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美学思想简论
作者: 张永明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形式主义  社会动乱  简论  陶渊明  艺术成就  玄言诗  山水诗 
描述:一陶渊明生活的东晋和晋宋易代之际,是社会动乱、政治极端黑暗的时代。作家们为全身避祸,几乎都趋奉于玄言诗及山水诗的写作,玄虚浮华之辞风靡一时,文坛上盛行着形式主义之风。与当时的颓靡风潮迥异其趣,独行特立,唯一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家是陶渊明,这是与他的进步的美学观直接有关的。陶渊明的美学观在《晋故征西大将
全文:特立,唯一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家是陶渊明,这是与他的进步的美学观直接有关的。陶渊明的美学观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并赞》一文中有间接的流露。《传》文记载着他的外祖父孟嘉欣赏音乐时的观点:“听妓,丝(弦乐)不如竹(管乐),竹不如肉
回归田园的灵魂——不惑之年重读陶渊明
作者: 李玥  来源:金沙江文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我想,所谓隐士,便应有息交以绝游的决心,否则,根本谈不上归隐。有人说,到城边征地建房,过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以为这只是一种托词,骨子里他仍忘不了功名利禄,想在喧嚣与宁静中挖一条通道.以方便其自由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
全文:出入。真隐士,则远离尘嚣,不复瞻顾昨日红尘,如陶彭泽那样甘为农人,过着那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并在无意闻进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精神境界,一切融于自然,一切发端自然,包括你的爱,你的诗.你的思想。
从另一个角度看陶渊明
作者: 季天华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从《桃花源记》这篇文辞优美的文章中看到陶渊明的思想对人类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时空转换,通过数代人的努力,从另一个角度看,陶渊明的思想、价值,都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在新一代集体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他们正带领人民群众用大手笔勾画另一幅新的人 间美好生活—世外桃源。
全文:、人情味都很浓厚。无论从时空还是政治上都具有深远意义。 堪称“田园诗人”的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由于当时政治黑暗,使他愤世嫉俗,于是躬耕自居。在他躬耕自居日子,也给他创造农民
浅析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三农”情结
作者: 丁海霞  来源:读写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所谓“三农”即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关系到国民的素质、经济的发展。而研究“三农”现象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和农村的稳定。实际上,早在我国古代的东晋末期已经有人在文学创作中涉及到当时的“三农”现象了。他就是著名的田
全文:。他曾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几度投身仕途,但最终因不愿“以心为形役”而选择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也曾抱着“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的报国志向,但最终因“目倦山川,心念山泽
论陶渊明家园意识的内蕴
作者: 李永建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田园  陶渊明  死亡  家园意识  真意 
描述:陶渊明有着强烈的归家情结和浓厚的家园意识,他的诗文所构建、心灵向往归依的家,是一个多层、多面的立体存在:自然的田园、农耕的生产方式、适意的生存状态和背依其上的返自然的自由自在的生命形态构成了田园之家;由山气、归鸟这些平凡的自然现象悟到了欲辩忘言的宇宙人生的真意,并由此进入和建构了凡圣互渗相融的真意之
全文:;由山气、归鸟这些平凡的自然现象悟到了欲辩忘言的宇宙人生的真意,并由此进入和建构了凡圣互渗相融的真意之家;死前自挽自祭的先行到死的通透,纵浪大化的洒脱,托体山阿的肃穆,永归本宅的坦然,一起组成了死亡
陶渊明和自然
作者: 赵文序  来源: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月山  自然界  精神生活  陶渊明  古代诗人  知心朋友  我国古代  古代艺术  神明  礼拜 
描述:西方的古代艺术,多庄严肃穆的颂歌,被歌颂的有神明,有英雄,还有瑰丽雄伟的大自然。他们常把自然界的日月山河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我国古代的诗人却不这样,他们不是把自然界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而常愿意把自然界当作知心朋友,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致,各得其所,富于情味,自己生活在其中坦坦然然的,舒舒服
全文:自然界当作知心朋友,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致,各得其所,富于情味,自己生活在其中坦坦然然的,舒舒服服,有说不出的快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感受。最能表现这种特色的当然要推陶渊明。
陶渊明的吾庐意识与园田世界
作者: 蔡瑜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居住  陶渊明  田园诗  园田  自然 
描述:本文旨在聯結「自然」一詞的中文古義與新解,重探陶淵明「田園詩」的典範意蘊。第一節,先對「園田」、「田園」的語義進行析解。第二節,從最具體的也是最根源的生存活動—「居住」,探討陶淵明安居園田的「吾廬意識」與心靈的「虛室境界」。第三節,從勞動與群居兩個面向說明人在大地「居住」的本質意義。第四節則說明陶淵
全文:的氣氛裏。第五節,進一步說明經由園田所開展的世界,不僅廣袤浩瀚,時也充滿四時循環、生死代興的天道秩序,啟悟人任化知命,安然回歸本宅。最後,總結陶淵明作為「田園詩人之祖」的文化史意義。
试论陶渊明隐逸的伦理世界
作者: 蔡瑜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codes  Confucian  Tao  nature  名教  Yuanming陶渊明  伦理  ethics  ethical  hermitage  陶渊明  隐逸  自然 
描述:人的主體性人格與社會性人倫具有本質性的聯繫,人恆常處於兩者的拉鋸狀態下,合乎自然的倫理如何可能?實為亙古的課題。而倫理與自然的離合在魏晉時期便呈現在名教與自然的爭議中,這也投射出儒家與道家的理想是否可能融合的文化問題。陶淵明身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對於此一時代使命顯然有其深刻的體察,故在詩文中所開
全文:可能融合的文化問題。陶淵明身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對於此一時代使命顯然有其深刻的體察,故在詩文中所開顯的隱逸倫理,含括由親族人倫、社會國家,以至歷史風土的層層對話,並由此建立其主體意識。時,陶淵明
读陈洪绶《博古叶子》陶渊明像
作者: 袁行霈  来源:荣宝斋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独创性  杜甫  陈洪绶  金叶子  美术学院  陶渊明  九月九日  画像  黄公望 
描述:明末清初大画家陈洪绶不止一次 画陶渊明像,以寄托自己的向往之 情。如《陶渊明故事图》卷(美国檀 香山美术学院藏)以连环画的形式表 现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故事,就是具有 代表性的作品。在陈洪绶所绘陶渊明 的画像中,《博古叶子》中的"空汤 瓶"是很有独创性的一幅。 今存陶渊明画像,如元钱选绘《柴 桑翁像》卷
全文:这一点,元黄公望已经注意到了, 他在《张叔厚写渊明小像》中说: "千古渊明避俗翁,后人貌得将无? 杖藜醉态浑如此,困来那得北窗风。" 翁万戈先生在其《陈洪绶·文字编》中 概括说:"那定型是一位面容丰满,眉
陶渊明并非“不解音声”-从陶渊明抚弄无弦琴看其美学思想
作者: 雷代浩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无弦琴  音乐美学思想  音乐美感  音律  演奏技巧  大音希声  音乐美学观  我国古代  音声 
描述:史称陶渊明“不解音声”,殆成定论。《宋书·列传·隐逸》载:“潜不解音声,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亦云:“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
全文:。”另据《晋书·列传·隐逸》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起,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辄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又《南史·列传·隐逸上》亦记其事,文字与《宋书》,唯无“无弦”二字。三人成市虎,诗人遂“蒙冤”焉。其实,诗人是懂音律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陶传载于南朝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