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8)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8)
按年份分组
2016(3)
2015(1)
2014(1)
2011(2)
2010(1)
按来源分组
课外阅读·中旬刊(1)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1)
西江文艺(1)
绥化学院学报(1)
文学教育(上)(1)
文学教育(1)
语文学刊(1)
相关搜索词
试论陶渊明诗文中的道家思想
作者: 张盛桥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返璞归真  道家思想  清静  自然 
描述: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与他的人生理想、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人生理想和人生态度的形成,又与作家所拥有的生活和持有的思想密切相关。陶渊明由于当时社会使他无法实现弘道济世的理想,所以在出与入的矛盾中挣扎。为了摆脱这种矛盾,诗人到老庄哲学中寻找归宿,以道法自然、柔顺因循,潜隐退守、清静无为,批判现实、反对
全文:。为了摆脱这种矛盾,诗人到老庄哲学中寻找归宿,以道法自然、柔顺因循,潜隐退守、清静无为,批判现实、反对世俗,返璞归真、乐于天命的态度来化解出与入的矛盾,形成了自己的道家思想。
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最终的退隐归耕
作者: 任适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隐归耕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描述:陶渊明最终退隐归耕,但这并非他一时草率的偶然之举,而是具有很深的天性使然。研读其早年的自叙传《五柳先生传》可知,生性淡泊的陶渊明本就不适宜入世为官;其堪称东晋"独特"的文学观不融于俗;他秉持高士气节,向往恬愉生活。渊明毕生所求,只有回归田园,方可实现。因此,陶渊明最终返璞归真
全文:陶渊明最终退隐归耕,但这并非他一时草率的偶然之举,而是具有很深的天性使然。研读其早年的自叙传《五柳先生传》可知,生性淡泊的陶渊明本就不适宜入世为官;其堪称东晋"独特"的文学观不融于俗;他秉持高士气节,向往恬愉生活。渊明毕生所求,只有回归田园,方可实现。因此,陶渊明最终返璞归真
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最终的退隐归耕
作者: 任适  来源:文学教育(上)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退隐归耕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描述:陶渊明最终退隐归耕,但这并非他一时草率的偶然之举,而是具有很深的天性使然。研读其早年的自叙传《五柳先生传》可知,生性淡泊的陶渊明本就不适宜入世为官;其堪称东晋“独特”的文学观不融于俗;他秉持高士气节,向往恬愉生活。渊明毕生所求,只有回归田园,方可实现。因此,陶渊明最终返璞归真
全文:陶渊明最终退隐归耕,但这并非他一时草率的偶然之举,而是具有很深的天性使然。研读其早年的自叙传《五柳先生传》可知,生性淡泊的陶渊明本就不适宜入世为官;其堪称东晋“独特”的文学观不融于俗;他秉持高士气节,向往恬愉生活。渊明毕生所求,只有回归田园,方可实现。因此,陶渊明最终返璞归真
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中宗教观与自然观对比分析
作者: 刘凤英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观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宗教现 
描述: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他们诗歌创作都有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准则,但他们自然现与宗教现在作品中却体现为质性自然与宗教式速狂,以及融入自然与道法自然.这些特质使得两位田园诗人迥然不同.
全文: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他们诗歌创作都有着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准则,但他们自然现与宗教现在作品中却体现为质性自然与宗教式速狂,以及融入自然与道法自然.这些特质使得两位田园诗人迥然不同.
浅谈陶渊明饮酒诗的园林情怀
作者: 张彪 王列  来源:西江文艺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将饮酒诗作为创作主题的著名田园诗人。饮酒诗之所以称为文学史之绝唱,并不仅仅是它鲜明的酒文化作为根基,关键在于它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多方面的哲理思考。本文从陶渊明饮酒诗入手,详细总结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园林情怀,包括崇尚自然、启迪文人思想、园林意境的体现、隐逸与移情的传承、返璞归真
全文:总结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园林情怀,包括崇尚自然、启迪文人思想、园林意境的体现、隐逸与移情的传承、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5个方面。
千万别学陶渊明
作者: 张奇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大家深深为陶渊明不为五斗来折腰而返璞归真、隐居田园的精神而折服,都认为陶渊明傲岸、洒脱、有气节,值得赞赏.我不敢苟同,而且,我认为千万不能学习陶渊明,《归去来夕辞》的写作背景是,陶渊明作彭泽县令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县里巡视,属下要他来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能为五
全文:读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大家深深为陶渊明不为五斗来折腰而返璞归真、隐居田园的精神而折服,都认为陶渊明傲岸、洒脱、有气节,值得赞赏.我不敢苟同,而且,我认为千万不能学习陶渊明,《归去来夕辞》的写作
论陶渊明的休闲思想
作者: 黄配配  来源: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休闲思想  陶渊明  社会背景  内涵 
描述:从远古社会到现今的21世纪,中国已经拥有5 000多年的历史,其思想文化内涵的深度可想而知,而在这些独具特色的思想文化中,休闲思想可谓是一块瑰宝。在休闲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当属陶渊明对休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陶渊明休闲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当时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背景、儒家
全文:对休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陶渊明休闲思想的形成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当时魏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背景、儒家休闲哲学中的自觉性与体验性以及道家休闲哲学观念中的"道法自然"和"返璞归真",陶渊明的休闲思想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陶渊明\苏轼人格特征异同浅析
作者: 蒋泽洪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人格结构  独善其身  人格特征  陶渊明  兼济天下  苏轼  士人阶层 
描述:陶渊明、苏轼都是我国古代士人阶层有着代表性格的人物,他们的人格结构都是由心灵自救与社会拯救两种倾向构成,可以说“退”与“进”,“仕”与“隐”,自救与救世在他们身上交织在一起,都有着成为道家与成为儒家两种可能性的人格基础,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准确地反映了陶渊明、苏轼这种二重人格。这
全文:中的美感,是以牺牲救世意识为代价的,苏轼则在一切生活领域中寻找美感。 陶渊明是在魏晋玄学气氛中出现的大诗人,他的诗清新自然,以平淡无华的语言描写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他真正达到了老庄返璞归真的至上境界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