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九江市图书馆陶渊明特色库!
全部 图书 期刊 报纸 图片 视频 新闻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诗文作品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晋宋易代及陶渊明晚年的心态
作者: 向彪  来源: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晋宋易代  心态  晚年  陶渊明  中国 
描述:晋宋易代及陶渊明晚年的心态
陶渊明的小康生活
作者: 许莉莉  来源:幸福(悦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梁启超  贫下中农  园田居  赤贫  晚年  陶渊明  生活状况  小康生活  农民 
描述: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实在穷得可怜”,“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道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
全文: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实在穷得可怜”,“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道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归田后,诗人的居住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远不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陶渊明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诗人  时代思潮  辞赋家  晚年  别号  陶渊明  家庭环境  外祖父 
描述: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幼年时与母亲居住在外祖父孟嘉家里,孟嘉是当时的名士,在思想与为人方面给予陶渊明极大的影响。在家庭环境与时代思潮的双重作用下,陶渊明接受了儒道两家思想,养成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第一段]
全文: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幼年时与母亲居住在外祖父孟嘉家里,孟嘉是当时的名士,在思想与为人方面给予陶渊明极大的影响。在家庭环境与时代思潮的双重作用下,陶渊明接受了儒道两家思想,养成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第一段]
陶渊明的小康生活
作者: 许莉莉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梁启超  贫下中农  赤贫  晚年  陶渊明  庐山  辞官  生活状况  小康生活  农民 
描述: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实在穷得可怜”,“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
全文:很多人一直以为,陶渊明辞官归隐以后,就成了贫下中农,有时揭不开锅还要去讨饭。梁启超甚至说他“不过庐山底下一位赤贫的农民,实在穷得可怜”,“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其实,陶渊明的祖辈已仕宦三世,是浔阳的名门望族,陶渊明出生后,虽家境中落,但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陶家仍不失为有家产田业的官宦门庭。归田后,诗人居住地可考的就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处,远不止“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田初,陶渊明在家是饮酒赋诗,琴书自娱,过着舒适的文人闲居生活。
漫思漫谈陶渊明其人其诗
作者: 高益红  来源: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十年  漫谈  华兹华斯  晚年  陶渊明  浪漫主义  诗歌创作  儒家文化  湖畔派  十三年 
描述:英国有一个大诗人叫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后人称他浪漫主义的湖畔派诗人,他在27岁时就开始了长期的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的诗歌创作生涯,在晚年他得到并接受了官方授予
全文:英国有一个大诗人叫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后人称他浪漫主义的湖畔派诗人,他在27岁时就开始了长期的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的诗歌创作生涯,在晚年他得到并接受了官方授予
颜延之与陶渊明关系考辨
作者: 卫军英  来源: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宋书  南史  交往  考辨  晚年  饮酒  陶渊明  萧统  颜延之  生平创作 
描述:《宋书·隐逸传》称: 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稍就取酒。这是关于颜延之与陶渊明交往的最初记载,其后萧统《陶渊明传》及《南史·隐逸传》皆录其说,后人作谱,每每相沿,于是颜延之便当然成了陶渊明的晚年知交,二人关系
全文:《陶渊明传》及《南史·隐逸传》皆录其说,后人作谱,每每相沿,于是颜延之便当然成了陶渊明的晚年知交,二人关系甚笃,更不复疑。然考颜延之评陶之论以及渊明生平创作,疑窦颇多,所谓“情款”
从陶渊明的训子诗文看其仕宦思想的变迁
作者: 聂言之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劳动  桃花源记  门第观念  仕途  晚年  诸子学  陶渊明  仕宦  无君论思想  具体内容 
描述:陶渊明自二十九岁为州祭酒,至四十一岁挂印彭泽令,其间三进三退,浮沉宦海十三载。此后,他坚拒利诱,甘守贫贱,再未涉足仕途。然而,我们不可因此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便不存在仕宦思想。陶集内有训子诗文三篇:《命子》诗、《责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它们分别作于陶渊明仕宦初期、归隐前期和归隐后期。三篇诗文皆对儿子寄
全文:;《疏》一扫仕宦说教,惟愿儿辈友爱相处,患难与共。训子诗文反映了陶渊明仕宦思想由强而弱而完全消释的变化过程,归隐前期他还残存仕宦思想,晚年才彻底摒弃了它。
Rss订阅