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遗落在重庆的桃花源
-
作者:
杨泽民 来源:重庆旅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源 “桃花源” 飘逸 陶渊明 重庆
-
描述:到了重庆酉阳,不能不去桃花源。 我还没跨进桃源大门,远远就见一树灼灼桃花,含笑绽放,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少男少女们,有的摆pose拍照、有的闻花停留。当我步入桃花源里,举目仰望,在月芽形山洞的云崖之上,镌刻着“桃花源”三个大字,气度不凡,有如横空出世。一看得知,此乃是我熟悉敬重的马识途先生的手迹,字体古
-
全文:象征永恒不朽的纪念碑? 当我感到迷茫困惑时,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缥缥缈缈天外来声,让人大彻大悟,有生必有死,死和生都是自然规律。什么超脱?什么羽化?仔细听听,原来是陶渊明用
-
陶渊明哲学思想及与魏晋玄学之关系
-
作者:
龚斌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哲学观 传统思想 人生态度 唯物主义 陶渊明 魏晋玄学 哲学思想 根本问题 儒家 神灭论
-
描述:在陶渊明研究领域内,关于陶渊明的思想,是最令人困扰的问题之一。不少人把渊明归入儒家,也有人说他出于庄老,还有人把渊明说成“第一达摩”,(葛立方《韵语阳秋》)或说陶诗“充满禅机”(朱光潜《陶渊明》)我认为,陶渊明的思想很难用任何一家传统思想来规范。这位杰出的诗人既感受着魏晋玄风的强大影响,又继承了前代
-
全文:哲学思想包括三个重要部分:化迁的哲学观、神灭论和委运自然的人生观。其中,化迁的哲学观是陶渊明哲学思想的基石。在《形影神》三首中,作者假设形、影、神三者的问答,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对天地、生死、祸福、人生态度等一系列
-
像陶渊明那样生活
-
作者:
何敏 来源: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田园 陶渊明 鸟语
-
描述:编辑导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什么活得如此潇洒、悠闲自在?一位近两千年前的小吏为什么能彪炳千秋,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读读何敏同学的文章,也许你能找到我们该惬意生活的理由。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你视而不见;觥筹交错,案牍累累,你观而生厌;巍巍泰山,绵绵长城,你望
-
全文:千般变化,不慕明月之华彩,不羡烈日之光辉,偶然倒影在水波的中心,转瞬间又消失了踪影……顺随自然,不逼迫,不迷恋,不强求,不做非分的念想,这就是淡泊。
-
现代陶渊明的梦想与追求
-
作者:
无极 来源:黄金时代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隐者王青松:斯巴达克式的人生实验 编者按:他们都是高学历者,曾在大城市里生活,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物质条件,却都不约而同加入“深山隐者”的行列,在无自来水、无电、无电视、无网络的原始环境自得其乐。现代陶渊明们,与纷繁混乱的城市和世俗生活划清界线,究竟为了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常态窒息了他们的创造力?还是
-
全文:哲学系89级博士第一名未读。1989年,他与原在北大英语系任教的妻子辞职进山,在离北京10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开荒蓄水、植草种树、耕牧读书,与大自然为友,过起了无路无电的现代陶渊明式的生活。
-
从另一个角度看陶渊明
-
作者:
季天华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从《桃花源记》这篇文辞优美的文章中看到陶渊明的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转换,通过数代人的努力,从另一个角度看,陶渊明的思想、价值,都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在新一代集体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他们正带领人民群众用大手笔勾画另一幅新的人 间美好生活—世外桃源。
-
全文:广泛接触的机会, 这就使他爱上了田园生活。他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对山水田园诗的钟情,以及他特有的不愿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便跃然“田园诗”上了。 《桃花源记》表现了一个诗人明朗清新、朴实自然的文笔。
-
陶渊明\苏轼人格特征异同浅析
-
作者:
蒋泽洪 来源:课外阅读·中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人格结构 独善其身 人格特征 陶渊明 兼济天下 苏轼 士人阶层
-
描述:陶渊明、苏轼都是我国古代士人阶层有着代表性格的人物,他们的人格结构都是由心灵自救与社会拯救两种倾向构成,可以说“退”与“进”,“仕”与“隐”,自救与救世在他们身上交织在一起,都有着成为道家与成为儒家两种可能性的人格基础,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准确地反映了陶渊明、苏轼这种二重人格。这
-
全文:中的美感,是以牺牲救世意识为代价的,苏轼则在一切生活领域中寻找美感。 陶渊明是在魏晋玄学气氛中出现的大诗人,他的诗清新自然,以平淡无华的语言描写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他真正达到了老庄返璞归真的至上境界
-
陶渊明诗文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
作者:
陈凯 来源:前进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诗文 思想内涵 桃花源 陶渊明的作品 田园风光 现实社会 客观环境 建安风骨 艺术风格的形成
-
描述:陶渊明,字元亮,或云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生于东晋兴宁三年(公元365年),逝于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是我国四、五世纪的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年少博学,胸怀济世之志、经国之才,但由于出生在一个衰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特别讲究门第的东晋时代,不可能受到重视和重用,仕途颇多坎坷。经
-
全文:的不如意、同下层人民的长期接触以及田园生活的恬静自如,使陶渊明的诗文常带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内涵和意与境会、妙合自然的艺术风格。陶渊明隐居乡里后,过上了归园田居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
“跌荡昭章,独起众类”:论陶渊明的散文
-
作者:
李殿玮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自然景物 劳动人民 《闲情赋》 陶渊明 散文创作 《五柳先生传》 统治阶级 散文发展史
-
描述:众所周知,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各种文学史版本和专著对其诗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论述和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必要的。然而对其散文创作却很少论及,或者一提而过,或者干脆不提──这显然是不公平的。现在有必要对陶渊明的散文创作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以提高人们对陶渊明散文创作的认识,并给予应有的历史
-
全文:,内容大抵是记述日月天地、征战祭把、狩猎耕耘之类。表面看,好似表现的只是大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实目的却是表现统治阶级的“功德业绩”。西周时期,散文出现说教,宗旨是总结历代的经验教训,为统治阶级把持和巩固政权服务。战国时期...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赏析陶渊明《杂诗·其-》
-
作者:
郭艳萍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杂诗(其一)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这首诗写在陶渊明的晚年,诗歌虽然字数不多,但充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人在晚年,都会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诗人回首自己
-
全文:满腔的热血给了“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他将人比为陌上的尘埃,那么人的命运也与之相似,落地就是亲人。人一旦有机会聚在一起,能一起饮酒、情投意合且能一块欣赏大自然的就是“兄弟”,作者在这种幽静
-
陶渊明:归隐田园诚无奈
-
作者:暂无 来源:传奇故事.探案经典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惠泉 东晋末,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人才扭曲的时代,也是内部倾轧,野心与虚伪交相辉映的年代,更是民众深受战乱和兵戈折磨的苦难年代。这种情况下,立于人生歧路的陶渊明,便选择了独善其身的归隐园田之路,并以躬耕自资、乐天安命的恬适姿态来实现他的人生哲学价值。不过,探寻陶渊明的足迹和心路,
-
全文:——《归去来兮辞》! 诗人在反复权衡了人生的进退取合后,对归隐园田的决定和生活表现出乐天知命的自得之意。梁启超对此评说道:“就佛家眼光看来,这种论调,全属断见,自然不算健全的人生观。但渊明却已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