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461)
报纸(959)
图书(482)
学位论文(236)
会议论文(61)
新闻(24)
诗文作品(23)
视频(18)
图片(8)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7240)
人物生平 (959)
作品著述 (34)
影音制品 (18)
缅怀纪念 (12)
珍贵图片 (8)
新闻栏目 (1)
按年份分组
2016(480)
2015(495)
2014(484)
2012(540)
2011(551)
2009(514)
2008(430)
2006(271)
2005(212)
2004(204)
2003(199)
2000(130)
1999(109)
1997(113)
1996(94)
1995(78)
1994(93)
1993(70)
1992(72)
1983(55)
1979(15)
1963(2)
1956(9)
1947(6)
1937(3)
1935(10)
1933(7)
1931(3)
1929(2)
1913(1)
按来源分组
北京:中华书局(37)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1)
商务印书馆(15)
北京:文津出版社(8)
南京:凤凰出版社(6)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5)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4)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4)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4)
长沙:岳麓书社(4)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3)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
海口:海南出版社(3)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3)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
宜丰县陶渊明研究会(2)
武汉:崇文书局(2)
开明书店(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太原:三晋出版社(1)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
北京:外文出版社(1)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知书房出版社(1)
天津:新蕾出版社(1)
上海儿童书局(1)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诗歌审美意蕴探幽
作者: 朱仁标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蕴  性灵  冲淡  陶渊明  质朴  诗歌艺术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地表现出质朴的性灵之真和独特的冲淡之趣.但细究这种特点的背后.还隐含着一些常为人疏忽的审美意蕴。
全文: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地表现出质朴的性灵之真和独特的冲淡之趣.但细究这种特点的背后.还隐含着一些常为人疏忽的审美意蕴。
陶渊明玩穿越,"诗词中国"传"佳音"
作者: 闫会才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书局  研究院  中国移动  中华诗词  中央电视台  陶渊明  《光明日报》  诗词创作 
描述:今年,《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华书局、中国移动、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共同举办了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最令人啧喷称奇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穿越时空“躬逢盛举”。
全文:今年,《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华书局、中国移动、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共同举办了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最令人啧喷称奇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穿越时空“躬逢盛举”。
豆圆、露圆、月圆:陶渊明生命悲剧意识的启迪
作者: 鲍鹏山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刘再复  文艺理论家  愤世嫉俗  陶渊明  生活信仰  曹雪芹  生命悲剧意识 
描述: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先生将陶渊明.曹雪芹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学者鲍鹏山先生评价相近.他说.“生活而能得此大境界.大圆满.遍观中国古人。靖节(即陶渊明)先生一人而已!”鲍先生对陶归隐根本原因的解析极富创见.他指出陶并非愤世嫉俗而避世.而是出于生命的悲剧意识选择一种生活信仰.他放弃“公务员”的
全文: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再复先生将陶渊明.曹雪芹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学者鲍鹏山先生评价相近.他说.“生活而能得此大境界.大圆满.遍观中国古人。靖节(即陶渊明)先生一人而已!”鲍先生对陶归隐根本原因的解析极富创见.他指出陶并非愤世嫉俗而避世.而是出于生命的悲剧意识选择一种生活信仰.他放弃“公务员”的优越待遇.充分利用短暂的生命.
谈谈陶渊明的“手杖”:《归去来兮辞》一处易被误解的注释
作者: 乔四海  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课本注释  误解  手杖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一句“或植杖而耘籽”。什么是“杖”?课本注释为“一说把手杖立在一边.一说倚着手杖”:而另一句“策扶老以流憩”.“扶老”译为“手杖”。那么两处的手杖是否是同一手杖呢?是否就是我们平时用来帮助行走的拐杖呢?
全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一句“或植杖而耘籽”。什么是“杖”?课本注释为“一说把手杖立在一边.一说倚着手杖”:而另一句“策扶老以流憩”.“扶老”译为“手杖”。那么两处的手杖是否是同一手杖呢?是否就是我们平时用来帮助行走的拐杖呢?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