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表现,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从庄子、屈原到陶渊明,可说是从哲学到诗,再到哲学与诗结合的过渡,体现了“道——儒道——儒道佛”的渐变融合过程。
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论庄子、屈原和陶渊明的死亡观
作者: 李石  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死亡观  庄子  死亡哲学  陶渊明  屈原  死亡美学 
描述:本文将庄子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哲学,将屈原、陶渊明的死亡观归之为死亡美学,力图说明,哲学与美学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性与情感的区别。因此,死亡哲学与死亡美学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死亡态度是否纠结于个体的生命情感。庄子从天地自然的生生变化来审视死亡,对于妻子和自身的死也依然超脱,他的死亡哲学是一种理性的召唤与劝导
全文:、表现,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南北朝,从庄子、屈原到陶渊明,可说是从哲学到诗,再到哲学与诗结合的过渡,体现了"道——儒道——儒道佛"的渐变融合过程。
论陶渊明的出处
作者: 李冰  来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出处  研究者  隐逸诗人  仕与隐  陶渊明  隐士  钟嵘 
描述:钟嵘最早将陶渊明评定为“隐逸诗人之宗”。其后的一千多年,同意钟嵘之说者大有人在。而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专门论到“隐士”,他认为:“真的‘隐君子’是没法看到的”。因为真的“非隐士的心目中的隐士,是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这种人物,世间是不会知道的”,一个人等到被“挂上隐士的招牌”,便不再
全文:的隐士,是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人物。但这种人物,世间是不会知道的”,一个人等到被“挂上隐士的招牌”,便不再是真正的隐士、逸民了。因此,素来被标为“隐逸诗人”的陶渊明并不算是绝对意义上的隐逸人士。在《魏晋
走近陶渊明
作者: 高悦敏 牛荦婷  来源:作家·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缘由  隐居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他那种热爱自然的本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质朴淡远的诗品皆为古今称颂。作为中国田园诗人之祖,陶渊明选择诗文创作的道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他以出仕始,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
全文:,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等角度来分析其隐逸情结。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
走近陶渊明:发掘田园隐逸之缘由
作者: 高悦敏 牛荦婷  来源:作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田园  缘由  隐居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隐士,他那种热爱自然的本性,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和质朴淡远的诗品皆为古今称颂。作为中国田园诗人之祖,陶渊明选择诗文创作的道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他以出仕始,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
全文:,以归隐终,其原因是复杂的。这篇论文结合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试从陶渊明的人生追求、思想的社会根源及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等角度来分析其隐逸情结。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伤风而进入更纯更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
浅议陶渊明的隐士情结与艺术生活:再读《〈饮酒〉其二》有感
作者: 王贵林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活实践  自然哲学  隐士情结  心远  陶渊明  思想  兼济天下  人生  劳动生活  儒家 
描述:陶渊明《饮酒》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如何理解此诗深意呢首先,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也许是他的诗名太盛,反而把他的哲人的光辉掩盖了。陶渊明的诗,不论是哲理性的,还是抒情描写之作,都透露着他特
全文:是他的诗名太盛,反而把他的哲人的光辉掩盖了。陶渊明的诗,不论是哲理性的,还是抒情描写之作,都透露着他特有的观察宇宙人生的智慧。他既熟谙老庄孔孟,又不局限于老庄孔孟的思想,他既不违背魏晋主流,也不随
诗国揽胜(五) 陶渊明和他的田园诗
作者: 曹建平  来源:中国审计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统治  田园生活  儒家思想  江州祭酒  诗国  陶渊明  田园诗  魏晋玄学  门阀制度  儒家经典 
描述: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其曾祖曾任晋的大司马,祖、父都曾仕晋,到他时家已败落。陶渊明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也曾想大有作为。 但在东晋反动的门阀制度下,一般 士人是很难得到重用的。他从29岁 开始,做过江州祭酒,镇军
全文:大有作为。 但在东晋反动的门阀制度下,一般 士人是很难得到重用的。他从29岁 开始,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建威 参军、彭泽令等小官.从中更认识 的思想深受老庄和魏晋玄学的影 响,不愿与黑暗统治者同流合污, 转而向往自然。 42岁时,他毅然辞 官归家,过着躬耕垅亩的隐居生 活。他在《归田园居》其一中写
说“九品混通”——附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作者: 张尚谦 张萍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户调式    比照与折算  户品制  户样和赋税额样  依样定户上下  九品混通  混通 
描述:“九品混通”是西晋赋税的征收方法,与户分九等的户品制和《户调式》相互协调、配合。《户调式》,赋税的“标准样”,包括一个“一夫一妻占田百亩”的“户样”,即“标准户”,以及“标准户”交纳百亩之半的赋税额而构成的“赋税标准额样”:租四斛、绢三匹、绵三斤。“标准样”是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依样”定户
全文:均,仍然相当于“标准户”交纳的“标准赋税额”,这是“九品混通”的基本意思。“五斗米”,魏晋时户等租差数额、赋税征收的最低租额、最低的加“俸”租额。不大的数额,却经常使用,十分流行并为人们所熟知
酉阳对话陶渊明
作者: 唐宋元  来源:散文选刊(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美的面前缴械投降的确是一种幸福。 从成都出发,在高速公路上尽情狂奔,时而小憩,至酉阳,已过去整整8个小时。说实话,有点累,有点乏,但兴致很高。县委县府的欢迎宴会之后,不是就寝,而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作“秉烛”之游——当然,所谓秉烛,不过是借用而已。踏着街灯,我们不知不觉便来到桃花源广场,见许多男
全文:的桃花源失之交臂。是桃花源呀,但这时我并不知道,自以为是地认为是桃花园,怎么也不会与魏晋风度,与陶渊明的田园诗,与王羲之的“兰亭序”联系起来。不过,石壁那朦朦胧胧中的厚重与坚硬、浑沌与苍莽、袒露与含蓄、瘦健与丰腴,已经让我的情感之弦铿然作响,发出了一个帕瓦罗蒂的“海C”。
试论陶渊明诗歌的审美意识
作者: 杨晓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审美意识  陶渊明 
描述: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陶渊明的诗句在人格的审美层面上做到了儒道互补,在田园的审美层面上虚静淡然,在社会的审美层面上则和谐敦厚,为我们留下珍贵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范本。本文分析了陶渊明审美意识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陶渊明
全文:情趣。在陶渊明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世间风景的审美观照,而作者的审美理想就寄托和浸淫在这些诗作之中。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作品,把握其审美意识的渊源和流向,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魏晋美学史的地位进行评估,汲取其审美理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自我人格的完善均大有裨益。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