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静”中之“动”
-
作者:
张叉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心理波动 华兹华斯 陶渊明 心理矛盾
-
描述:评论界一般习惯于把“静”同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联系在一起 ,似乎“静”是其精神气质的全部 ,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 ,在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静”的面罩之下还掩藏着同等重要的“动”的一面。“动”是他们心理矛盾引发的心理波动 ,在内涵上丰富多彩 ,在消解方式上多种多样 ,在其文学创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
全文:评论界一般习惯于把“静”同陶渊明和华兹华斯联系在一起 ,似乎“静”是其精神气质的全部 ,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 ,在陶渊明和华兹华斯“静”的面罩之下还掩藏着同等重要的“动”的一面。“动”是他们心理矛盾引发的心理波动 ,在内涵上丰富多彩 ,在消解方式上多种多样 ,在其文学创作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
论唐人对陶渊明的受容
-
作者:
李红霞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受容 陶渊明 隐逸
-
描述:陶渊明以其坚守志节自然纯朴的人生境界和高旷真淳的审美境界为后人所仰慕,但时代精神和个人兴趣的不同,人们对他的理解、择尚也有所不同。本文即从唐人对其隐逸和诗酒风流两方面的受容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唐代对其趋尚的时代原因以及唐诗与陶诗的个中渊源关系。
-
全文:陶渊明以其坚守志节自然纯朴的人生境界和高旷真淳的审美境界为后人所仰慕,但时代精神和个人兴趣的不同,人们对他的理解、择尚也有所不同。本文即从唐人对其隐逸和诗酒风流两方面的受容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唐代对其趋尚的时代原因以及唐诗与陶诗的个中渊源关系。
-
陶渊明与江东地域文化之关系
-
作者:
杨合林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地域文化 陶渊明 隐逸 玄学 儒学
-
描述:陶渊明生活的江州寻阳 ,地处荆扬二州之间 ,既是历史上荆楚、吴越两文化圈的交汇点 ,又是当时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一个中心。陶渊明生活在晋宋之际 ,正是江东地域文化个性的形成时期 ,流行之玄学与旧有之儒学相激相荡 ,对他的思想、创作以及生活道路有着深刻影响
-
全文:陶渊明生活的江州寻阳 ,地处荆扬二州之间 ,既是历史上荆楚、吴越两文化圈的交汇点 ,又是当时文化发展与传播的一个中心。陶渊明生活在晋宋之际 ,正是江东地域文化个性的形成时期 ,流行之玄学与旧有之儒学相激相荡 ,对他的思想、创作以及生活道路有着深刻影响
-
论陶渊明的人格特征:三题
-
作者:
于翠玲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特征 陶渊明 文学研究
-
描述: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
全文:早悟而归 陶渊明41岁时,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诗人对过去“误落”官场的经历,在迷途未远时,已及早省悟了。既然已经省悟,就坚决辞官而去。这集中表现了陶渊明卓然不群的人格特征。为了探求陶渊明早悟而归的意义,先要了解他当初入仕的动机。
-
马洛、华兹华斯、陶渊明田园诗分析
-
作者:
苗勇刚 贾宇萍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实践 诗歌 艺术特点 写作风格 华兹华斯 写作背景 陶渊明 田园诗 比较研究 马洛
-
描述: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赋予世界文学以不同的内容与风格。田园诗也摆脱下了自身的文化特色,作者自身的社会实践造就了作品特色的显著区别。本文通过欣赏马洛、华兹华斯、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对他们与自然的关系
-
全文: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赋予世界文学以不同的内容与风格。田园诗也摆脱下了自身的文化特色,作者自身的社会实践造就了作品特色的显著区别。本文通过欣赏马洛、华兹华斯、陶渊明的田园诗作,对他们与自然的关系
-
陶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的比较
-
作者:
张自华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田园诗意境 静寂 陶逸文化 静穆
-
描述:陶渊明、王维均有隐逸遁世的倾向 ,崇尚隐逸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杰作奠定了山水田园诗自然、素朴、简洁、含蓄风格的主流地位 ,涵育出山水田园诗注重神韵美、意境美的艺术品味 ,但陶、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不同的意境特征 :陶渊明诗呈现出静穆的境界 ,王维诗则呈现出静寂的境界
-
全文:陶渊明、王维均有隐逸遁世的倾向 ,崇尚隐逸文化。他们以自己的杰作奠定了山水田园诗自然、素朴、简洁、含蓄风格的主流地位 ,涵育出山水田园诗注重神韵美、意境美的艺术品味 ,但陶、王的山水田园诗表现出不同的意境特征 :陶渊明诗呈现出静穆的境界 ,王维诗则呈现出静寂的境界
-
陶渊明有神论思想考辨
-
作者:
丁永忠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神论者 神不灭论 报应思想 考辨 学术界 宗教神学 陶渊明 有神论思想 魏晋 佛教思想
-
描述: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陶渊明是一个无神论者,是南朝反佛教“神不灭论”的先驱。因而,无论是注释其诗文,还是评述其思想,都不考虑佛教对他的影响。为此,笔者愿呈一异说,谨就陶诗文中所流露的宗教神学观念与魏晋佛教思想作一番比较辨析,供今之论陶参考。
-
全文: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陶渊明是一个无神论者,是南朝反佛教“神不灭论”的先驱。因而,无论是注释其诗文,还是评述其思想,都不考虑佛教对他的影响。为此,笔者愿呈一异说,谨就陶诗文中所流露的宗教神学观念与魏晋佛教思想作一番比较辨析,供今之论陶参考。
-
试论陶澍集注陶渊明的学术成就
-
作者:
王一鹗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语言学 学术成就 陶澍 总结性 篇章分析 陶渊明 注疏 主观臆断 词义 朱自清
-
描述:陶澍(公元1778-1839年),湖南安化人,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一位政绩赫赫的封疆大吏,官至太子少保、两江总督,也是一位研究陶渊明的大学。他“于从政之暇,不知几寒暑”,撰成集注《靖节先生集》十卷
-
全文:陶澍(公元1778-1839年),湖南安化人,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一位政绩赫赫的封疆大吏,官至太子少保、两江总督,也是一位研究陶渊明的大学。他“于从政之暇,不知几寒暑”,撰成集注《靖节先生集》十卷
-
阅读陶渊明——兼及诗人的排名问题
-
作者:
杨志学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田园生活 隐逸诗人 艺术世界 陶渊明 乌托邦 田园诗 艺术表现 人的自由与解放 思想发展
-
描述:阅读陶渊明——兼及诗人的排名问题杨志学一陶渊明是一个可称为大手笔的诗人。他不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而且是漫长的中国文学史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今天,陶渊明的崇高地位已经确立。但是,对陶渊明的误解也还不时可以见到。许多没有认真阅读陶渊明作品、...
-
全文:阅读陶渊明——兼及诗人的排名问题杨志学一陶渊明是一个可称为大手笔的诗人。他不仅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而且是漫长的中国文学史屈指可数的大诗人之一。今天,陶渊明的崇高地位已经确立。但是,对陶渊明的误解也还不时可以见到。许多没有认真阅读陶渊明作品、...
-
陶渊明“性本爱丘山”新解
-
作者:
张觉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解释 陶渊明 “性本爱丘山“ 文学研究
-
描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开首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句诗,字面上不难理解,但其内涵却往往被人误解。 一般人往往直解其语,误以为这是作者本性的自我表白。例如,有人说:“魏晋玄学流行,读书人大倡崇尚自然,爱好自然,山林湖海就成了他们所向往的地方。作者自说‘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自是必然
-
全文:大倡崇尚自然,爱好自然,山林湖海就成了他们所向往的地方。作者自说‘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自是必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