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与中国赏石文化
-
作者:
吕桦 来源:宝藏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石面 观赏石 陶诗 中国文化史 道德品质 诗人李白 为五斗米折腰 赏石文化 文学成就 人格魅力
-
描述:中国赏石界将陶渊明尊称为“赏石祖师”,因为他有一块“醉石”。但仅仅因一块石头就能称为“祖师”吗?当然不能。那么陶渊明的“赏石祖师”表现在哪里?他能担当起“赏石祖师”的名号吗?本文试从人格魅力、文学成就及影响、美学理念和醉石四方面解读这些问题,并希望对中国赏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帮助。一、人格魅力人格
-
全文:成就及影响、美学理念和醉石四方面解读这些问题,并希望对中国赏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所帮助。一、人格魅力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的总和。人格的高下、优劣,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以及在历史与民众心目中的地位。陶渊明正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和恬淡
-
论陶渊明“心远”境界的丰富内涵——兼论其对传统“远游”和“玄远”境界的超越
-
作者:
刘伟安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远 陶渊明 内涵 精神境界
-
描述:“远”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崇尚的一种境界。在陶渊明之前,中国哲人和文士们追求的远之境界主要不外乎两种:“远游”和“玄远”。但这两种远之境界要么受肉身拖累,无法实现,要么只是一种哲学玄思,并成为了某些
-
全文:“远”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崇尚的一种境界。在陶渊明之前,中国哲人和文士们追求的远之境界主要不外乎两种:“远游”和“玄远”。但这两种远之境界要么受肉身拖累,无法实现,要么只是一种哲学玄思,并成为了某些
-
陶渊明与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文化建构
-
作者:
陈冬根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菊花 陶渊明 重阳节 隐逸
-
描述:陶渊明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菊花"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意象。到了陶渊明这里,"菊"成了一个特立的审美意象。之后,"菊花"逐步形成了习用的文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建构过程中,陶渊明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是"菊"的南方诗学意象建构;二是"菊"的田园旨趣美学建构;三是"菊"的
-
全文: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是"菊"的南方诗学意象建构;二是"菊"的田园旨趣美学建构;三是"菊"的隐逸象征系统建构;四是"菊"的重阳话语建构。陶渊明与菊意象形成了一种符号化和被符号化的关系。
-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分析比较
-
作者:
许春翎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华兹华斯 陶渊明 田园诗歌
-
描述:中国古代文人和西方的浪漫主义诗人都爱好创造自然诗。但中西自然诗在创造传统和美学境界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田园诗歌呈现出“无我之境”,而西方的自然诗创造了“有我之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西自然诗的代表人物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诗歌,得出了“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的本质区别在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即中
-
全文:中国古代文人和西方的浪漫主义诗人都爱好创造自然诗。但中西自然诗在创造传统和美学境界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的田园诗歌呈现出“无我之境”,而西方的自然诗创造了“有我之境”。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西自然诗
-
浅谈陶渊明诗集之“飞鸟”意象
-
作者:
陈笑燕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家园 陶渊明诗歌 “飞鸟”意象 诗意的回归
-
描述:陶渊明的诗歌中有众多关于“飞鸟”意象的诗篇,陶诗中的“飞鸟”意象是诗人意念的具象化,是诗人对理想和生活之道的探究,诗人如羁鸟从挣脱到徘徊、彷徨不定再到归田园之乐,最终以孤傲,不屈服之志,达到了超脱,经历了众多矛盾的挣扎以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任真自得的境界。“飞鸟”意象,是简单地作为世间存在的东西,从美学
-
全文:,经历了众多矛盾的挣扎以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任真自得的境界。“飞鸟”意象,是简单地作为世间存在的东西,从美学的角度而言,是自然审美中的景物,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但在诗人的笔下,成为其自身人格力量的写照,也是我们透视诗人心境的重要途径。
-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意识
-
作者:
杨晓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审美意识 陶渊明
-
描述: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
-
全文: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人格审美意识、田园审美意识以及社会审美意识。
-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意识
-
作者:
杨晓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审美意识 陶渊明
-
描述: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
-
全文: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诗歌中的人格审美意识、田园审美意识以及社会审美意识。
-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绘画美
-
作者:
秦海霞 来源: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绘画美 白描手法 田园诗
-
描述:晋宋丈坛处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低谷,文学固有的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色彩黯然无光。陶之田园、山水诗力挽文风于既败,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形成了独特艺术个性。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选取了前代诗人从未采用的题材,从田园生活这个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于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本文选取《归园田居》
-
全文:晋宋丈坛处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低谷,文学固有的真正意义上的美学色彩黯然无光。陶之田园、山水诗力挽文风于既败,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形成了独特艺术个性。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选取
-
陶渊明对唐代文人的影响
-
作者:
尹彦维 来源: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诗歌 人生态度 陶渊明 唐代 门阀制度 语文 社会理想 背景知识 文人
-
描述: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政治腐败、门阀制度盛行的东晋时期。他经过多次努力,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于是对污浊现实彻底绝望,决然走上归隐田园之路,并提出了桃花源的社会理想。他开创了田园诗体,为玄言文学占统治地位的文坛带来了现实内容和生机。李泽厚在《华夏美学》中这样评价:“寄情自然却未忘怀世事,猛志常在但又悠然南山
-
全文:的文坛带来了现实内容和生机。李泽厚在《华夏美学》中这样评价:“寄情自然却未忘怀世事,猛志常在但又悠然南山。”他这样超脱的人生态度赢得了后人的崇敬。他诗文中那份恬淡平和的情感所透射出的光明峻洁的人格影响了中国后代文人,成为后代文人借以安慰自己失意心灵的良药。在他之后,唐文人就深受其影响。[第一段]
-
陶渊明咏史诗试论
-
作者:
韦春喜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价值 主题内涵 咏史诗 咏史方式 咏史风格
-
描述:陶氏咏史诗是其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咏史内蕴丰厚 ,主题内涵主要包括 :表易代之际慷慨幽愤的情怀 ;显表达其对归隐之路的自我体认和固穷安贫的精神理念 ;以史抒写其对人生哲理的思索等。不仅如此 ,陶氏咏史诗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表现在 :美学价值、咏史主题、咏史方式和结构体式、咏史风格和诗体等
-
全文:咏史诗亦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主要表现在 :美学价值、咏史主题、咏史方式和结构体式、咏史风格和诗体等方面。基于主题内涵和艺术成就的分析 ,我们可以说陶氏把至左思手中成熟起来的咏史诗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咏史诗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