、韩、毛众家大要皆以此诗所咏乃“贤者隐居”。从《述酒》等看,陶渊明对刘宋篡晋颇有微词,认为当时“道丧向千载”。贤者应当隐遁不
全文: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考订说:“陶渊明字元亮,入宋更名潜。”陶的改名,很可能取意于《诗经·小雅·鹤鸣》。鲁、齐、韩、毛众家大要皆以此诗所咏乃“贤者隐居”。从《述酒》等看,陶渊明对刘宋篡晋颇有微词,认为当时“道丧向千载”。贤者应当隐遁不
论陶对后代山水的影响:[陶渊明]
作者: 马自力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中国  山水诗  文学研究 
描述:论陶对后代山水的影响:[陶渊明]
晚唐五代诗人与陶渊明
作者: 李剑锋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  陶渊明  为人  晚唐五代  接受 
描述:晚唐五代诗人非常推崇陶渊明的为人,甚至有将陶理想化的倾向。他们较为普遍地肯定了陶,并在创作实践中对陶的情趣、风格多有效仿和借鉴。
全文:晚唐五代诗人非常推崇陶渊明的为人,甚至有将陶理想化的倾向。他们较为普遍地肯定了陶,并在创作实践中对陶的情趣、风格多有效仿和借鉴。
上页 1 2 ... 4 5 6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