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陶渊明生命情调之现代通识意涵
作者: 夏健文  来源:光武国文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赤子之心  生命实践  艺术人生  陶渊明  生命情调  全人教育  通识教育 
描述:通識教育之目的即在喚起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建立個體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以及發展個體自我之價值觀體系,激發其對所處的人文及自然環境產生互爲主體的認識與關懷。作爲喚起人的自我主體意識之覺醒的通識教育,正是中國傳統以來全人教育的理念。 歷來對陶淵明質樸自然的人格與詩風,雖常論及,但卻忽略或未正視陶
全文:教育,正是中國傳統以來全人教育的理念。 歷來對陶淵明質樸自然的人格與詩風,雖常論及,但卻忽略或未正視陶淵明生命情調的現代意義。本文旨在從通識教育的角度,探討陶淵明生命情調所呈顯豐富而多面向的現代通識
由陶渊明与范成大农事诗比较引出的问题
作者: 李源清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事诗  现实主义  农事劳动体验  治国理民 
描述: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经过有唐一代和北宋的继承与发展,南宋的范成大成了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两者都在描绘静谧、安逸的田园风光的同时,留下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农事诗,使后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事劳动者投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
全文: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理民之志,而范成大则在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自觉借鉴中唐诗人王建的现实主义诗风,表达了自己悯农爱农的情怀。
由陶渊明与范成大农事诗比较引出的问题
作者: 李源清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事诗  现实主义  农事劳动体验  治国理民 
描述: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经过有唐一代和北宋的继承与发展,南宋的范成大成了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两者都在描绘静谧、安逸的田园风光的同时,留下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农事诗,使后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事劳动者投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
全文: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理民之志,而范成大则在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自觉借鉴中唐诗人王建的现实主义诗风,表达了自己悯农爱农的情怀。
陶渊明“好名”辨——陶渊明荣名思想初探
作者: 罗忠族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  司马迁  朱熹  陶渊明  荣名  文名  感士不遇  荆轲  阮籍  陶侃 
描述:朱熹论陶语有云:“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未能者也,又好名。”详其语意,盖谓陶渊明本是一个气性刚烈的人,他志欲有所作为,但因遭遇非时而未能有所作为,又爱惜自己的名声,不肯浮沉世俗而玷污清白,所以终于辞官归隐。这是关于陶渊明归隐原因的一个非常精辟的论断,虽然这个论断是在比较陶渊明和韦应物
全文:清白,所以终于辞官归隐。这是关于陶渊明归隐原因的一个非常精辟的论断,虽然这个论断是在比较陶渊明和韦应物的诗风时偶然带出的,但却概括了陶渊明的性情、抱负、际会和操守,其识见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前人对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作者: 潘琳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思想主题  艺术风格  陶渊明  田园诗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田园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与众不同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思想主题上,他的诗歌描写恬淡静穆的田园风光,抒发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风格上,陶渊
全文:的心境;抒发自己参加农耕的深切体会,赞美农业劳动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艺术风格上,陶渊明田园诗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善于从平凡事物中营造出不平凡的意境,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并且他的诗含蓄深厚,意境深远。
拟古:一种非个人化的抒情策略:以陶渊明《拟古》九首、鲍照《拟古》八首为例
作者: 王玫 庄筱玲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个人化  陶渊明  鲍照  拟古 
描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类不标明确切摹拟对象的拟古诗,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和鲍照《拟古》八首是这类拟古诗的重要代表。陶渊明《拟古》九首在题材、主题、抒写模式上对先行作品多有继承,并且通过时空的推远、角色的虚构、语言和意象上的承袭营造了"似古"的氛围,其浑言"拟古"并非政治上的掩饰,而是体现了将个人经验融入
全文:上更重"改写"而非承袭,这与南朝诗风巧构形似的变化有关,也与鲍照本人对诗歌"戏剧性"的追求有关。两组《拟古》八首所言之"志"虽有差别,对"往古"的想像也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诗人超越平庸卑琐现实的渴望,并通过这种"非个人化"的抒情策略完成了某种自我形塑。
论中国古代隐士——以陶渊明为例
作者: 张梦秋  来源:北方文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我独立人格  隐士特点  士大夫  陶渊明  隐士思想 
描述:中国古代多隐士,隐士多文人。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隐士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特色之一。“隐士”不是一般的人,当为世之隐匿之高人也。《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中国隐士文化是颇为发达的,是与思想文化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隐士文化使中国历史更
全文:的山水诗和文人画中所反映的大多是隐士的眼光与情怀。三千年,隐士作为一个阶层存在着,既有大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与隐逸者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关,也与儒道互补的文化气氛相联系,其独立人格和自我尊严是隐士人格中最
隐而不退陶渊明
作者: 董沛然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生准则  桃花源  《晋书》  人生态度  菊花  陶渊明  人格的力量  人生苦难  知识分子  人格力量 
描述:一直以为陶渊明是一个质朴、纯真的隐者,一个率性任意,为心而隐的高士.尽管他有那么愤激的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被中国历代清高的知识分子奉为经典,作为他们保持操守,不佳昏君的人生准则.似乎由此也产生了一种观念,那就是:陶渊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斗士.于是就有象一副画的刻写
全文:人格的长者的一种歪曲.如果我们能够一览无余地看透那簇菊花,看清那脉南山,那么我们的历史就会因为充斥了陶渊明,而深感人满为患了.毕竟菊花不是刀剑,南山很远很远,只有他自己看得见.隐而不退陶渊明,他的高洁
从《归去来兮辞》看陶渊明的审美自觉
作者: 陶书莹  来源:知音励志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审美自觉  魏晋审美理想 
描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是精读课文。在授课的过程中,笔者反复研读、体悟,通过平淡出新的文字和天然淳真的感情,感悟到陶渊明的审美自觉。正是因为受魏晋审美理想和生命美学的影响,陶渊明的创作才被誉为"豪华落尽见真淳,一语天然万古新。"此文旨在从魏晋美学的角度,从平淡冲和、自由意志、
全文:,陶渊明的创作才被誉为"豪华落尽见真淳,一语天然万古新。"此文旨在从魏晋美学的角度,从平淡冲和、自由意志、高尚情趣和独立人格四个方面浅易地剖析陶渊明的审美自觉。
陶渊明诗歌的审美特征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2010年  审美特征  诗歌  陶渊明  道德人格  表现自我  自然主义  《浙江学刊》 
描述:张节末、蔡建梅在《浙江学刊》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
全文: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
上页 1 2 3 ... 63 64 65 ... 68 69 70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