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外一首)
-
作者:
蒋德均 来源:星星(上旬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凄美 刀刃面 时间 司马迁 忧郁 菊花 陶渊明 史官 文字 古典诗词
-
描述:陶渊明(外一首)
-
与陶渊明同游
-
作者:
薛嵩 来源:作文世界(初中)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南山 语言 园田居 东晋 江苏省 陶渊明 田园诗 教师点评 文字
-
描述:与陶渊明同游
-
全文:
-
对陶渊明“五斗米”解释的质疑
-
作者:
揭克伦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颜师古 汉书 五斗米道 俸禄 立论依据 陶渊明 文字 品级 月俸 县令长
-
描述:陶渊明不肯为之折腰的“五斗米”究竟是什么?由于缺乏资料,长时间以来有不同的解释。有俸禄说、(?)食量说、五斗米道教说等。近期又有两篇解释“五斗米”的文章,笔者认为其立论依据仍然存在错误。 《历史大观园》1988年第8期刊载的《五斗米是月俸还是道教》一文,否定五斗米是晋朝县令的月俸,而认为是五斗米道教
-
全文:大观园》1988年第8期刊载的《五斗米是月俸还是道教》一文,否定五斗米是晋朝县令的月俸,而认为是五斗米道教徒。该文否定月俸说的依据是《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的这样一段文字:“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
-
关于陶渊明的再评价--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说起
-
作者:
张莉莉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宣言书 《归去来兮辞》 《读山海经》 文化伟人 再评价 获骋 陶渊明 杂诗 文字 作品
-
描述: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关于这位汉魏八百年间第一诗人陶渊明的研究、评论文章已有充栋之嫌,但是,在批判了极左思潮的今天,我以为有必要对这位文化伟人的思想、文字、影响做一番重新估价的工作,于是,便有了这“又一篇”文字的构思。
-
全文:从古到今,从东方到西方,关于这位汉魏八百年间第一诗人陶渊明的研究、评论文章已有充栋之嫌,但是,在批判了极左思潮的今天,我以为有必要对这位文化伟人的思想、文字、影响做一番重新估价的工作,于是,便有了这“又一篇”文字的构思。
-
苏东坡的《哨遍》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
作者:
金志仁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质 苏东坡 三十年 西畴 陶渊明 东坡词 苏辙 文字 古人 苏词
-
描述: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尝寄书给苏辙说:“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因爱陶渊明之诗,不满于拟,而至於和,不只和几首
-
全文:苏东坡谪居儋州时,尝寄书给苏辙说:“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吾。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吾前后和其诗凡一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因爱陶渊明之诗,不满于拟,而至於和,不只和几首,数目竟至一百数十篇,可见笃好之深,倾仰之诚,推崇之高。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写作年代辨析
-
作者:
刘世林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王瑶 遇火 江州祭酒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文字 作品 岁时 写作年代
-
描述: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以下简称《柳传》)历来被认为是诗人自传性的文字。萧统《陶渊明传》(以下简称《萧传》)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近年来也有人认为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①这无疑说明了该文对于研究陶渊明生平、思想及其创作的重要意义。可是,关于这篇作品的写作年代
-
全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以下简称《柳传》)历来被认为是诗人自传性的文字。萧统《陶渊明传》(以下简称《萧传》)说:“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近年来也有人认为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
-
取熔《骚》意 自铸伟辞——陶渊明《闲情赋》主旨试探
-
作者:
郭象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胆创新 山海经 主旨 意旨 寓意 闲情赋 萧氏 自铸伟辞 文字 陶渊明论
-
描述:在文学史上,一些独具特色、大胆创新的作品往往引起激烈的争论。陶渊明《闲情赋》的遭遇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闲情赋》问世以来,毁誉参半,对于它的主旨,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直到现在,这种论争仍未结束。相信随着论争的不断深入对此赋的认识会日益加深。本文想就作品的主旨谈些个人浅见。
-
全文:在文学史上,一些独具特色、大胆创新的作品往往引起激烈的争论。陶渊明《闲情赋》的遭遇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闲情赋》问世以来,毁誉参半,对于它的主旨,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直到现在,这种论争仍未结束。相信随着论争的不断深入对此赋的认识会日益加深。本文想就作品的主旨谈些个人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