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2)
按栏目分组
学术研究 (2)
按年份分组
1995(1)
1985(1)
按来源分组
天府新论(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相关搜索词
从陶渊明的训子诗文看其仕宦思想的变迁
作者: 聂言之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桃花源记  门第观念  仕途  晚年  诸子学  陶渊明  仕宦  无君论思想  具体内容 
描述:陶渊明自二十九岁为州祭酒,至四十一岁挂印彭泽令,其间三进三退,浮沉宦海十三载。此后,他坚拒利诱,甘守贫贱,再未涉足仕途。然而,我们不可因此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便不存在仕宦思想。陶集内有训子诗文三篇:《命子》诗、《责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它们分别作于陶渊明仕宦初期、归隐前期和归隐后期。三篇诗文皆对儿子寄
全文:陶渊明自二十九岁为州祭酒,至四十一岁挂印彭泽令,其间三进三退,浮沉宦海十三载。此后,他坚拒利诱,甘守贫贱,再未涉足仕途。然而,我们不可因此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便不存在仕宦思想。陶集内有训子诗文三篇:《命子》诗、《责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它们分别作于陶渊明仕宦初期、归隐前期和归隐后期。三篇诗文皆对儿子寄以关怀和期望,具体内容却有不同:《命子》以祖先业绩勉励长子有为于仕途;《责子》为诸子学业无望而悲哀;《疏》一扫仕宦说教,惟愿儿辈友爱相处,患难与共。训子诗文反映了陶渊明仕宦思想由强而弱而完全消释的变化过程,归隐前期他还残存仕宦思想,晚年才彻底摒弃了它。
试论陶渊明从忠君、有君到无君
作者: 魏正申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劳动农民  《劝农》  陶渊明  君王  门阀制度  感士不遇  无君论思想  忠君观念  《桃花源记并诗》  阶级社会 
描述:试论陶渊明从忠君、有君到无君魏正申陶渊明的君臣观念、一直是陶学史上的热门话题,其歧见之纷经,沦争之红火,是其他研陶论题少有可比的。但是,绝少有人从陶渊明平生思想历程中,谈出陶渊明彭泽归田以前、归田之后,直至五十七岁以后的晚年,有关君臣观念的流变,而恰...
全文:试论陶渊明从忠君、有君到无君魏正申陶渊明的君臣观念、一直是陶学史上的热门话题,其歧见之纷经,沦争之红火,是其他研陶论题少有可比的。但是,绝少有人从陶渊明平生思想历程中,谈出陶渊明彭泽归田以前、归田之后,直至五十七岁以后的晚年,有关君臣观念的流变,而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