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会议论文(20)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20)
按年份分组
2017(1)
2015(1)
2014(1)
2013(2)
2011(1)
2009(2)
2008(1)
2007(3)
2006(1)
2005(1)
2004(1)
2001(1)
1999(1)
1998(1)
1992(1)
1987(1)
按来源分组
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1)
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1)
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1)
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1)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1)
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1)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1)
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1)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1)
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1)
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1)
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 下卷(一)(1)
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1)
中国文学史学科百年学术研讨会(1)
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三)(1)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1)(1)
建设性、包容心、民族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1)
《同行》2015年9月(下)(1)
相关搜索词
浅析陶渊明诗中的“立功”思想
作者: 刘焱  来源:“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存世的作品数量不多,共有130多首。在陶渊明的这些诗歌、赋等作品中,最为人注目的、也是为后世所看重的和推崇的是他的那些田园诗。他将平常的田园生活写进诗歌里去,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田园诗派,给诗歌创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但
全文: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存世的作品数量不多,共有130多首。在陶渊明的这些诗歌、赋等作品中,最为人注目的、也是为后世所看重的和推崇的是他的那些田园诗。他将平常的田园生活写进诗歌里去,创造了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田园诗派,给诗歌创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但只看见他隐逸和酷爱自然的这一面,还不是一个完整的陶渊明。对陶渊明,我们应该有一
辛弃疾与陶渊明
作者: 张忠纲  来源: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诗,人皆说它平淡;辛弃疾词,人都许它豪放。二者似风马牛不相及,怎样相提并论!此乃世俗之见,非真识渊明与稼轩者也。其实,渊明、稼轩,其诗其词,异而有同,同而有异,异曲同工,各臻极妙。观稼轩之论陶、学陶,实独具只眼,
全文:陶渊明诗,人皆说它平淡;辛弃疾词,人都许它豪放。二者似风马牛不相及,怎样相提并论!此乃世俗之见,非真识渊明与稼轩者也。其实,渊明、稼轩,其诗其词,异而有同,同而有异,异曲同工,各臻极妙。观稼轩之论陶、学陶,实独具只眼,
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陶渊明全集》再论
作者: 时润民  来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明白鹿斋刻本《陶渊明全集》一书,曾经复旦大学周兴陆先生于二○○五年第四期《文献》季刊上撰文予以介绍。此书沉晦百年,周氏发掘首功,嘉惠后来,永志学林。笔者年来搜辑郑氏资料,上图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知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之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陶诗
全文: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明白鹿斋刻本《陶渊明全集》一书,曾经复旦大学周兴陆先生于二○○五年第四期《文献》季刊上撰文予以介绍。此书沉晦百年,周氏发掘首功,嘉惠后来,永志学林。笔者年来搜辑郑氏资料,上图
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诗经·东山》的谋篇特点
作者: 丁克辉  来源: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归去来兮辞》和《东山》都是写人之归,心先归,想像归途,表现主人公归心之间和归心之前的心态的。两篇课文虽然采用不同的体裁,但都是写归乡途中对家乡、亲人的想念,归家愉快的心情。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也许是《归去来兮辞》脱胎《诗经·东山》吧!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又各不相同。从思想内容上,《归去
全文:是《归去来兮辞》脱胎《诗经·东山》吧!但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又各不相同。从思想内容上,《归去来兮辞》是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归隐不久写的,文中着力描绘他由迷途折回,弃官归田的喜悦心情及回家的
論陶淵明亦隱亦俠的雙重人格
作者: 張學君  来源: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国中古(汉—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隱士  俠客  人格  認同 
描述:本文從人格認同的角度探討了陶淵明的精神世界,認爲陶淵明的人格由隱士和 俠客兩部分構成。表面上看,這兩種人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它們卻可以在熱愛自由和生性浪漫的個性上達成統一。把握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對陶淵明詩歌内容的豐富性和統一性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全文:本文從人格認同的角度探討了陶淵明的精神世界,認爲陶淵明的人格由隱士和 俠客兩部分構成。表面上看,這兩種人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它們卻可以在熱愛自由和生性浪漫的個性上達成統一。把握了這一點,我們才能對陶淵明詩歌内容的豐富性和統一性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清出于老”:论冈村繁对陶渊明诗歌的研究
作者: 杨子彦  来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冈村繁全集》在2002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陶渊明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1,晋后历代都不乏赞美之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肯定的意义上展开的。所以日本学者冈村繁提出陶渊明"其为人处世是相当不顾节义并十分功利主义的"2的观点,
全文:《冈村繁全集》在2002年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后,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陶渊明研究。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1,晋后历代都不乏赞美之词,关于陶渊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在
论中国文人园林的陶渊明情结
作者: 曹林娣  来源:北海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研讨会;古建园林发展研讨会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
全文:陶渊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他的审美理想、超功利的人生风范以及审美的心理特征等,深刻地契合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深层底蕴、美学基本特征以及文人士大夫的内心情结,“为后世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家园”,文人士大夫们还把这个积淀在心理深层的精神堡垒“物化”,融入可居、可游、可观的山水园林,稳稳地、惬意地逍遥在陶渊明创设的桃源仙境之中。陶渊明是随着中国主题园的诞生,才被文人们“解读”进自己营构的小园中的。中国园林肇始于
陶渊明人格的心理学分析
作者: 李珺平  来源: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人格"辨析及方法论人格(Personality)是外来词,中国古代只有人品、人极等类似概念。人品指人的品质,人极指做人的最高标准。~①由于这两个概念分别来自品藻余波所及的南朝梁代和北宋理学家,所以其涵义都单纯指向道德领域,与西方的人格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作为心理学概念,人格来源于拉丁文Perso
全文:,所以其涵义都单纯指向道德领域,与西方的人格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作为心理学概念,人格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戏剧演员所戴的体现角色身份的面具。这个词根说明了人格概念的复杂性:人既有表现
王维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接受:兼论《桃花源记》的文学密码与艺术建构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陶渊明(365?—427)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存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生前被晋宋文坛所忽视,而未能进入同时代的主流作家的行列,他仅仅是跻身浔阳三隐的著名隐士而已;第二,身后不久即被人所发现,被主流作家所看重,这基本上是以鲍照在元嘉时代创作的《学陶彭泽体·奉和
全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陶渊明(365?—427)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存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生前被晋宋文坛所忽视,而未能进入同时代的主流作家的行列,他仅仅是跻身浔阳三隐的著名隐士而已;第二,身后不久即被人所发现,被主流作家所看重,这基本上是以鲍照在元嘉时代创作的《学陶彭泽体·奉和王义兴》为标志的,而至萧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上距元嘉四年(427)陶渊明去世正好是
浅论山水诗中物的意象-以谢灵运、陶渊明、王维诗为例
作者: 倪台瑛  来源:二OO七两岸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谢灵运  诗歌流派  王维  陶渊明  艺术形式  山水诗 
描述:山水诗从魏晋时期开始,人们对“意象”的认识是要使“意”“契”物,以达“穷形而尽相”的目标.从“各适物宜”到“兴象”尽意的历程,已然成为山水涛中物存在的轨迹.谢灵运以富丽精工、清新可爱的语雷描绘了永嘉、会稽等地的秀丽景色;陶渊明用恬淡醇美的笔墨,任真自得地勾画出自己所居山水田园的朴素美好;而王维更用朴
全文:、会稽等地的秀丽景色;陶渊明用恬淡醇美的笔墨,任真自得地勾画出自己所居山水田园的朴素美好;而王维更用朴实恬静的诗画蕴含浓厚的禅趣其中.陶、谢二人标志着山水田园诗作勾一个独立的诗歌流派和完整艺术形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