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写作年代辨析
-
作者:
刘世林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王瑶 遇火 江州祭酒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文字 作品 岁时 写作年代
-
描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以下简称《柳传》)历来被认为是诗人自传性的文字。萧统《陶渊明传》(以下简称《萧传》)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近年来也有人认为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①这无疑说明了该文对于研究陶渊明生平、思想及其创作的重要意义。可是,关于这篇作品的写作年代
-
全文:云铭评注《古文析义》谓此传无怀葛天,‘暗寓不仕来意’。吴楚材《古文观止》谓 ’刘裕移晋柞,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所见较是。陶之无 酒可饮,乃五十一至五十七岁时,今姑系此年下。”这两种分歧意见相差近三十年,这...
-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感怀与超越
-
作者:
邱以正 来源:有凤初鸣年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饮酒 陶渊明 感怀
-
描述:〈飲酒〉二十首作為一組詠懷組詩,向來被視為陶淵明「有託而逃」的無奈告白。識者由「詠懷」或「感懷」內涵與「組詩」形式所開展的觀察視角,可聚焦為〈飲酒〉與詠懷傳統抒情詩的對話關係,而〈飲酒〉作為一個流傳不朽的文學作品,自應充滿歷久彌新的解釋潛力。本文以「詠懷傳統」作為〈飲酒〉的一個觀照切面,探討〈飲酒〉
-
全文:、高度人格尊嚴的維持、歸隱價值的肯認,甚至精神與心境的超越。進一步指出〈飲酒〉蘊含由「感懷」經「省思」乃至「超越」的一種「階段性」思考與心境轉變軌跡。「超越感懷」是陶淵明在感懷和省思的相互定義中,由仕隱價值及於生命意義而獲致精神自由與生命安頓的最終歸趨。
-
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陶渊明
-
作者:
王华超 来源:淮海文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抱负 魏晋风流 建功立业 阶级矛盾 用世思想 陶渊明 中国 开国元勋 门阀制度 人物传记 文学家
-
描述: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少年时,他就豪放不
-
全文: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少年时,他就豪放不羁,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
陶渊明尊孔与悖孔思想探析
-
作者:
华萍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尊孔 论语 学派 倾向性 孔子思想 陶渊明 重大变化 思想核心 统治阶级 思想探析
-
描述:魏晋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活跃,广泛流行,但仍以儒家为当时社会生活中唯一正统的学派。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代,自然受其社会影响。他既奉行孔子标举的“名教”观念,又追求老庄崇尚的“自然”意识,在他的思想范畴里,时而儒道相糅,他不信佛,故其思想核心,仍是孔子学说。陶渊明一生,饱经社会政治的重大变化和统治阶级之
-
全文:魏晋时期,儒佛道三家思想活跃,广泛流行,但仍以儒家为当时社会生活中唯一正统的学派。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代,自然受其社会影响。他既奉行孔子标举的“名教”观念,又追求老庄崇尚的“自然”意识,在他的思想范畴里,时而儒道相糅,他不信佛,故其思想核心,仍是孔子学说。陶渊明一生,饱经社会政治的重大变化和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消长的频繁更迭,他的思想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加深,逐渐呈现出明显的倾向性。一般说来,他从家居、出仕及至归田之前,以服膺孔子思想为主;从归田至终老,
-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身处困境中的唐代文人对陶渊明桃源理想的认同
-
作者:
郭鹏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 桃源理想 唐代文人
-
描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创造出的桃源世界代表着在那个特定时代生活在动乱中的人民对太平生活的普遍向往,它凝聚了陶渊明本人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追求,也浓缩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唐代文人唱和其诗、用其典故者层出不穷,尤其是身处困境中的文人们对桃源更具企慕之情。一方面,一些唐代文人因身经战乱
-
全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创造出的桃源世界代表着在那个特定时代生活在动乱中的人民对太平生活的普遍向往,它凝聚了陶渊明本人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追求,也浓缩了他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唐代文人唱和其诗、用其典故者层出不穷,尤其是身处困境中的文人们对桃源更具企慕之情。一方面,一些唐代文人因身经战乱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那个安居乐业的桃源世界自然就成了他们内心中最真切的希冀;另一方面,当黑暗的官场、坎坷的仕途与文人们傲岸的性格、正直的人品产生矛盾时,那个风景优美、快乐无忧的桃源世界同样会成为他们的企慕之所。这些都体现出唐代文人对陶渊明桃源理想的认同之感。
-
杰出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与叶赛宁:中俄诗歌比较研究
-
作者:
岳凤麟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叶赛宁 田园生活 生活经历 十月革命 俄罗斯 陶渊明 抒情诗 比较研究 田园诗人 诗创作
-
描述:诗坛巨匠曲折经历——陶、叶与农村陶渊明和叶赛宁是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与农村的关系,是他们进行田园诗创作的源泉,也是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基础。因此,让我们首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作一番回顾和考察。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
全文:诗坛巨匠曲折经历——陶、叶与农村陶渊明和叶赛宁是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与农村的关系,是他们进行田园诗创作的源泉,也是对他们进行比较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基础。因此,让我们首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作一番回顾和考察。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做过太守,后家道中落,由于父亲早死,陶渊明从青年时代起家境就很贫困。颜延之说他“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29岁那年(393年),因
-
全国陶渊明学术讨论会简述
-
作者:
叶培昌 来源:求索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论文提纲 学术讨论会 晋宋易代 桃花源 桃源县 陶渊明 武陵山区 称情 阮籍 常德市
-
描述:“全国陶渊明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3月27日至30日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举行,是’92中国湖南常德经技贸洽谈会暨桃花源游园会的主体活动之一。会议由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53人。会议收到论文及论文提纲40余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桃源县内修缮一新
-
全文: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共53人。会议收到论文及论文提纲40余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桃源县内修缮一新的桃花源。 这次会议重点探讨了以下一些问题: 1、关于陶渊明的归隐。陶渊明的归隐,是陶渊明研究中
-
第十三讲 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
-
作者:
何永康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何永康 “绿色生活”,当今流行词。考生若从浅层人手,很容易,也不易跑题,如写“环保”、“低碳”、“植树”、“哥本哈根会议”等等。若要写得深八一些,就得紧扣“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热爱自然、护卫自然、顺乎自然。 人,来自自然。大自然的绿色,凝成了人的某些本能和基因。人的祖先是猴子,
-
全文:,大隐隐于市。”咱们提倡的“绿色生活”其实就是叫芸芸众生“隐”于红尘滚滚、马达轰鸣、人声嘈杂、尾气冲天、电波盈宇、寸土寸金、忙碌奔波、席不暇暖的“闹市”,以及正在被“闹市”侵吞蚕食的乡村!这是一种需要
-
陶渊明儒者情怀阐微
-
作者:
穆冬霞 来源:剑南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逃禄 《归去来兮辞》 《杂诗》 隐者 生活背景 隐逸诗 良辰讵可待 王凝 钟嵘《诗品》 刘敬宣
-
描述:引言: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然而其并不是完全高蹈于世的隐者,反而具有深刻的世情关怀和儒者情怀,探讨其思想需从生活、思想和创作等方面进行审视。我们通过分析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其诗文,试图对其儒者情怀进行深入考察。钟嵘《诗品》曾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一简练评语,却恰当指出陶渊明"隐
-
全文:引言: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然而其并不是完全高蹈于世的隐者,反而具有深刻的世情关怀和儒者情怀,探讨其思想需从生活、思想和创作等方面进行审视。我们通过分析陶渊明的生活背景与其诗文,试图对其儒者情怀进行深入考察。钟嵘《诗品》曾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这一简练评语,却恰当指出陶渊明"隐士"和"诗人"两个身
-
从“隐逸”到“隐逸”:史传文本中陶渊明形象的常与变
-
作者:
田恩铭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形象书写 陶渊明 隐逸 史传文
-
描述:陶渊明的部分诗文被六朝至初唐史家采摭入传,诗文塑造了一个向往田园、栖身田园而又惬意的隐者形象。沈约笔下的陶渊明形象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隐者形象,而是独自过着隐逸生活,对世俗生活也未能决绝的个体形象。沈约刻画的陶渊明形象遵循了“孔门四科”的指导原则,以忠于国家的德行、意在归隐的政事、惬意自在的言语刻画了隐
-
全文:陶渊明的部分诗文被六朝至初唐史家采摭入传,诗文塑造了一个向往田园、栖身田园而又惬意的隐者形象。沈约笔下的陶渊明形象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隐者形象,而是独自过着隐逸生活,对世俗生活也未能决绝的个体形象。沈约刻画的陶渊明形象遵循了“孔门四科”的指导原则,以忠于国家的德行、意在归隐的政事、惬意自在的言语刻画了隐者的形象。《晋书》综合沈约、萧统的传记以整合内容,通过史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叙事重构,以“酒”为基本意象贯穿始终完成了陶渊明隐士形象的纯粹性书写过程。《南史》与《晋书》的书写倾向则完全不同,李延寿笔下的陶渊明形象又回到了梁代文人的接受场域,或者说又回到了沈约书写的起点。陶渊明的文学文本直接被看作是人生的主流部分,这种情况到中唐才开始发生变化,至北宋方才摆脱史传文本的全面影响,陶渊明所建构“人如其文”的特别审美形态得到更加深入的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