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养真与守拙─—论陶渊明归隐
作者: 戴建业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陶渊明  守拙  养真 
描述:本文阐述陶渊明归隐的动因和本质:诗人这一人生抉择不是为了对东晋王朝尽忠,而是为了在“淳风日尽”的时代谨守自己的“拙生”,在“大伪斯兴”的社会守护人的真性。
全文:本文阐述陶渊明归隐的动因和本质:诗人这一人生抉择不是为了对东晋王朝尽忠,而是为了在“淳风日尽”的时代谨守自己的“拙生”,在“大伪斯兴”的社会守护人的真性。
浅论陶渊明南山归隐的精神人格
作者: 刘美丽  来源:科学之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归隐  精神人格  生存方式 
描述: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在诗文创作中,真诚地赞美归隐的清幽雅远、飘逸淡泊,但是内心深处仍有孔儒的功名之念。而陶渊明选择归隐这种生存方式,却比前人更纯粹。情至深处、人性自然,注解着陶渊明对山水自然的深情,还有其淡泊人生和随性的精神。热爱自然、顺其自然,委运于自然造化,远离尘嚣,在大自然中寻求生存方式与人
全文: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在诗文创作中,真诚地赞美归隐的清幽雅远、飘逸淡泊,但是内心深处仍有孔儒的功名之念。而陶渊明选择归隐这种生存方式,却比前人更纯粹。情至深处、人性自然,注解着陶渊明对山水自然的深情
浅论陶渊明南山归隐的精神人格
作者: 刘美丽  来源:科学之友:中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理想  归隐  精神人格  生存方式 
描述: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在诗文创作中,真诚地赞美"归隐"的清幽雅远、飘逸淡泊,但是内心深处仍有孔儒的功名之念。而陶渊明选择"归隐"这种生存方式,却比前人更纯粹。情至深处、人性自然,注解着陶渊明对山水
全文: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往往在诗文创作中,真诚地赞美"归隐"的清幽雅远、飘逸淡泊,但是内心深处仍有孔儒的功名之念。而陶渊明选择"归隐"这种生存方式,却比前人更纯粹。情至深处、人性自然,注解着陶渊明对山水
也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李白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人际关系的“平衡术” 道家文学的逆反与奇特 《爱莲说》主题新探 周敦颐的美学思想 五四时期的西学东渐与文化选择 中国“意识流”的特征
作者: 肖琼摘  来源:西安教育学院学报(文科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也谈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李白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 孔子人际关系的“平衡术” 道家文学的逆反与奇特 《爱莲说》主题新探 周敦颐的美学思想 五四时期的西学东渐与文化选择 中国“意识流”的特征
还乡:精神的皈依--浅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及其家居生活
作者: 洪春鸣 伏志强  来源:中学语文:下旬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家居生活  陶渊明  还乡 
描述: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与美学价值。他千古绝唱般的归隐,在劳作中安身立命,在自然中安贫乐道.不仅是对恶浊世事的反抗,也是其对内心纯真世界的坚守。
全文: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与美学价值。他千古绝唱般的归隐,在劳作中安身立命,在自然中安贫乐道.不仅是对恶浊世事的反抗,也是其对内心纯真世界的坚守。
还乡:精神的皈依:浅论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及其家居生活
作者: 洪春鸣 伏志强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家居生活  陶渊明  还乡 
描述: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与美学价值。他千古绝唱般的归隐,在劳作中安身立命,在自然中安贫乐道,不仅是对恶浊世事的反抗,也是其对内心纯真世界的坚守。
全文: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独特的精神意义与美学价值。他千古绝唱般的归隐,在劳作中安身立命,在自然中安贫乐道,不仅是对恶浊世事的反抗,也是其对内心纯真世界的坚守。
玉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20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与作品内容与创作年份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终其一生。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压抑、克制下的“闲远自得”:陶渊明归隐后的心态分析
作者: 张秋爽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心态  陶渊明 
描述: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全文:陶渊明自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辞彭泽令,至元嘉四年(公元427年)卒于柴桑,二十余年一直隐居田园。本文通过对陶之思想、作品内容与写作年代的对照分析,得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的心态是痛苦与平静互相交织而终其一生的。
托马斯•哈代的《远离尘器》和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中的“归隐”主题之比较
作者: 李雪梅  来源: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隐  文化差异  社会变革 
描述:英国现代作家哈代和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同一个梦想-“归隐”,并且他们的愿望都是急剧的社会变革的产物。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生活时代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归隐”。本文正是从东西方文化背景和生活时代背景的差异入手来对比分析他们的“归隐”的差异。
全文:英国现代作家哈代和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同一个梦想-“归隐”,并且他们的愿望都是急剧的社会变革的产物。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生活时代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归隐”。本文正是从东西方文化背景和生活时代背景的差异入手来对比分析他们的“归隐”的差异。
上页 1 2 3 ... 5 6 7 ... 85 86 87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