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辛弃疾与陶渊明
作者: 张忠纲  来源: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诗,人皆说它平淡;辛弃疾词,人都它豪放。二者似风马牛不相及,怎样相提并论!此乃世俗之见,非真识渊明与稼轩者也。其实,渊明、稼轩,其诗其词,异而有同,同而有异,异曲同工,各臻极妙。观稼轩之论陶、学陶,实独具只眼,
全文:陶渊明诗,人皆说它平淡;辛弃疾词,人都它豪放。二者似风马牛不相及,怎样相提并论!此乃世俗之见,非真识渊明与稼轩者也。其实,渊明、稼轩,其诗其词,异而有同,同而有异,异曲同工,各臻极妙。观稼轩之论陶、学陶,实独具只眼,
《闲情赋》主旨新探——纪念陶渊明逝世1560周年
作者: 王振泰  来源: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昧者  理趣  士不遇赋  男女之情  深之  美人香草  济苍生  晋宋  沉郁顿挫  人生理想 
描述:关于陶渊明《闲情赋》主旨,近几年来,结①、李健②等同志文章,冲破被普遍认为之权威观点——爱情说,认为是言志抒怀,托意遥深之作。读后,令人叹服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笔者兴奋之余,亦愿率尔操觚,为其推波助澜。 渊明生逢晋宋之际,历经九帝,对黑暗凶暴之统治,深有所感,极为不满。惜哉!少壮时节之“大济苍生
全文:关于陶渊明《闲情赋》主旨,近几年来,结①、李健②等同志文章,冲破被普遍认为之权威观点——爱情说,认为是言志抒怀,托意遥深之作。读后,令人叹服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笔者兴奋之余,亦愿率尔操觚,为其
宋刻陶渊明集两种
作者: 陈杏珍  来源:文献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刻工  陶诗  黄氏  陶渊明  北宋本  杨氏  图书馆  汲古阁  南宋  藏书家 
描述:陶渊明集十卷南宋刻递修本清金俊明、孙延题签清汪骏昌跋二册本书历经毛汲古阁、黄士礼居和杨氏海源阁收藏,世称北宋版《陶渊明集》。每半叶十行,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版框高20.15厘米,广13.7厘米。版心上端无字,中间刻陶集二字和
全文:陶渊明集十卷南宋刻递修本清金俊明、孙延题签清汪骏昌跋二册本书历经毛汲古阁、黄士礼居和杨氏海源阁收藏,世称北宋版《陶渊明集》。每半叶十行,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版框高20.15厘米,广13.7厘米。版心上端无字,中间刻陶集二字和
读陶渊明《饮酒》诗札记
作者: 雷德荣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士不遇  陶诗  晋宋易代  中国文学史  饮酒  世俗  陶渊明  诗歌创作  颜延之  咏怀诗 
描述: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和酒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在魏晋时代,饮酒可说是一种时代病,曹父子、“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中以饮酒而出名者不乏其人。其流风遗韵影响到陶渊明,使他的生活和酒不能分离。他为
全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文人和酒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在魏晋时代,饮酒可说是一种时代病,曹父子、“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中以饮酒而出名者不乏其人。其流风遗韵影响到陶渊明,使他的生活和酒不能分离。他为
陶渊明与慧远——陶渊明不入“莲社”之我见
作者: 丁永忠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谢灵运  佛教  中国传统  因果报应  东晋  思想体系  陶渊明  慧远  庐山  沙门不敬王者 
描述:陶渊明与慧远是东晋后期,同处庐山的两位著名历史人物,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慧远为“莲宗初祖”,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关于二人之思想关系,正史未见明载,仅有无名氏之《莲社高贤传》记有陶渊明不入“莲社”故事一则: (潜)常往庐山,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以行,(慧)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
全文:“莲社”故事一则: (潜)常往庐山,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以行,(慧)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饮,则往。”之,遂造焉;忽攒眉而出。(《莲社高贤传·陶潜传》) 宋代,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亦云:“(陶)靖节与远公雅素,宁为方外交,而不愿齿社列,远公遂作诗博酒,郑重招致,竟不可
一部有见解的论著——读《陶渊明论略》
作者: 曹础基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诗  见解  新形势  梁启超  现实主义  诗品  晋宋之际  陶渊明研究  形影神三首  陶渊明论 
描述:陶渊明是一个普遍得人喜爱而又被人热心研究的作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学术界着眼于对其进行阶级分析,判定其为进步还是落后、甚至是否反动的性质上。从文学本身,也曾围绕着现实主义还是反现实主义的问题展开过论争。这虽并非毫无仰益,但对陶渊明研究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作用不大。近十年来研究的深入与扩展,
全文:嵘说的。李却以独到的眼光揭示了其中的破绽,指出从钟嵘仁推至陶渊明还不到九十年,何以谓之“古”了又从有关古籍记载中归纳出齐梁人称汉以前为“古“,而并不称魏晋为“古”的结论。进而又具体地分析了这/\九十年间被《晋书》、《...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