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
试论初唐四杰笔下的陶渊明形象:以卢照邻为中心
-
作者:
道坂昭广 来源:东方丛刊(1995年第1辑 总第十一辑)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现在,作为六朝时代的代表诗人,并且给予很高评价的陶渊明,实际上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给予他很高的评价,那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他处于几近无人问津的状况,这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在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初唐四杰中,除了骆宾王仅有一首外,①其他三人用陶渊明其人和作品为典故的诗文都各有几篇。如果考虑到
-
全文:现在,作为六朝时代的代表诗人,并且给予很高评价的陶渊明,实际上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给予他很高的评价,那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他处于几近无人问津的状况,这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在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初唐四杰中,除了骆宾王仅有一首外,①其他三人用陶渊明其人和作品为典故的诗文都各有几篇。如果考虑到他们创作的时代还是对陶渊明保持沉
-
试论陶渊明之悲情与解脱
-
作者:
曹庆鸿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鲁迅先生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
全文:鲁迅先生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
试论初唐四杰笔下的陶渊明形象——以卢照邻为中心
-
作者:
道坂昭广 来源: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现在,作为六朝时代的代表诗人,并且给予很高评价的陶渊明,实际上在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给予很高的评价,那之后,在很长时间里几近无人问津的状况,这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在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初唐四杰中,除了骆宾王
-
全文:现在,作为六朝时代的代表诗人,并且给予很高评价的陶渊明,实际上在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给予很高的评价,那之后,在很长时间里几近无人问津的状况,这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在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初唐四杰中,除了骆宾王
-
陶渊明与辛弃疾
-
作者:
袁行霈 来源: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 把东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和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放在一起讨论,乍看起来似乎不伦不类,按一般的看法他们相去太远了!其实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请先看这番统计: 辛弃疾的词作,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共六百二十六首。其中吟咏陶渊明、
-
全文:(一) 把东晋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和南宋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放在一起讨论,乍看起来似乎不伦不类,按一般的看法他们相去太远了!其实他们有许多共同之处。请先看这番统计: 辛弃疾的词作,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共六百二十六首。其中吟咏陶渊明、
-
试论陶渊明的自然本体美学观
-
作者:
刘士林 来源:东方丛刊(1992年第4辑 总第4辑)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绪论综观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文学艺术家,我们常会发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不少人,越是轻视社会现实功利,越是回避人生和生活,却往往越能引起后人的景仰和顶礼膜拜,如晋代的陶渊明就是一例。在那个悲惨的、充满着野蛮的杀戮和政治动荡的时代,他没有投身于时代的政治历史舞台,而是躬耕南山之下,徜徉林泉之
-
全文:一、绪论综观中国古代的诗人和文学艺术家,我们常会发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有不少人,越是轻视社会现实功利,越是回避人生和生活,却往往越能引起后人的景仰和顶礼膜拜,如晋代的陶渊明就是一例。在那个悲惨的、充满着野蛮的杀戮和政治动荡的时代,他没有投身于时代的政治历史舞台,而是躬耕南山之下,徜徉林泉之
-
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陶渊明全集》再论
-
作者:
时润民 来源: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八辑)——中国文化的理念、偏好与争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批校明白鹿斋刻本《陶渊明全集》一书,曾经复旦大学周兴陆先生于二○○五年第四期《文献》季刊上撰文予以介绍。此书沉晦百年,周氏发掘首功,嘉惠后来,永志学林。笔者年来搜辑郑氏资料,于上图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知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之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陶诗
-
全文:过录是本全数郑批,又细绎周氏撰文,加以覆勘,乃知周文几将郑氏书前书后之题跋披露殆尽,然亦憾郑氏针对陶诗本身之批语未获大彰,周文仅略述其中一二以为提点。实则郑
-
王维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接受:兼论《桃花源记》的文学密码与艺术建构
-
作者:
范子烨 来源: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陶渊明(365?—427)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存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生前被晋宋文坛所忽视,而未能进入同时代的主流作家的行列,他仅仅是跻身浔阳三隐的著名隐士而已;第二,身后不久即被人所发现,被主流作家所看重,这基本上是以鲍照在元嘉时代创作的《学陶彭泽体·奉和
-
全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陶渊明(365?—427)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精神存在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生前被晋宋文坛所忽视,而未能进入同时代的主流作家的行列,他仅仅是跻身浔阳三隐的著名隐士而已;第二,身后不久即被人所发现,被主流作家所看重,这基本上是以鲍照在元嘉时代创作的《学陶彭泽体·奉和王义兴》为标志的,而至萧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上距元嘉四年(427)陶渊明去世正好是
-
回味生命的艺术:论陶渊明的审美实践
-
作者:
林继中 来源:东方丛刊(2006年第2辑 总第五十六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林语堂称得上是中西文化的"边缘人",他的一些见解往往为一般人所不能道。如他的名著《生活的艺术》,就是以中西双方文化互为标准,双向比较,从而披露了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独特的生存方式。在生活节奏日见促迫的今日,此种方式便具有某种调节功能,为现代人增添一方生存空间,是所谓"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其
-
全文:活节奏日见促迫的今日,此种方式便具有某种调节功能,为现代人增添一方生存空间,是所谓"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其中,"诗可以兴"的文学观念转化为对人生诗意化追求的理念,则是关键的一环。我们由是有必要对"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