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读史述九章》看陶渊明人格取向
作者: 鲁云华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史记  人格取向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读史述九章》是一组专咏司马迁《史记》人物的诗歌。这些人物,有反对暴政,崇尚王道的,如伯夷、箕子;有忠君爱国、身遭不幸的,如屈原、贾谊;有肝胆相照,互为知己的,如鲍叔、管仲;有避世远祸,隐逸田园的,如张长公等。陶渊明通过歌吟古代历史人物,流露了他反对暴政、渴望清明政治的理想;当理想不能实现时,
全文:田园的,如张长公等。陶渊明通过歌吟古代历史人物,流露了他反对暴政、渴望清明政治的理想;当理想不能实现时,他选择归隐,表达他不满时局、独立高标的价值取向。
回归自然:陶渊明对生命的体验方式
作者: 孙晓梅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回归自然  生命体验方式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绪全面觉醒的时期 ,生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人们都在思考着生命应以何种方式来体验和度过。与那个时代文人们的个性张扬、延长生命长度和增加生命密度不同 ,陶渊明以他自己别具一格的生命体验方式 ,从官场到田园 ,由自然思考人生 ,由死来观生 ,使生命得以自然度
全文: ,陶渊明以他自己别具一格的生命体验方式 ,从官场到田园 ,由自然思考人生 ,由死来观生 ,使生命得以自然度过 ,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价值系统与信仰系统走向他的生命旨归———自然
陶渊明的音乐生活与诗歌世界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国诗歌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乐教  自然之声  道境  老子哲学  无弦琴  艺境  乐府诗  楚声  音乐 
描述:对于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人们素来是津津乐道,耳熟能详的。本文首先阐发了陶公无弦琴与老子哲学的密切关系,指出这件风流雅器实际上深寓着老子有生于无、大音希声和有无相生的哲学本体论理念,它显示的不仅是一种艺境——诗人的脱俗气质和艺术家的潇洒风流,更是一种道境——超越寰中、凌驾今古的终极性的哲理。在此基础上
全文:和模拟,与楚声音乐的关系以及诗人对历史上的音乐故事的重述与乐教思想的张扬等等。通过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本文不仅彻底推翻了前人关于陶公不懂音律的说法,而且充分揭示了陶公的诗歌创作与音乐艺术的密切关系,也彰显了陶公的爱乐精神,从而填补了我国诗歌与音乐之关系这一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论虎关师炼陶渊明“傲吏说”
作者: 马歌东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虎关师炼  陶渊明  日本诗话  《济北诗话》  傲吏说 
描述:日本五山时期著名诗僧虎关师炼在其所著《济北诗话》中,批评渊明之诗非“尽善尽美”,“不可言全才”,责备渊明之行“是为傲吏,岂大贤之举乎”。其论陶诗求全责备,已失之偏颇;论陶行“是为傲吏”、“非大贤矣”,尤为偏激之论。虎关之渊明“傲吏说”与中国儒家的出处进退观、中国传统的“傲吏”观乃至中国人的陶渊明观皆
全文:年前就已流传东瀛,深受日本人民爱敬,也曾给予日本汉诗以独特营养,虎关此说在日本学术史上只是偶见的一例。然而,因为民族性格、文化底蕴等方面的诸多差异,日本汉学者、汉诗人对渊明其人其诗的体悟与中国人相比有时终不免有一点儿“隔”。
诗意地栖居与沉静的激情:对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的还原阐释
作者: 范子烨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园田居》  种豆诗案  自然平淡  文本异文  经济基础 
描述:依据可靠的文献资料,通过细密的作品分析和文字辨析,笔者对《归园田居》的文本异文进行了甄别。在此基础上,对此组诗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首先揭示了陶渊明隐逸生活的经济基础,通过与谢灵运的对比,阐释了陶氏田园诗与谢氏山水诗的成因以及陶、谢审美追求、诗学倾向乃至人格风范的巨大差异;其次开掘了此组诗与中国历史上第
全文:的以平淡冲和概论陶诗,以隐逸诗人概论陶渊明本人,乃是绝大的学术偏颇,最后得出结论:陶渊明是集诗人、历史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文化巨人。
“陶渊明以诗文传世思想”说及其研究综述
作者: 李华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文传世思想  研究成果  陶渊明  综述 
描述:二十世纪 ,陶渊明研究逐步深入 ,不断开拓新领域 ,其中 ,陶渊明以诗文传世思想便是这新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动向。魏正申先生在其研陶系列著作中 ,反复阐述了陶渊明具有“以诗文传世思想”。魏氏指出 ,陶渊明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 ,在政治上“欲有为而不能” ,遂毅然弃官归田 ,转志从文、并以诗文传世。这种思
全文:陶学家和学者广泛关注和研究兴趣 ,他们运用其学术内涵重新解释陶渊明 ,对诗文传世说有了新的拓展 ,并进一步得补充和完善 ,使陶学研究出现了新气象。
无食的春蚕:陶渊明《拟古》其九对曹植人生命运的叙写
作者: 范子烨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拟古》其九  鱼山  曹植  陶渊明  春蚕 
描述:陶渊明《拟古》其九是以著明诗人曹植为主人公的代拟体,是以曹植作品为底文的模拟之作。这首诗的独特叙述视角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主人公眼中的外部世界,而且是主人公内在的心灵世界。《拟古》其九是诗人对诗人的解读,是诗人对诗人的发现,是诗人对诗人的刻画,是诗人对诗人的揭示,是遥想中的遥想,是追忆中的追忆。这首诗
全文:的人生独语,是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和庄严自问。这首诗具有拟古和咏史的双重诗学属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
陶渊明与柏拉图:中西方洞穴喻的分野
作者: 王怀义  来源:民族艺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存在价值  审美意识  思维方式  洞穴意象  中西神话 
描述:作为人类居住和生活了上百万年之久的场所,洞穴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洞穴神话较为零散,但人们对洞穴意象关注的历史颇为悠久;道家"洞同天地"思想促进了原始洞穴意象精神意蕴在后世文化中的转化和渗透,在此基础上,人们以洞穴意象为基点,建立了现实与理想、形象与理性相互转化的
全文:意蕴在后世文化中的转化和渗透,在此基础上,人们以洞穴意象为基点,建立了现实与理想、形象与理性相互转化的同一性文化心理结构,洞穴对主体的存在本体价值被凸显出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典型代表。在西方,以
陶渊明《闲情赋》难归“闲正”
作者: 高建新  来源:集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十愿  闲情赋  陶渊明 
描述:在陶渊明的作品中 ,《闲情赋》是一篇奇特的作品 ,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与人们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不同。关于其命意 ,前人有爱情和比兴即以美人比况故主或同调之人二种说法。事实上 ,在《闲情赋》的一开始 ,诗人就用惊叹的语言 ,满怀感情地描绘出一位超群的女子 ;诗人心潮翻涌、激动难宁 ,生出了一个个大胆新
全文:” ,写诗人对爱情的大胆热烈追求 ;而“终归闲正” ,只是一种障眼法。最早责难《闲情赋》的是昭明太子萧统。责难者主要是从正统观念出发 ,认为陶渊明一生清白 ,不该作此赋玷污名声。《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浓郁浪漫的感情和丰富奇异的想象力上。鲁迅先生对于《闲情赋》的独特价值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浅析陶渊明以诗文传世的精神转变
作者: 魏钰泽  来源:山西青年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转变  陶渊明  诗文传世 
描述:钟嵘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千百年来,陶渊明确也是以隐逸之士的身影浮然于纸上,闻名于世间。然而,在成为隐逸之宗的化身背后,我们也可以看到,陶渊明也曾有“抚剑独行游”的豪迈用世之志。但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下,他却欲有所为而不能,于是转而从文,以诗文传世作为最终理想。因此,探寻陶渊明人生理想的转轨,
全文:的社会现实下,他却欲有所为而不能,于是转而从文,以诗文传世作为最终理想。因此,探寻陶渊明人生理想的转轨,将有助于理解陶渊明避世归隐的真正意义和其精神追寻的无限价值
上页 1 2 3 ... 52 53 54 ... 56 57 58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