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在理解中重建作品的本来规定:评刘中文《唐代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盖晓明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接受史  接受研究  中文  柏拉图  阅读研究  陶渊明  唐代  作家作品 
描述:,和真理隔了三层。当然,就解释的观点看,真理是不隔的。无论学术界是否将接受史研究认可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事实
全文:,和真理隔了三层。当然,就解释的观点看,真理是不隔的。无论学术界是否将接受史研究认可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事实上在当下的文学史研究中,接受史研究业已成为一方新兴的学术生发领域。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谈艺
陶渊明和他的诗
作者: 李伯齐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执着追求  士不遇  陶诗  中古时代  东晋  陶渊明  诗歌创作  田园诗  影响深远  诗歌发展史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中古时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虽然仅有一百二十余首,但却影响深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位伟大诗人,自唐以后评论者代不乏人。因时代不同,美学趣味不同,评论自然是毁誉纷纭,五花八门。解放后,学术界关于陶渊明的一番讨论,广泛涉及到诗人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取得可喜成果。我做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中古时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作虽然仅有一百二十余首,但却影响深远,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对于这样一位伟大诗人,自唐以后评论者代不乏人。因时代不同,美学趣味不同,评论自然是毁誉纷纭,五花八门。解放后,学术界关于陶渊明的一番讨论,广泛涉及到诗人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取得可喜成果。我做为一个喜欢陶诗的读者,读陶之余,也偶或有一些粗浅的想法。这些零碎想法,涉及到诗人的生平思想和创作。因自己学识浅薄,这些想法也很难出前人之外,只是作为读陶笔记、感想,写出来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
儒道并行而不相悖:论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作者: 范晓利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立足儒学  陶渊明  玄学“别出”  和谐心境 
描述: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中国古代文人之中,就求得心灵的平静来说,他的境界是最高的。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都在儒学,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但生逢乱世无奈何归隐田园、皈依自然。(二)他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大但是不拘于枯奥的玄理,而更接近怡情自然,应属
全文: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中国古代文人之中,就求得心灵的平静来说,他的境界是最高的。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他一生得力处和用力处都在儒学,有"大济于苍生"的理想,但生逢乱世无奈何归隐田园、皈依自然。(二)他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大但是不拘于枯奥的玄理,而更接近怡情自然,应属于魏晋玄学思想中"别出"一派。陶渊明的寄情山水田园,虽是假借道、释之酒杯,浇己胸中之块垒,但是他在出世与入世的冲突中不断调和,最终达到了和谐自由的境界。所以他能够怀着生命的尊重和对于死亡的豁达,"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畅游在更广阔的天地之中。
王维、陶渊明田园山水诗之差异
作者: 陈在东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王维  士大夫情结  陶渊明  田园山水诗  赤子情怀 
描述: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
全文:王维、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均属优美的美学范畴 ,以平淡、静谧为主要风格。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王诗更加冷寂、静穆与安详 ,有些诗透出看破红尘的淡漠 ,充溢着宗教神秘感 ,与世俗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 ,体现了一种清高、自赏的士大夫情调。而陶诗却充满了本真的生活气息 ,平易素朴 ,亲切可爱 ,具有平民性、世俗性、民间性 ,有着对现实人生的肯定和对世俗生活的认同。艺术表现上 ,王诗更重形式美 ,注意炼字炼句、对仗押韵、色彩对比、画面安排等。而陶诗则浑然天成 ,自然流畅 ,不假雕饰 ,天然本色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美学风格差异缘由新探:兼论中西宇宙意识的制约与文化规则的生成
作者: 涂慧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华兹华斯  宇宙意识  陶渊明  意境  美学机制 
描述: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
全文: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风格。二者诗作在美学风格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中西文化系统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并形成中西截然不同的美学机制与文化规则。
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比较
作者: 梁燕丽  来源: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比较  华兹华斯  陶渊明 
描述:中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自然诗创作传统 ,西欧直到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才创作了大量的自然诗。从整个传统来看 ,中西自然诗在美学境界上也存在着微妙而具有本质意义的差别 ,即中国自然诗创造了“无我之境” ,西欧自然诗创造的是“有我之境”。关于这一点 ,通过中西方自然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
全文:中国有一个非常丰富的自然诗创作传统 ,西欧直到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才创作了大量的自然诗。从整个传统来看 ,中西自然诗在美学境界上也存在着微妙而具有本质意义的差别 ,即中国自然诗创造了“无我之境” ,西欧自然诗创造的是“有我之境”。关于这一点 ,通过中西方自然诗人中最具代表性的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比较 ,就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从更本质上说是两个文化传统的差异 ,即中国有着悠远而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西欧则主要是“天人相分”的传统。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二重性
作者: 徐金金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生活  政治理想  陶渊明诗歌  质性自然  田园诗  人格  知识分子  古典诗歌  二重性  咏怀诗 
描述:一、陶渊明诗歌二重性之表现 陶渊明留下的诗歌数量虽然有限,却大多言约旨远、情趣高妙,其诗歌中充分体现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但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二重性,甚至同一首诗中也表现出外在语言与内在意蕴间的悖离。 (一)“悠
全文:一、陶渊明诗歌二重性之表现 陶渊明留下的诗歌数量虽然有限,却大多言约旨远、情趣高妙,其诗歌中充分体现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和美学观点以及物我一体、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但无论是内容上,还是风格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二重性,甚至同一首诗中也表现出外在语言与内在意蕴间的悖离。 (一)“悠然见南山”之田园诗 陶渊明的诗歌多写于归田之后。诗人通过对无限美好的田园风光的描绘、自然淳真的田园生活的歌颂、亲自躬耕同农民友好交往的欢悦心情的倾吐、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的反映,在当时玄言诗笼罩诗坛的情况下,一反玄言诗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别开生面,以崭新的内容,淳朴自然的风格,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从而成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初归田园,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在《归园田居》诗其一“少无适俗韵”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篱,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像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庄子的隐逸思想对陶渊明家族的影响——尤以晚明会稽陶族陶望龄为例
作者: 陈雪婷  来源:人间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庄子》  陶渊明  隐逸  陶望龄 
描述:《庄子》所内蕴的哲学思想,往往被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视为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或独善其身的精神支柱。道家自然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的精神立场之一。魏晋时期,玄学大兴,大诗人陶渊明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隐逸山水田园。陶渊明是晚明会稽陶族的远祖,他渊源于《庄子》的隐逸思想对后世陶氏有深刻的影响,尤其
全文:的影响,隐逸山水田园。陶渊明是晚明会稽陶族的远祖,他渊源于《庄子》的隐逸思想对后世陶氏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晚明学者陶望龄,他醉心于谈论道,流连于山水,二十年仕途中,隐居在家的时间倒有十四年之多,写成《解庄》12卷。可见,庄对陶氏家族的影响之绵长。
论清初《诗品》接受史的“异质性”——以陈祚明对潘岳、陆机、陶渊明的批评为中心
作者: 张伟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机  潘岳  陶渊明  《诗品》  情为辞先  钟嵘  陈祚明 
描述:清初诗论家陈祚明对《诗品》的批评存在鲜明的异质性。陈祚明反对钟嵘“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说法,认为钟嵘对陶渊明品第不当,对诗旨阐发不足。他认为潘胜于陆,陶诗可与杜诗并驾齐驱,陶诗亦有入世之意,不宜专以隐逸述陶诗之旨。钟嵘之所以强调传统,否定新变,是为了反对以沈约为首的声律论;陈祚明之所以主张溯唐诗之
全文:清初诗论家陈祚明对《诗品》的批评存在鲜明的异质性。陈祚明反对钟嵘“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说法,认为钟嵘对陶渊明品第不当,对诗旨阐发不足。他认为潘胜于陆,陶诗可与杜诗并驾齐驱,陶诗亦有入世之意,不宜专以隐逸述陶诗之旨。钟嵘之所以强调传统,否定新变,是为了反对以沈约为首的声律论;陈祚明之所以主张溯唐诗之源,提倡“情为辞先”的诗学观,是为了折中调和明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之弊。不同的诗学语境、批评目的,导致了“异质性”的产生。
庄子的隐逸思想对陶渊明家族的影响
作者: 陈雪婷  来源:人间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庄子》所内蕴的哲学思想,往往被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视为应对乱世的生存法则或独善其身的精神支柱。道家自然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的精神立场之一。魏晋时期,玄学大兴,大诗人陶渊明深受《庄子》道家思想的影响,隐逸山水田园。陶渊明是晚明会稽陶族的远祖,他渊源于《庄子》的隐逸思想对后世陶氏有深刻的影响,尤其
全文:的影响,隐逸山水田园。陶渊明是晚明会稽陶族的远祖,他渊源于《庄子》的隐逸思想对后世陶氏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晚明学者陶望龄,他醉心于谈论道,流连于山水,二十年仕途中,隐居在家的时间倒有十四年之多,写成《解庄》12卷。
上页 1 2 3 ... 33 34 35 ... 36 37 3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