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从翻译的历史性角度分析汪榕培的陶渊明作品英译
作者: 蒋罗琼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的历史性  陶渊明  汪榕培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其作品的英译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化在西方的传播。汪榕培先生是一位热衷于中国古籍翻译的学者,对陶渊明的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翻译的《陶渊明集》是迄今为止最新的版本,且被收录于大中华文库中。本文从翻译的历史性角度出发,通过英汉对比以及陶渊明作品不同译本间对比的方法,来对汪
全文:译者多角度阐释原作提供可能;二是译者的历史性,包括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与主观因素影响两个方面。翻译的目的在于诠释和交流。译者要在翻译中尊重原作的历史性并避免盲目的偏见才能有效的传达原作的意与,达到诠释与交流的双重目的。
生态美学视角下的陶渊明田园诗研究
作者: 贺利霞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审美意蕴  陶渊明  田园诗  生态启示意义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诗中描述了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诗中描述了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田园诗是他为中国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了躬耕之甘苦。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br 学术界对陶渊明及其田园诗进行了许多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生平及作品创作时间的考辨以及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貌和创作成就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文学角度对文本的研究和阐释。本文力求突破从文学角度分析的局限,以美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拟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对陶渊明的田园诗进行研究阐发。 br 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简单梳理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本论文的第一章,提出从生态美学角度研究陶渊明田园诗的可能性,主要从生态美学观所倡导的自然和谐观和自由存在论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本论文的第二章,概述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以及创作田园诗的概况;第四部分为本论文的第三章,结合陶渊明田园诗的作品,分析其田园诗生态审美意蕴的表现,主要从自然生态的展现、社会生态的揭示、精神生态的呈现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第四章,在以上各部分的基础上,阐述陶渊明田园诗中蕴含的生态美学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李珥文学的陶渊明接受研究
作者: 魏平英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淡泊  醇正性  自然合一  冲澹萧散 
描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陶渊明的受容以及李珥文学,对李珥的文学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研究。陶渊明(AD.365-427)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重要影响的田园诗人;同时他作为生活文学者,是描写主管自然景物的田园诗的开拓者。栗谷李珥是朝鲜中宗至宣祖代(1536-1584)的文学家,与退溪李混(1501-1570)一
全文: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比陶渊明的受容以及李珥文学,对李珥的文学特征和艺术风格进行研究。陶渊明(AD.365-427)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具有重要影响的田园诗人;同时他作为生活文学者,是描写主管自然景物的田园诗的开拓者。栗谷李珥是朝鲜中宗至宣祖代(1536-1584)的文学家,与退溪李混(1501-1570)一起成为韩国儒学思想的代表学者。本文将对伟大思想家、文学家陶渊明和李珥文学的特征进行考察;为此需要对陶渊明的受容思想如何在李珥身上形成,以及从三国时期到朝鲜时期李珥受容思想的养成进行分析。陶渊明的诗中表达了他对田园和上水的爱慕,对隐居生活的认可,以及对淳朴精神的赞美.栗谷李珥虽然承认“诗歌不是文学家的专攻”,同时意识到不能认为诗在文词中可有可无,诗歌对存心省察有很大帮助。因此可以看出两位认为纯粹无垢的醇正性是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通过比较文学方法对栗谷李珥的汉诗文学和《精言妙选》;以及陶渊明的代表作品《归去来辞》和《归园田居》,《桃花源记》进行比较。特别是对《精言妙选》的原作诗集记载的陶渊明作品进行考察,可以很清晰地发现陶渊明和李珥的文学特征以及诗歌风格上的共同点。结论如下:李珥作为启蒙哲学家立足于程理学的基础,即纯粹自然的醇正性。陶渊明的人际关系和文学作品具以对于纯粹文学的基本性的合一为前提,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并且在自然与人的统一中,陶渊明文学作品的基调是醇正文学,即将纯粹自然的思无邪作为基础。栗谷李珥程理学本质的基调是将陶渊明的纯粹自然思无邪思想圆盘接收。最终形成了二者的具有纯粹文学特质的醇正文学,即自然与人不能相互分离。结论通过两个伟大文学家的作品,体会到大自然中蕴含的纯粹的自然合一,天人合一思想,以及江湖,隐逸思想的共性。通过本研究不难发现,表现淡泊了、自然、纯粹、恬淡的艺术风格.
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生成研究
作者: 张丹丹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形象  陶渊明  诗酒风流  生成研究 
描述: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赢得了历来文人雅士的追慕,关于其生平、作品、人格、思想等,前人也有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但综观这些研究,我们发现在其文化形象方面,尤其是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方面并无系统、专门的论著,本论文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生成进行阐释。第一部分简要叙述陶渊明的
全文: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赢得了历来文人雅士的追慕,关于其生平、作品、人格、思想等,前人也有了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但综观这些研究,我们发现在其文化形象方面,尤其是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方面并无系统、专门的论著,本论文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生成进行阐释。第一部分简要叙述陶渊明的文化形象符号。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使陶渊明自幼就受到曾祖父陶侃积极进取精神和外祖孟嘉冲淡自然思想的双重影响,以儒道思想为主的多种思想同时在陶渊明身上聚集,最终影响其创作和仕隐选择,也最终逐渐形成其文学史上文化形象的定位。第二部分重点考察陶渊明文化形象的本原。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比其真实形象和文化形象,来构筑诸多合力打造的陶渊明文化形象生成过程,因此,此部分通过物质考察、社会文化、作品考察三部分来尽力还原真实的陶渊明文化形象,与下文第三部分形成异同对比。第三部分重点论述陶渊明文化形象的步步生成。此章从陶渊明当时代开始,一直到宋前,分两大部分(晋宋和隋唐两个时期)探析陶渊明文化形象的步步生成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剖析,我们可以窥探陶渊明文化形象随着时代变化所发生的定位变化,也最终透视宋前陶渊明文化形象生成问题。第四部分为本论文结语,小结宋前陶渊明的文化形象以及这一形象对后世文坛的影响,并探讨沿袭着这一形象定位,后人如何进行新的阐释和最终成功地将陶渊明推上文学圣坛。
回归自然—卢梭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
作者: 阳芬  来源: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比  卢梭  回归自然  自然观  陶渊明 
描述: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的作家,在欧洲文学史上,他第一个大量并且集中地描写了自然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诗人,也是中国最享盛誉的诗人之一,在所有诗人中,无论艺术和心灵,他最接近自然。本论文旨在对比卢梭和陶渊明的自然观,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首先明确西方思想及中国思想中
全文:以下结论:1.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回归自然”的口号,都蕴含了两种成分:第一,反对、厌恶社会现实,追求精神解放与自由的成分;第二,人们逃避现实,从而想让历史倒退的成分。2.在人类发展史上,任何时代的任何人的人
论陶渊明矛盾人生的诗意超越
作者: 吴启翠  来源:延边大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意超越  陶渊明  矛盾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创造自然和谐之美的艺术家,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世文人难以逾越的高峰。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情,冲淡平和的艺术境界,高旷清远的理想人格,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心境,构成了独具魅力的陶学文化。然而,透过其诗文和谐的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文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个创造自然和谐之美的艺术家,陶渊明在中国文化史上,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世文人难以逾越的高峰。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情,冲淡平和的艺术境界,高旷清远的理想人格,和超然物外的审美心境,构成了独具魅力的陶学文化。然而,透过其诗文和谐的表面,我们会发现陶渊明也经历过动荡孤独、矛盾冲突的苦闷人生,也有过对人生矛盾的深刻思考,但陶渊明在咀嚼人生痛苦时,对矛盾、冲突进行了化解,他对人生的矛盾进行了多方面超越,把矛盾人生拉入审美之途,把现实人生通过诗文进行升华与超越,最终寻求到了人生与诗意的归宿。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文艺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陶渊明的人生矛盾以及他所作出的诗意超越进行了探讨。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说明了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相关研究现状,所用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陶渊明的人生矛盾。分为三方面探讨:一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分析了陶渊明在出仕与归隐中所表现的政治理想与个人性情、才能的矛盾,分析了陶渊明的理想田园与现实农村的矛盾。二是身名与遭遇的矛盾。分析了陶渊明追求高名与生存遭遇、固守穷节与贫疾生活的矛盾。三是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分析了陶渊明的人生志向与心灵皈依之间的矛盾和立善求名与顺应自然的矛盾。第三章阐述了陶渊明对人生矛盾作出的诗意超越。在深刻体验、咀嚼现实人生的矛盾、痛苦中,陶渊明通过咏古之贤以固己志、饮酒为迹以舒己怀、融情田园以觅己归三种方式化解人生的压抑、苦闷,实现了诗意的宣泄与超越。第四章阐述了陶渊明的诗意归宿。一是真实,陶渊明的可贵之处是作家能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中,始终真实地再现真实的自我,不作掩饰地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坦诚地呈现出来。二是冲淡,在强烈、激烈的人生矛盾中,陶渊明能让心灵归于和谐安静的状态,这种真实与冲淡的归宿显示出了他的伟大与高尚。第五章结语部分,论述了陶渊明持道以善身、化矛盾为审美的方式对对中国文化精神的深远影响。
养真衡庐,人淡如菊:陶渊明与司空图比较研究
作者: 梁琦  来源:西北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司空图  影响  人生选择  陶渊明  诗歌创作 
描述:陶渊明与司空图,两位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的著名诗人。儒家济世的豪情曾让两位诗人共同走向仕途,但黑暗动荡的现实将他们最初的理想化为泡影。“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这让一心向往田园风光的陶渊明彻底走向了归隐,即使是“夏夜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贫穷,诗人也始终不离不弃;对于始终怀着“一举高科,两朝美宦”之
全文:陶渊明与司空图,两位与隐逸结下不解之缘的著名诗人。儒家济世的豪情曾让两位诗人共同走向仕途,但黑暗动荡的现实将他们最初的理想化为泡影。“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这让一心向往田园风光的陶渊明彻底走向了归隐,即使是“夏夜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贫穷,诗人也始终不离不弃;对于始终怀着“一举高科,两朝美宦”之美梦的司空图也在失意中走向山林,逐渐成为一名遗世忘情的隐士。相似的生活经历,相近的清雅气质,让他们的诗歌作品也呈现出相近的冲淡风格,这些都为我们比较研究两位诗人提供了前提和依据。本文分三部分对两位诗人进行比较研究:第一部分比较研究两位诗人出仕与归隐的人生历程。两人同处政权交替,动荡黑暗的纷乱时代,共同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几次出仕,但由于主体思想的不同使得两人在入仕和归隐时的心态有所不同。陶渊明热爱自然的思想使其在经历了苦闷彷徨的仕宦生活之后,彻底回归心仪已久的田园;而司空图量力救时的儒家思想让其在战火的逼迫中离开原本可以有所成就的官场,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隐时仕,以隐为主的幽静山林生活。在比较中品读出两位诗人所共有的积极入世、固穷守节、率性自然的巨大人格魅力。第二部分比较两位诗人的诗歌创作。相近的生活经历使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都反映在回归题材上,陶渊明侧重于田园,司空图意在山水。秋菊、归鸟,酒等意象共同出现在他们的诗作中,形成相近的自然淡远的艺术风格。司空图还从理论的角度来研究诗作,取得很大成就。第三部分分析陶渊明对司空图的影响。陶渊明不仅是司空图归隐后精神生活的引领者,而且在司空图心目中陶渊明其人其诗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隐逸文化符号,并成为其诗歌理论的源泉。
陶渊明的生命哲学
作者: 王浦衡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命哲学  陶渊明  生死学 
描述: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靖节先生,田园诗派第一人。在本文第一章中,将着重陈述本文的立意,提出陶渊明所作的田园诗,并非全是纯碎的田园诗,他的大部分诗文中都韵含着对生命哲学感悟和思考。同时简述现代作者对陶渊明诗文及思想的研究成
全文: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靖节先生,田园诗派第一人。在本文第一章中,将着重陈述本文的立意,提出陶渊明所作的田园诗,并非全是纯碎的田园诗,他的大部分诗文中都韵含着对生命哲学感悟和思考。同时简述现代作者对陶渊明诗文及思想的研究成果。并对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作出阐述及解释。在本文的第二章,作者对东晋末年的社会及政治状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指出当时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生命的真谛,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陶渊明的诗文,其实就是追寻生命意义的一个杰出表现。在第三章中,本文以陶渊明的诗文对他的哲学思想作了详细的分析。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了一个精神的家园。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洁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知天乐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这就是是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体现出来的隐士情怀。通篇读来,归去来兮辞如同一道桥梁,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条通途,蔑视权贵,淡泊明志,闲适自在,归耕田园的劳动情怀跃然纸上。并指出,陶渊明的生命哲学并非是对儒学道学玄学的简单继承,而是在儒学道学玄学的影响下依据其家世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的新自然说。在第四章结论部分,作者对陶渊明的生命哲学作了总结和评论。指出陶渊明的生命哲学实质是承袭魏、晋儒道学说的基础上演变的结果及依据其成长经历和信仰道教之自然说而创改之新自然说。他蔑视富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给后代有进步理想的作家作出了榜样。他们在反抗权贵和腐朽政治的斗争中从陶诗中汲取了力量。另一方面,陶渊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的思想和逃避现实斗争的态度,也给后代诗人以消极的思想。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但在于对陶渊明诗文的重新理解,而且也为我们今天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东晋末期的儒学道学思想,为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陶渊明田园诗歌的不同英译本
作者: 薛慧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期待视野  陶渊明田园诗歌  翻译策略  不定点  接受美学 
描述:魏晋风骨一直是中国文人所关心的主题,而陶渊明则是代表人物,为田园诗歌创作做出了卓越贡献。目前关于陶渊明诗歌的研究不少,但大多集中于文学探究,从中可以看出对其诗歌翻译还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和研究。如何把这种以诗歌形式所传达的文化有效地传递给外国读者一直是翻译界探寻的问题。接受美学因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交叉
全文:理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方法的建议。(1)要重视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又不能过分夸大读者作用,不能够否定传统翻译标准。(2)期待视野个人差异性给翻译带来了发挥的想象空间,鼓励译者
陶渊明饮酒诗及其生命意涵之研究
作者: 游显惠  来源: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201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饮酒诗  生命意涵  陶渊明 
描述:古人云:「唯有飲者留其名」。自古以來的大詩人、大文學家皆愛喝酒,有些人因離鄉在外,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因而藉酒澆愁;或者因宦途失意、科舉落第而獨自感傷喝悶酒;抑或是「有朋自遠方來」把酒暢談,縱論古今,痛痛快快地喝他三百杯‥‥‥。但有一人,平時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喜歡田園農村生活且愛菊嗜酒,尤其在醉
全文:古人云:「唯有飲者留其名」。自古以來的大詩人、大文學家皆愛喝酒,有些人因離鄉在外,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因而藉酒澆愁;或者因宦途失意、科舉落第而獨自感傷喝悶酒;抑或是「有朋自遠方來」把酒暢談,縱論古今,痛痛快快地喝他三百杯‥‥‥。但有一人,平時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喜歡田園農村生活且愛菊嗜酒,尤其在醉後漫興之作《飲酒詩二十首》樸實無華,所表現的樣貌完全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這人即是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身處東晉末、劉宋初的偉大田園詩人陶淵明,在歷經短暫的從政生涯後,選擇了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他用最質樸流暢的語言,寫出切身的歡樂與哀愁,處處透顯頓悟及哲理,卻不失其自然的本色。在晉朝,當時的文壇流行玄言詩,無景無情,枯燥乏味。而由漢代延續下來的詩賦傳統,又過於鋪陳華麗,粉飾雕鏤。但是陶淵明卻以清新素雅的語言,寫出意蘊雋永的篇章,不隨波逐流,有一套自我中心的清新格調。筆者喜歡陶淵明那超塵拔俗,像孤峰清流般的詩句,尤其是他的《飲酒詩二十首》當中所表現的意涵。宋代大作家蘇軾在〈與蘇轍書〉裡曾說︰「陶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及也。」這裡,蘇軾便認為陶潛的詩甚至高過了李白、杜甫的創作呢!「酒後吐真情」,陶淵明心裡所牽掛、憤恨不平的是為何事?他是身處於什麼樣的情形下,以至於要藉酒抒情呢?本文即以陶淵明酒後漫興時所寫的《飲酒詩二十首》來探討其中的意境及其中所蘊涵的生命意涵觀點,就飲酒詩與教育的層面,做以下六章節的研析與探討: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概況、研究方法,研究期望。第二章〈陶淵明飲酒詩的醞釀〉,從歷史背景的角度切入,敘說陶淵明生平遭遇及其思想抱負、創作態度,並對其飲酒詩的形成背景加以探討。第三章〈陶淵明飲酒詩的生命意境〉,配合其生平際遇,來探尋飲酒詩的格調及意涵,並結合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來解析二十首酒詩所反映出的當時心境。第四章〈陶淵明飲酒詩的創作特色〉,從創作的藝術及修辭的表現手法觀點作歸納,將其飲酒詩的主要類型作分項舉例說明,從文學角度去認識飲酒詩的不同風貌。第五章〈飲酒詩的生命意涵〉,把生命教育的理論,抽絲剝繭剖析出其中的生命意義,並從詩中的主要脈絡,從生命內涵的層次去探索其飲酒詩中的精神底蘊及其矛盾情懷,並在附件中設計飲酒詩教案作為教學研究的成果。第六章〈結語〉。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